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贪食、木僵、内归因、认知三联…《女心理师》里的心理学(二)

Remii 华南师大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2022-05-30

叮,您的《女心理师》特辑已更新~


复习第一期请点击:房树人、惊恐障碍、钟情妄想…《女心理师》里的心理学(一)


感谢喜欢!那就让我继续为你们带来《女心理师》的小知识吧!


1.关于暴饮暴食事件中的

“神经性贪食症”

在第五案蒋静事件中,女主贺顿在与蒋静咨询的过程中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而蒋静的回答是这样的:



你或许有听说过厌食症,那么,这里蒋静所说的“神经性贪食症”你有了解过吗?


神经性贪食症(BN),是一种较为常见且难以治愈的精神类疾病,是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并伴随防止体重增加的补偿性行为及对自身体重和体形过分关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长期暴食催吐会使体内的电解质失衡,导致脸部变形、喉咙灼烧、手抖、晕厥等症状出现。


长期受到过度控制与约束的蒋静会在愤怒、焦虑、难过时通过进食将情绪发泄出来,但又因为自己本身十分在意母亲的看法,所以会习惯性认为“暴饮暴食”不对,因此进行催吐行为。


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一症状也并不少见,尤其是在青少年及年轻女性身上。不少人将自身形体变化和体重的增减同自我价值联系起来,认为自己与常人相比过于肥胖,形体欠佳,即使十分消瘦,仍觉得自己不够苗条,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对自身不正确的认知模式


这类人常常控制不住食欲,但又热衷于减肥,因此暴食、催吐、再暴食、再催吐循环往复,最初可能只为瘦,最终却陷入无法自控的“习惯性”状态。



倘若你有此类症状,也不要害怕,这里是一些小建议:

自我监控,记录引发呕吐、导泄等行为时的想法和感受。

定期称重。

规范日常饮食行为并对进食数量进行限制。

寻找强迫性进食行为的产生原因并调整自我认知结构。

及时就医。


2.关于职场霸凌事件中的

“内归因型人格”

在第六案莫宇事件中,剧中讨论了关于“如何拒绝别人”这样一个话题。


看过剧的小伙伴会知道,或者没看过剧的小伙伴通过下面这张图片也可以看出——该案主人公莫宇是一个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但当莫宇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后:



我们可以发现,莫宇其实还是一个“内归因型人格”



这种类型的人经常会被用“善良”一词形容。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从“道德标准”看看内归因型人格产生的原因。


人往往可以被分为两种,以我们现在所在的角度的出发,对于失败的原因,有一部分人认为主要是自己的问题,称为“内归因人群”;相应的,另一部分人被称为“外归因人群”。而内、外归因型性格实际上受“道德标准”深刻影响着——内归因人群或许拥有比大多数人更明确的行为道德界限。


就好像脑子里有一张看不见的行为清单,一边写满了能做的事,另一边写满了不能做的事。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任务没能及时完成,与自己认知中的“必须按时完成任务”相冲突,于是陷入焦虑。


这里所说的道德标准并不是指整个社会或群体所普遍认可、推广的道德标准,而是指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自我道德观念,是个人价值观的一部分。由于不同人所处环境的富裕、自由、苦难、幸福等因素、程度的不同,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的认知、判断、反应、评价都会是差异化的。


因此,这里所说的“道德”并不一定是真道德,更像是每个人对一件事物的判断标准。例如,有的人会觉得撒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行为,而有的人认为撒谎是人之常情,只要结果不构成恶意即可。在这里,我们不讨论对错,只讨论程度。



“内归因”其实可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归因,他们并没有把错误“归结”给自己,而是因为那个“错误”,正好是属于自己道德认知中的一个因素。而大多数人则更多保持着一种平常心,各种因素都拥有着差不多的地位,因此大多数时候都能不会为一些小事所困扰。


倘若你是这样的性格,或者你有朋友是这样的性格,给自己或对方相应的理解,且尽可能地更关切自己或他们的情绪,尝试给予自己或他们长期的引导,减少使人困扰的道德认知因素。



3.关于产后抑郁事件中的

“认知三联征”

在第七案詹璐事件中,女主贺顿跟詹璐交流时提到了这个词——认知三联征。



那么,这里所说的“认知三联征”是什么呢?


认知三联征,也称“抑郁认知三角”,指的是抑郁患者对自身、周围环境及未来发展三方面的消极评价。


三个症状如下:


认知行为治疗的创始人贝克认为这些消极状态是源于认知扭曲,即一种思维错误。正如我们会形成行为方式上的习惯一样,我们也会形成思维方式上的习惯。


有时候这些习惯是正面的,在生活中能够帮助我们形成更好的人际关系,取得更大的成就。但另一些时候,我们习惯的思维模式对于我们自身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甚至是我们身边的其他人,会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贝克称这些有毒的思维模式为“自动的想法”,表明它们并不是能完全靠个人意识所控制的



因此倘若你或你身边朋友是抑郁症患者,要正视自己的消极情绪,并及时就医,以免这种认知扭曲进一步引起破坏性的行为扭曲。


4.关于性侵女性事件中的

“木僵反应”

在第八案李薇事件中,女主贺顿与李薇交流时从应激反应中引申出了一个词——木僵反应



这里的“木僵反应”具体指什么呢?


木僵(stupor),指一种高度的精神运动性抑制状态。木僵状态下的人一般缺乏反应,正常的觉醒状态发生阻碍,只有通过强烈、反复的刺激能使其有短暂的醒转。其无意识障碍一般有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不动,言语活动和动作行为处于完全抑制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木僵状态也是有轻有重的。像剧中李薇这样的状况,就是在急剧紧张、害怕的精神下产生的短期性木僵,是一种遭受急剧、严重的精神创伤性事件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所产生的急性应激反 (acute stress reaction, ASR)。


而较为长期性的病症型木僵有以下几种常见分类:



原来,《女心理师》中还有许多

来自心理学的“小细节”呢!

如果你喜欢这些,欢迎关注我们!

我将继续为你们解析

《女心理师》的相关内容噢~


-END-


编辑 | Remii

排版 | Asterism

审核 | 桃子

封面 | GEGY挤挤

图片 | 网络


参考文献:

[1]杜启峰,张岱威.47例急性应激反应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9,v.26;No.542(19):187-190.

[2] Journal|[J]Child & Youth Care ForumVolume 49, Issue 4. 2020. PP 647-660

[3]王青青.“化身饕餮”:神经性贪食症的心理病理机制及其干预方式[J].大众心理学,2021(09):2-3.

[4] 知乎:从“道德标准”看内归因型性格产生的原因

[5] 百度百科:认知扭曲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