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行之声】山西实践团开展古建筑保护开发现状主题调研活动

看山西文物  探古建幽韵



“地上文物看山西”,为了体会山西古建筑之美,领略古人高超的技艺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济大学“同行计划”山西实践团先后到太原市晋祠、晋中市平遥古城、双林寺、镇国寺参观学习。




01

晋祠



7月22日,同济大学“同行计划”山西实践团来到山西省晋祠博物馆参观学习。

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晋祠正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祠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孤例,以“晋祠三绝”闻名。

(实践团在晋祠合影)

走进晋祠公园,中轴线两侧坐落着参天大树,清幽古朴,历史的厚重气息扑面而来。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首先来到水镜台参观。水镜台始建于明朝,是一座坐东朝西的古戏台,经过多朝的增建,才形成现在殿、台、楼、阁四种融合的风格,建筑式样别致。背面上部所悬匾额“三晋名泉”,是清康熙武举杨廷翰所书,书体清秀,笔力遒劲;正面上悬正额“水镜台”,是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晋祠人杨二酉所题,以秀丽著称,被誉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圣母殿是现存宋代建筑的代表作,也是晋祠三绝之首。大殿背靠悬瓮山,前临鱼沼,左有善利泉,右有难老泉,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殿高19米,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平面几近方形。殿身五间,副阶周匝,为中国现存宋代建筑最早的实例。殿周柱子略向内倾,角柱显著升起,形成飞檐。殿前檐柱上雕盘龙雕于宋元祐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盘龙。八条盘龙各抱定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

位于圣母殿左侧的是晋祠另一绝景——千年古树周柏,老枝纵横,盘根错节,相传为西周时所植,距今已有2700多年。经过千年风霜,周柏树身已向南倾斜约40度,但仍充满了生机。清风徐来,树影婆娑,诉说着三晋大地的沧桑历史。

(滑动查看更多)

旅途的最后实践团来到难老泉。难老泉亭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晋水的主要源头难老泉水从亭下石洞中滚滚流出,常年不息,昼夜不舍,故北齐时期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为名,称难老泉。斯人已逝,精神长流,石洞中涓涓不息的正是晋人的千古不竭的精神源泉。




02

平遥古城



8月6日,同济大学“同行计划”山西实践团来到晋中市平遥古城进行古建考察调研。

(实践团在平遥古城合影)

平遥古城是中国明清时期汉民族城市的杰出范例,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经济、社会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平遥古城内的设计布局体现了明清时期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展示了五个世纪以来中国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的演变,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在建筑、宗教、商业、民俗、民间艺术上具有独特且丰富的价值。

上午实践团先前往平遥古城中的日昇昌票号进行参观。票号为晋商首创,曾在中国历史上煊赫一时。山西平遥的日昇昌,便是中国票号的始祖,也是中国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它坐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从清道光初年成立票号到歇业,历经一百多年,曾经“执中国金融之牛耳”,分号遍布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业务远至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而著名。

日昇昌独创了汉字密押这种防伪方式,使其在一个多世纪的经营过程中从未发生过一起误领、冒领等事件,晋商的智慧可见一斑。

(滑动查看更多)

第二站实践团来到了平遥县衙。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一座古县衙,半部官文化”,平遥县衙是国内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据考证,平遥在晋商昌达兴盛的百余年间没有出现过一任贪官,当地繁盛的商业文明孕育了特有的官场文化。

(滑动查看更多)

平遥城池面南而偏东,南门迎纳着东南方的和薰之风,故命名为“迎薰门”。由迎薰门拾级而上,便是平遥古城墙。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有文昌阁、魁星楼、点将台等设施。城墙上有72堞楼,3000垛口,寓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蕴含丰富儒家文化内涵。古城墙集防御功能、文化功能于一身,体现了明清时期中国北方城池典型特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

(滑动查看更多)




03

双林寺、镇国寺



8月6日下午,同济大学“同行计划”山西实践团先后前往双林寺与镇国寺进行参观调研。

双林寺规模宏大,佛教供奉规制完整。相传,佛祖圆寂时,坐在两棵桫椤树间为众弟子讲经说法毕,头顶朝北脸朝西,枕着右手涅槃而去。佛家称这一现象叫“双林入灭”。双林寺正是得名于此。

享有“东方彩塑艺术宝库”美名的双林寺,保存了2000多尊绚丽的彩塑,展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彩塑艺术成就。山西盛产琉璃,双林寺内塑像的眼睛使用了黑琉璃作眼球,极富神韵,历经千年风霜依旧闪耀着光芒。徜徉其间,满目皆是色彩斑斓的精美雕塑。

(滑动查看更多)

镇国寺的建筑,以万佛殿为最早,虽经历代多次重修,但仍保持了五代时的风貌,是中国佛教寺院中现存的三处五代建筑之一,其中的彩塑,更是全国寺庙殿宇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每尊都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在中国美术雕塑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独具匠心,令人称绝。万佛殿的砖木建筑也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科学的高超水平,令人叹服。

(滑动查看更多)




04

实践感悟



史翠雅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实践单位: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梁思成先生曾说:“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凝动的音乐,是永恒的艺术。”作为一名建筑学专业的学子,我终于有机会来到平遥,与上千年前的历史对话,与数代传承的匠心联结。

从一棵树到一段材,从一架梁到一座殿……当树木被砍下,它的物理年轮便就此固定,而当其成为建筑,文化的年轮与历史的包浆便接续增长,丰富着它的价值与内涵。在充实的调研过程中,我看到平遥古城轴线清晰、秩序井然的规划布局;看到城内主次分明、轮廓起伏的民居建筑;看到双林寺历经风霜仍栩栩如生的彩塑;还看到镇国寺分布疏朗、重叠渐次的斗拱。这些无不诉说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着道不尽的能人异士、数不尽的华夏瑰宝。

当然在物质遗产本身之外,我更看到了古城充满烟火气与叫卖声的熙熙攘攘;看到严肃的升堂场景融入现代热词,使人忍俊不禁又心领神会;看到日昇昌精妙的防伪方法被传承与优化,应用于现代生活之中;看到游客通过移动端聆听古建故事,线上线下沉浸式感受古风遗韵。传统文化与人民生活相结合,与人民需求相结合,才真正活了起来,获得了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平遥古城考察调研时提出殷切期望:要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我们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更要开拓方式、创新手段,平衡好保护与发展间的动态关系,真正做到“疏源浚流,与古为新”。这是进一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要求,更是新时代青年责无旁贷的使命。赓续中华文脉,谱写时代篇章,我们时刻准备着!


王一杰

土木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实践单位:共青团太原市委员会

此次同行之旅,我们来到了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开展文物古迹调研。城墙巍峨,不动声色地展露着古城的庄严和悠久。徐徐步入其中,一砖一瓦、一街一门,均保留了明清时代晋派建筑风格。其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充分体现出当时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堪称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汇通天下”的日昇昌票号便坐落此间,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票号诞生的机遇和发展过程,学习了晋商任人唯贤的用人制度及以薪养廉的治人思想,对晋商文化也有了新的认知和感悟。随后我们来到了平遥县衙,严刑酷吏令人望而生畏,“合家欢”的升堂表演又可见人间温情。临别前登上城墙回望,这幅记录了平遥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完整画卷,历经岁月变迁,依旧灵动而鲜活。

告别古城,我们调研了以彩塑闻名的“双林寺”和以榫卯结构见长的“镇国寺”。两寺各有千秋,历尽磨难仍傲然屹立,尚可见宝相庄严,堪称人类文化与艺术的瑰宝。

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的美称,散落着300余处文保建筑古迹。它们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民族情感的寄托,每每身处其中,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便油然而生。然而虽有阮仪三等前辈呕心镂骨,尚有许多古迹仍在风雨中飘摇,亟待修复与保护。保护文物古迹是每一个人的义务,更是当代青年必须承担的责任。愿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文物古迹永世流传!






古建筑调研之旅,使同学们对山西省人文历史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山西古建之盛名以更加具象的方式在同学们的记忆中留下浓墨重彩。辉煌的历史将激励着三晋大地向未来开拓进取,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主办单位丨同济大学党委学研工部

     共青团同济大学委员会

图文来源丨同行计划山西地区实践同学

图文编辑丨邓伊晴 李政国 王鑫杰

编辑审核丨赵承志 马锦元 陈震天

责任编辑丨施卫国 李钰睿


你可能感兴趣:(点击标题可直达哟)

近期活动同行之声|山西实践团赴阳曲县开展乡村振兴主题调研活动
【同行·周记】拼搏谱壮丽,激情绘青春
【同行感悟·四川】曹蓉: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做新时代的奋进者
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上海实践团嘉定组:寻访习近平总书记足迹,体悟城市发展与文化底蕴
【同行之声】新疆实践团吐鲁番组、喀什组开展“寻访同济人”主题活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