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有故事 | 一把二胡震天响



导读

 它是工业时代的劳动号子,却依然在新时代的工人中口口相传。是什么样的魅力,让它能够流传至今?为什么它激昂澎湃,却诞生于一把吱吱呀呀的二胡?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作者写出了如此铿锵的旋律?


一把二胡震天响。本期《中国有故事》,随着歌声,凝神追溯,一起回到那个叮叮当当的钢铁年代……


敬请收看《中国有故事》

第2集:一把二胡震天响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嘿!每天每日工作忙,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得世界变呀么变了样。”


每当我听到这个旋律,就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个火红年代。这样一首热血澎湃的歌曲,很难想象最开始竟然是在一把二胡上拉出来的。



那时候东北刚刚解放,百废待兴,却毅然承担起了为全国发展工业的重任。



滚烫的钢水,黑灿灿的煤块,伴着工人们劳动的号子结成钢锭,被送往全国。


这份热情鼓舞着新时代的建设者,同时也鼓舞着初到东北的音乐家马可。



来到车间的马可被工人师傅们问到,有没有唱我们工人的歌啊?没有准备的马可也只能不好意思地摇摇头。



回到驻地,马可始终忘不了工人师傅们发梢的汗和殷切的脸,他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工人们创作一首属于咱们工人自己的歌。



他随即拿起身边的二胡,胡弦的吱吱呀呀声正是《咱们工人有力量》最初的样子。



马可记录下了这段旋律,并写下歌名叫《我们工人有力量》,几经修改,才成了现在的《咱们工人有力量》。



从“我们”到“咱们”多了一股子人情味儿,也拉近了工人师傅们的心。这昂扬的旋律也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在神州大地上传唱。



转眼几十年过去,新中国出落成了现在蓬勃的样子,东北老工业基地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不变的是那熟悉的旋律依旧传唱在工人们口中,它在坦赞铁路的铁轨上,在援建非洲的扳手旁,在“一带一路”的背包里,当然它还在我们心里。


中国援建项目



回看往期视频:


第1集:一种相思,两段传奇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由共青团中央出品,中国青年报社、中央企业团工委、江苏广电总台互联网产品中心联合出品的系列微纪录片《中国有故事》上线了。这一栏目将挖掘梳理新中国发展进程中重大历史事件、建设工程、突破性成就,以青春风格讲述背后鲜为人知的人物和故事,展现一代代平凡的中国人为祖国建设发展敢于牺牲、勤于奋斗的奉献精神。



看完本集,你有什么感受?欢迎留言!


来源: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转载请注明来源


更多精彩内容



编辑 | 方瑞

校审 | 陈田一沫

监制 | 赵勇 吴端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