查看原文
其他

八旬老人不让插管抢救,一句话让医生意外 | 武汉日记

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 2020-08-28


武汉日记

这个冬天,我们遇上了一个从未见过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防疫是当下全国人民的重点。在封城之后,在重点疫情区的武汉人民过得怎样?


南方都市报官方微信将陆续推出“武汉日记”,通过武汉当地人的讲述看看他们过得怎样。


  武汉日记⑩ 
口述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肖冠华

我是广东首批驰援湖北医疗队中的一员,团队大年三十出发,次日凌晨2点左右到达武汉汉口医院。

当时科室并没有公开要求写请战书,但我们都私下表达了愿意驰援前线,“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心声。我爱人是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康复科的医生,做为同行,她特别能理解我。记得报名去武汉前几天,我们在小区散步,我就问了一句“如果武汉需要支援,我想去。你同意吗?”她说“不去,就不是你的性格了。”

肖冠华医生目前已在汉口医院奋战了一个多月。受访者供图

穿成人纸尿裤的体验,毕生难忘
汉口医院是武汉第一批定点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我们到达后,就接管了呼六病区(原呼吸科病房)。刚开始病区有患者80人,三分之二是病重,人手紧缺,就3个医生负责,平均每人管26至27个病人,压力很大。每天还要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一个班平均8个小时下来,浑身都是汗,也常常憋不过气来,身体上的不适是很明显的。物资紧缺,为了不浪费防护服,我们每天上班都穿成人纸尿裤。想不到在我30多岁时,还要体验一次当婴儿的感觉,这个经历是毕生难忘的。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现在武汉的情况正在好转。感受最明显的就是汉口医院呼六病区新收的病人越来越少,现在空床位越来越多了。

肖冠华医生和同事在讨论治疗方案。受访者供图

八旬老人留话不要插管抢救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当时病区来了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他一家四口就女儿没有被感染,爱人、儿子和他,分别住在三家不同的医院。

我们接手时,他已经入院好几天,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基础性疾病,身体情况越来越差,处于逐渐昏迷的状态。我们多次跟他女儿电话沟通,要求授权做最后的抢救。但她说父亲很早就表达了“如果有万一,不要插管抢救”的意愿,她也不想让父亲遭罪,就电话授权“紧急情况不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后面老人的心跳、呼吸越来越弱,很遗憾最终没有办法救回来,不过老人走的也比较平静。

我当时特别难过,平时也不太会安慰人,电话通知他女儿时,心里忐忑不安。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他女儿反过来第一时间安慰我,她说“父亲生前交代不要去指责医生,他们大年三十从广东过来,是非常不容易的。我知道你们已经尽力了。”

患者不配合,情急之下说了重话
还有个65岁的老年患者入院观察几天后,病情出现了加重,呼吸困难。我们就调整了治疗方案,给他适当加一点激素。激素治疗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适用,但在危重情况下是非常需要的。在查房时,我们跟他解释了治疗方案要做一些调整,当时他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但是他吊完一袋药水后,自己就把针头拔了下来。那天刚好我值班,他喘着气走到医生办公室,情绪比较激动,说不想再用激素类药物了,担心有副作用。

我当时就着急了,说了句比较重的话“首先你要相信我们,配合治疗,我们从广东千里迢迢过来,是来救你的,不是来害你的。”我原本还想跟他解释得更多一些,没想到他听完之后就走回病房了,可能就是这句话让他觉得心安吧。后面的几天,他病情慢慢好转,我就把用药量调低了一些。

肖冠华医生准备进病房查看患者情况。受访者供图

受非典影响报考医学院
2003年非典,恰逢我高考,也看了很多医生在一线抗击传染病的报道,对我的触动挺大的。报志愿时,就报考了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临床医学专业。另外,就是农村的孩子要走出大山,当时考虑要有一份受人尊重的职业,就觉得当医生既能看病救人,也能帮助家人,于是选择了学医。不知不觉在这一行一干就是10年。

目前医患关系是我从医以来觉得最缓和的时候。我们医生也都是普通人,都是长辈的孩子,孩子的父母。看病救人是医者的本分,我们也都希望患者能治愈康复。通过这一次疫情,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纷纷驰援湖北,患者们也都看在眼里,对我们多了很多理解和尊重。

*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回顾↓↓
武汉日记① | 出门下要洗澡30分钟!我洗怕了
武汉日记② | 疫情之后,我想好好谈一场恋爱
武汉日记③ | 救患病父母,我已经用尽了全力
武汉日记④ | 去武汉看病,罕见病儿一家被困
武汉日记⑤ | 滞留娘家,9人40天吃掉300斤米
武汉日记⑥ | 深夜见红,陌生人紧急接送产妇
武汉日记⑦ | ICU护士想吃猪蹄,看喷泉都想喝
武汉日记⑧ | 广东男护士:凌晨遇第一例死亡
武汉日记⑨ | 敢死队女神:没WiFi更让人抓狂

如果你有线索
也请你给我们发邮件
↓↓


南方都市报(nddaily)报道
采写:南都记者 朱林

*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南都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田鸡不能吃了?广东数千万斤田鸡滞销压塘,养殖户愁坏了


广东增1例境外输入!经港深莞,曾出门寄快递,完整轨迹披露


一研究首次发现:病毒繁殖时间可达37天!证实一致死危险因素


A股现超级大逆转!


天气转暖病毒会消失?权威回应来了



点个“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