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通往自由的门——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小和 华南师大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2023-10-28
……


  //  

你是否为了一条朋友圈花半小时编辑文案、花一小时修图,隔几秒钟就查看点赞数最后因为点赞数寥寥无几而暗自神伤?


你是否为维持朋友关系而做一些委屈求全的事情?比如明明不顺路也要帮人拿快递、明明不想参加聚会却硬着头皮答应出席。


你是否时时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


唉,为了不被讨厌,我们竟然做了这么多委屈自己的事情!




明明高中时憧憬的大学生活是自由而奔放,为什么还是时常感觉束手束脚,颇不自由。在高中时,相同的目标和学习环境把大家紧紧捆在一起,同在一个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为了避免被孤立、被霸凌,我们只能被迫合群。


但在大学,面前的道路可以有很多条,关键在于你想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你如果社恐,可以选择不与班上的同学社交;你如果不想和舍友交流,也可以做到天天见面却一句话也不说的。



当然这不是说不跟室友搞好关系,也不是说漠视班级里面的同学。而是,我们完全可以有一个“不合群的选择”。不一定非得要和班上同学打成一片,也不一定非得要和舍友相处得像家人一样。只维持最低强度的社交关系,或者仅仅只是认识,也是可以的,我们是有选择的。


但是,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去选择吗?


我们总是害怕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害怕不合群导致被孤立,但是这样的自己却让我们觉得很委屈。阿德勒个体心理学面对这个问题提出来一些解决方法。



01

你能分清你和别人的问题吗?



课题分离是阿德勒心理学的灵魂。课题分离,简单来说就是辨别清楚这究竟是谁的事,而要辨别只需要考虑做出的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是要由谁来承担


比如父母要求孩子学习,但学习这个事本身带来的利害最终是由孩子直接承担,所以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而非父母的课题;再比如男朋友嫌弃你胖,要求你减肥,他不喜欢是他的课题,但决定要不要减肥是你的课题。


阿德勒认为,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发朋友圈分享生活是我的课题,别人是否点赞或如何评论是别人的课题;别人请求你的帮助或者邀请你参加聚会是别人的课题,你答应与否是你的课题。


有段时间PUA的热度很高,PUA的核心在于精神控制,而精神控制的解决方法就是进行课题分离。拒绝黄子韬offer的画师代代和男朋友分手后,被男朋友以患上抑郁症为由要求复合,代代心软答应了,同时也陷入了深渊,这表示代代已经被男朋友用软硬兼施的手段控制了。


画师代代自杀前最后一幅插画


爱情中一直都是平等的,有分歧可以沟通,甚至可以吵架,实在谈不拢可以分手,双方始终都有选择的自由。


代代在男朋友以其抑郁症要挟她复合的时候,她应该分清楚,决定分手与否是她的课题,抑郁与否是对方的课题,答应复合就是把对方的课题强行加在自己身上,这既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更不能解决对方的问题。

这似乎听起来有点自私?对方抑郁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我啊,我怎么能拍拍屁股就走人呢,这样子显得我很绝情诶,会不会被人讨厌。


首先,不干涉别人的课题并不代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果对方因为你提出分手而抑郁,那你可以建议他出去旅行散心或者去进行心理咨询,可以有基本的关心但绝不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即只要复合就能解决对方的抑郁。然后,会不会被人讨厌是别人的课题,你无法干涉。



在朋友关系中亦是如此,拒绝朋友的邀请是你的课题,朋友被拒绝后怎么评价是朋友的课题。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这是多大的不自由呀!


有一个很有趣的事实,来接受心理咨询辅导的人几乎没有任性者。反而很多人苦恼于要满足别人的期待,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


02

时时在意别人的期待和评价,

其实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


不想被别人讨厌,想满足别人的期待成为受欢迎的人,这对人而言是非常自然的欲望和冲动。近代哲学巨人康德称之为“倾向性”。按照倾向性,即按照欲望、冲动去生活,像自斜坡滚下来的石头一样生活,这是自由吗?这种生活只是欲望和冲动的奴隶


“对方应该喜欢我”或者“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不喜欢我也太奇怪了”之类的想法其实也是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思维


他人如何关注自己、如何评价自己,受这种认可欲求束缚的人看似在关注别人,但实际上眼里却只有自己。不想被他人讨厌,过分在意他人的想法,这不是对他人的关心,而是以自我为中心,是对自己的执著。



翘课陪失恋的朋友去散心是你的课题,是你权衡利弊后做出的行为,朋友是否要对你表示感谢是朋友的课题,如果因为对方没有表现出你期待中的感激就大失所望的话,这就属于干涉别人课题而给自己带来烦恼了。



阿德勒认为,要建立令人愉悦的人际关系,需要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认识到他人不是为了服务于你而存在的,并不会因为你做了什么,就表现出你期待中的回馈。

正如你不是为了别人的期待而活,别人也不是为了你的期待而活。不在意他人的评价,不害怕被人讨厌,不追求他人认可,只有做到这些,也许才能真正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活。


面对人际关系课题,先主动迈出一步,做你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表达出对对方的友好善意,做到但求无愧于我心




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是一种莫大的勇气。


阿德勒心理学也被称为勇气心理学,愿你我都有不畏惧被人讨厌的勇气,愿你我都能自由地做最真实的自己。



看到这里,

不知道你是否对于自由以及人际交往

有了新的理解和看法?

欢迎评论区留言和小编分享你的看法~


-END-


编辑 | 小和

排版 | Blakey

审核 | 张奕华  林玛  宋姣姣 

图片 | juhae Haam、itoatsuki

参考文献:

[1] 《被讨厌的勇气》,[日]岸见一郎/ [日]古贺史健著,渠海霞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2] 知乎:越在意他人看法的人,其实越自我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树洞,我知道你「在看」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