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持续输出这类人才,广工是如何做到的?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2024-09-13

作为省属理工科大学“长子”,这些年,广东工业大学全面推进“1+2+3”攀撑计划学科提升工程,探索“新工科”教育,大力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近日,南方日报、南方+推出“人才培养 广工向‘新’”系列报道,本期以《持续输出高素质工程师人才,广工是如何做到的?》为题,报道了广工培养制造业专门人才的做法,报道内容如下:


持续输出高素质工程师人才

广工是如何做到的?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上,广东工业大学以团体总分并列第一夺得“挑战杯”;不久前,在RoboMaster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东部区域赛中,来自广工的DynamicX战队获得亚军……今年以来,广工学子在多个领域崭露头角。


图 | 广工以团体总分并列第一捧得省赛“挑战杯”

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使命。2011年,广工经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现有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这些年,广工探索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竞教贯通等人才培养模式,瞄准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为广东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输出一批又一批工程技术人才。


本科阶段就能参与科研项目


本科阶段就能参与重要科研项目,硕博阶段可以“挑大梁”,是一种什么体验?


东深供水工程、广州地铁等重大工程中,都用到了一种材料——以工业木质素为原料研制的高效减水剂,可以大幅节省水泥、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它来自广工校长邱学青的团队。邱学青带领团队从事工业木质素高值化利用研究已有30年,成果曾获得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注重加强道德引领、科研思维养成和科研技能锻炼。”据团队有关负责人介绍,团队根据青年人才的研究基础、兴趣爱好和专业技能,针对性设立木质素高分子基功能材料、储能材料和纳米材料等方向,发挥个人所长,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团队培养的多名博士/后在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任职,研究生到海外深造或进入企事业单位研发岗位”。


图 | 广工学子参与科研项目

作为团队成员之一,漆毅正在广工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在他看来,团队的培养形式是多维度的,“团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研究平台,每周组织交流汇报进展,不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交流分享。同时,鼓励我们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并给予悉心指导”。


目前,漆毅的研究主要聚焦如何通过创新催化技术和材料科学,推动木质素这一可再生资源的高效利用。“接下来计划通过参与跨学科的研究项目或合作,拓宽研究视野,寻找交叉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他说。


走进广工自动化学院的智能决策与协同控制研究所,展架上各式各样的无人机惹人注目。据该学院副院长徐雍介绍,近年来,研究所团队成员集中攻关无人自主系统的前沿理论与技术,自主研发水空、陆空两栖无人机和无人车、无人艇等,“现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团队也在研发可以低空飞行的文旅缆车”。


在大一时,杨倩就加入研究所团队。“学校鼓励大家尽早进入实验室,跟着导师做感兴趣的科研工作。”杨倩说,到大三时,她已经作为本科生理论组负责人,带领团队入驻广工众创空间。如今,她在国防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校的培养模式让自己在专业技能、创新思维以及综合素质方面都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她说。


本硕博都在广工自动化学院就读的杨立鑫,则是在硕士阶段加入团队,研究网络化控制系统。“学院不断推进学科建设发展,为学生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赋能。”杨立鑫说,硕博阶段一系列的科研项目,让他积累了多篇核心期刊论文,后来顺利到海外做博士后。


到产业一线去“练兵”


走出学校,到产业一线去“练兵”,是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必经路径。


电子精密制造被称为‘头发丝上的舞蹈’。这些年,学院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同时瞄准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大力培养优秀工程人才。”广工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刘强说。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先进制造技术学院特聘副教授房飞宇,广工机电工程学院的毕业生。在校时参与的导师项目,主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子精密制造产业集群,真正去解决产业、行业中急需攻克的关键问题。”房飞宇回忆说。


图 |广工传祺班学子在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参与产品研发


广东佛智芯微电子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是广工机电工程学院团队成员牵头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该公司研发经理杨斌曾是广工与佛智芯联合培养的博士生。“我的博士论文涉及纵深比玻璃通孔及其表面金属强化技术,这也是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他说。


玻璃基板被视作下一代半导体封装的关键材料,但玻璃通孔技术此前一直被国外垄断,且存在着表面金属化强度低等核心问题。“一切从零开始,在学校和企业的支持下,搭平台、找设备,白天‘泡在’企业车间,晚上查找、学习文献。”杨斌回忆说,“经常和导师、团队成员讨论,不断筛选方案、调试,经历了多次失败。当实验结果与预期一致的那一刻,内心的开心油然而生。”


目前,他带领团队攻克了玻璃微孔阵列复合孔加工等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已应用在多个龙头科技企业的产品中。“学校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帮助我们实现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互补。”杨斌说。


在各类竞赛中“通关升级”


日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2023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广工在榜单中位列全国第14位,蝉联全省第一。


广工学生有多“能打”?据统计,2023年,广工有超过2万人次的学生、7000人次的教师参与到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50多项高水平竞赛中,在各类学科性竞赛共获国家级奖项236个、省级奖项1541个。


图 |广工学子参加RoboMaster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

4月,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等部门联合发布我国首个普通高校大学生计算机竞赛指数广工位列全国Top1%-3%(并列第12位),获评“A”档次。


“学院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所有学生至少参加一项学科竞赛。”广工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刘冬宁说,学院成建制地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中,个性化开展“研究型学习”,“通过在各类竞赛中‘通关升级’,学生可以快速提升运用技术、适配技术的能力,为未来成为卓越工程师打下良好基础”。


这些年,广工共融机器人视觉团队中国机器人大赛上表现“抢眼”。据刘冬宁介绍,该团队目前有本硕博成员30多人,曾获得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奖项40多项。“从团队走出的学生,本科生每年保研率约为50%毕业生大多数进入腾讯等头部互联网企业。”刘冬宁说。


去年,广工计算机学院学生袁盛海被保送到北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读研。“在学校的时候,我参加过‘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袁盛海说。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他凭借发表的科研成果获得全国一等奖


目前,袁盛海已参与到北大Open Sora Plan等科研项目中。“未来,我计划继续深入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毕业后进入高校或研究机构,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一份力量。”他说。


图 | 《南方日报》A03要闻版报道广工为广东制造业培养人才


来源 | 南方日报 南方+

编辑 | 李学斌

运营团队 | 学生新闻中心

    责编 | 王宇涵 

   初审 | 李成瑶

审核 | 杜清

   终审 | 张育广


↓↓往 期 精 彩↓↓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
招!‘’

广东省属第1‼️全国第28‼️

招!‘’

看广工如何破“壁”向“新”

招!‘’

广工“打法”!0级萌新→实战演练→卓越工程师


↓ ↓ ↓ 请关注哦 ↓ ↓ ↓  欢迎报考广东工业大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广东工业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