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弹一星”的“星”是怎么造出来的?


共青团中央

有态度 有温度 全网青年都在关注

 


导读

说起“两弹一星”,人们脑海里先冒出来的,往往是包括核弹、导弹在内的“两弹”,以及相关故事。但有关“一星”,人们却知之甚少。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后,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一年后,联合国即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49年过去了,这颗卫星还在天上遨游,成为中国飞得最久的人造卫星。
      近半个世纪前,那个刚建立政权不到21年的新中国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本期《中国有故事》,伴随着熟悉的东方红乐曲,带我们再次走进那场波澜壮阔的造“星”行动。


敬请收看《中国有故事》第3集:中国造“星”记(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听到这首乐曲,你也许会脱口而出:《东方红》。
但你或许不知道,播放这首曲子的,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0年4月24日,正是它将同名乐曲带上太空,响彻寰宇,天外飞来的中国乐音,第一次传到了全世界。要知道,美国的第一颗卫星是个不会发声的“哑巴”,而苏联的第一颗卫星则只会简单地呼叫“滴滴嗒嗒”。东方红一号卫星,与核弹、导弹一起,被誉为“两弹一星”,这让中国人民从此挺直了腰杆。刚刚建立政权不到21年的新中国,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这里是新中国最早的卫星厂房,东方红一号就是在这里诞生的。一位国际友人曾经到此参观,却不相信眼前的一切,以为中国人没让他参观真正的卫星厂房——它实在是太破旧,太落后了。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中华大地,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造“星”行动。

这些奔跑的民兵,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当时无线电技术不成熟,任务通讯只能靠长途电话线,60万民兵出动保护电线杆。

于是有了影像里看到的:沿途每根电线杆下,都笔直站立着持枪战士和民兵。


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卫星发射那天,全国将近六成的通信线路被调用。

卫星升空后,全国各地的人们齐刷刷抬头,睁大眼睛找寻这颗中国“星”


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最先看到的,并非卫星,而是它的“围裙”——观测体。


中国发射了卫星,要让全世界都看到,卫星太小,肉眼看不见怎么办?中国科学家就想出了伴飞“围裙”的主意,借裙显星。这条“围裙”,有卫星3倍之大,用肉眼很容易观察到。


即便到今天,人们抬头仰望星空,依然还有可能看到它——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在地球轨道上遨游。

只是曾经送“星”上天的人,绝大多数早已陨落,只留下一个个璀璨的名字。

2016年,国务院批复,从这一年起,将东方红一号升空的日子设为“中国航天日”。

近半个世纪过去,太空中已有200多颗中国卫星,开辟着中国人的星辰大海。

回看往期视频(戳蓝色字体):


第1集:一种相思,两段传奇


第2集:一把二胡震天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由共青团中央出品,中国青年报社、中央企业团工委、江苏广电总台互联网产品中心联合出品的系列微纪录片《中国有故事》上线了。这一栏目将挖掘梳理新中国发展进程中重大历史事件、建设工程、突破性成就,以青春风格讲述背后鲜为人知的人物和故事,展现一代代平凡的中国人为祖国建设发展敢于牺牲、勤于奋斗的奉献精神。


团团展播厅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辑127期 |南方医科大学团委南方医科大学师生师生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扫描图片上的二维码

定制标准版团旗、团徽,下载团歌


#我和国旗合个影#

超多酷炫新玩法!等你发现!快来!

打开B612与大家一起和国旗合影

一起来刷屏朋友圈吧!


另外,还可以

在微视与国旗合影,祝福祖国

短视频刷屏朋友圈!等你来参加!


校 审 | 肖   健

编 辑 | 罗   雯(团重庆市委)


团团有话说 第63期

你心中的中国骄傲是什么?是日新月异让我们生活正在发生变化的高科技?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新中国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高光时刻?是那些人,是那些身为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的国之脊梁?是那些默默奋战在岗位上的勤勤恳恳的工作者?甚至是身边伴我们长大的父母、朋友?有哪个瞬间让你感受到中国骄傲?欢迎分享你的故事(多长都没关系,最好长一点),我们会把好的故事展示在我们的官方微信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