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行计划纪录 | 夯来村垃圾分类及公共环境优化主题社会实践纪实

去 看 象 牙 塔 外 的 世 界


公元二〇一八年六月的一个夜晚,一封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社会实践中心的邮件悄悄潜入了LGUer们的邮箱......



看邮件了嘛?黑土麦田要以暑期实践项目的形式跟学校合作了!!你不去,我不去,扶贫如何有效率?湘西夯来走一波?



于是,我们的故事正式开始啦!


项目简介

夯来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吉卫镇,为纯苗族聚集地。2013年,夯来村被划为国家级贫困村。2017年6月,黑土麦田扶贫创客发起产业扶贫项目—夯来乡村旅游开发项目。2018年8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夯来村垃圾分类及公共环境优化社会实践支队一行八人赴湖南夯来村开展社会实践,以建立村民环保意识及垃圾分类意识,整理村容村貌,为乡村旅游项目的推行打好公共卫生基础。


01

行前准备


为了筹集资金为村民购买垃圾桶、垃圾袋和垃圾夹,制作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小扇子,我们发起了一次众筹,并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支持,最终筹集到了超出预算的善款,在此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善款使用情况我们会在下文进一步阐述。

02

夯来日历



Day 1


7月30日傍晚,经过近两天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得见夯来容颜。目光所及惟苍翠山峦、幽静深谷与其间静静伫立的苗屋,一派天然气象,一洗旅途风尘。然而我们并未驻足,熟悉了将要暂住的麻婶家后,我们就在黑土麦田的驻村创客邵玉杰的带领下参观了整个下寨,熟悉当地情况。

滑动欣赏夯来美景

一路上,风景如画却总有各种垃圾干扰视线,时刻提醒着我们此行的目的。在跟创客进行深入交流后,我们也意识到问题比想象中更多。当晚,我们便开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计划。


Day 2


我们行动的第一步便是分组对村民进行了走访,掌握了村民家中垃圾处理与牲畜养殖情况。尽管一些老人家的普通话说得并不流利,我们还是感受到了村民们满满的热情与善意。

走访过程中,我们也为村民派发了宣传扇子,希望它们能为村民同时送去垃圾分类知识与阵阵清风。


Day 3



美好的一天,

从等待日出开始。



回来的路上,我们探访了上寨,并与在那里支教的长沙理工的同学进行了交流。


在今天的走访中,我们为村民派发了垃圾桶,并为他们讲解了垃圾分类的方法。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我们每天晚上七点半去收集垃圾,记录可回收及不可回收垃圾产量,为垃圾站的设计提供数据。


苞谷烧是苗家特产,我们探访了夯来一家从清宣统年间存续至今的酒坊和藏在溶洞里的酒窖。


Day 4

因停电、暴雨而数次延期的村民大会终于召开了,村民们踊跃的参与和认真的倾听让我们觉得经历的一切波折、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Day 5


我们在前一天的村民大会上告知了村民第二天会带他们一起清理下寨垃圾,这项劳动并非强制,也没有奖励。清晨时又下了雨,我们于是抱定了要我们自己完成的想法,出门时却看到很多村民已经开始在村道上自发捡拾垃圾,那一刻万般滋味涌入心头,终归于甘甜。


Day 6


在上寨的小学为孩子们上课


在上寨以及村部发放垃圾桶与宣传扇子


静静坐在园中绣苗绣的苗族绣娘,浑身都是温柔静谧的光辉




03

致夯来




闲适、慢生活是这个山中小村庄的代名词,在这里我看到了无限的可能。除了我们团队之外,还有来自长沙的大学生支教团队,来自美国的高中生社会实践团队和美国大学生摄影团队……山里山外人都有共同的目标:改善夯来。因而我说,纵使城市发展飞速,夯来村每天的变化却能被无比深刻地感受到。

——沈屹凡


八个人,十天,我们能做的实在微不足道。但哪怕只有一位村民因我们的到来再也不乱扔垃圾了,我们就不算白来。因为培养垃圾分类意识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几代人根深蒂固的意识的慢慢改变。欣慰的是,在走之前,我们看到了这种转变的开始。

——何炜欣


带着不高的期望,我却惊喜地发现一遍遍走访后村民们开始学着将垃圾分类,一个个垃圾被清理后道路变得更加整洁和谐。这些变化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原来我们的努力不是徒劳,而是在脱贫之路上渺小但不可或缺的一步。

——胡馨丹


我们都听说过一颗纽扣电池可以污染60吨水,却亲自在村民赖以生存的河道里拾起过数枚电池。我们都听过垃圾填埋最后可以还来一片绿地,规范的垃圾焚烧可以真正的无害化和减量化,却见到一个垃圾随意堆放,焚烧着而无人看管,空气中充满二恶英,苍蝇种群密度接近1只/平方厘米的露天堆放垃圾场成为一个镇上规模最大的垃圾处理点。夯来这样的村庄,会提醒生活在一个基础建设极其完善的城市的我们,在中国,有一部分乡村太缺少建设和支持,还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努力。

——胡越锴


从行前与创客交流到实地考察,夯来村面临的困难一遍遍刷新着我们的想象。这里的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普通话尚未普及,遑论垃圾分类知识的推广?这里交通闭塞,饶是拥有苗绣、酿酒等产业也难以向外输出,遑论垃圾的转运?这里基础设施极度缺乏,供电尚且不稳定,遑论处理垃圾的先进技术?扶贫任重道远,而占用了更多资源的我们责无旁贷。希望更多的人能助力夯来的发展,更希望村民们自己可以成长起来,守护夯来的美好,给它一个更灿烂的未来。

——简嘉蔚


我相信各位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两个问题。连城市都做不好的事情,为什么要放到农村里来做?我们就算分类了,保洁员还是会把所有垃圾倒在一起运走,那我们自己还有必要垃圾分类吗?经过这几天我想粗浅地回答这两个问题,第一:在这里我不谈处理机制,只谈垃圾产生者这第一个环节——农村确实情况比城市简单一些。简单归为:垃圾少,种类较为简单,逐户走访手把手教学较为方便,能够实现邻里互相监督。第二个问题:在实地走访也确实碰到了一些会说普通话的中年村民问到第二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从垃圾产生者第一环节到焚烧者或填埋者等等最后一个环节的人,每一个人都需要负责任,不管是哪一个环节掉链子,其他人的辛苦都是白费的。我不相信如果每家都把垃圾分的清清楚楚的,保洁员依然会视而不见地一股脑倒在一起。通过这次实践,我觉得有兴趣的志愿者也可以在城市里自己所在的社区内进行逐家逐户走访教学,真正落实垃圾分类知识。

——杨林然


在夯来村,我们只待了短短的十天,这对于夯来村垃圾分类和环境优化这个大项目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庆幸的是,在这十天里,我们看到了夯来村改变的希望。村民们开始意识到垃圾分类是一件需要村中每家每户一起参与进来的很重要的事情;之前总是把垃圾扔在河里的一个奶奶也积极地参与到村民们共同清理河道垃圾的活动中来……

——钟历炜


初到夯来,我们感叹这个山清水秀的苗族村寨,也感慨她的闭塞和落后。这是无数中国农村小小的缩影,是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起点,也是无数心怀热忱和祖国的青年踌躇满志、豪气干云之地。在夯来的九天,无论是周遭的重峦叠嶂纷红骇绿,还是村民设酒杀鸡热情好客,夯来给予了我们很多;也希望我们所做能给予夯来一个更加可期的未来。

——张馨引


04

尾声




不知不觉到了告别的时刻,尽管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家乡或心心念念的又一个远方,心中却还满是怅惘。但我们跟夯来的故事远没有结束,我们的众筹所得在用于为村民购买物资后仍余近千元,我们将把这笔钱赠予夯来村乡建公司用于垃圾站的建造,初步的设计方案也已提交给创客,我们期待着看到它落成并真正造福村民的那一天。

夯来是中国无数村庄的一个缩影——虽然可能是更美的那一个,在这方寸之地折射出的问题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或许我们都该到乡村去,看芥麦青青也看环堵萧然。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要站在一起。



目成员:沈屹凡(队长)、何炜欣、胡馨丹、简嘉蔚、钟历炜、张馨引、胡越锴、杨林然    

素材提供:青山组

文案&排版:简嘉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