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回顾 | 经管学院商业案例大赛分享会



11月10日中午,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举办的商业案例大赛分享会,在百万大道新落成不久的教学楼B栋Teaching Building B如期举行。



徐扬生校长为获奖的同学们颁奖并合影留念,留下了宝贵的瞬间。



茶歇环节,大二大三的同学们积极向指导老师、学长学姐们提问请教,更有大一新生们在一旁倾听。前辈们不吝赐教,就商赛选拔流程、比赛分类、赛前准备及平时积累等话题进行了深入分享。



经管学院执行副院长范杰信教授幽默而凝练的开幕词开启了分享会的核心环节。之后,苏丽文教授、林碧莲教授、毛磊教授以及众多商赛获奖团队的代表分享了商赛经验。

范杰信教授开幕致辞


首先,苏丽文教授简单介绍了什么是商赛、商赛的分类、如何培养商赛的批判性思维等等基本概念,并深入回顾了比赛经历。

林碧莲教授用结构性框架向同学们展示了如何具体解析案例。框架全面详细,宏观的案例分析方法浓缩在一张幻灯片里,并以学科逻辑串联在一起,框架全面清晰。

苏丽文教授分享经验


毛磊教授更是以转基因与商赛进行类比,以新颖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商赛的理解,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如何在商赛中理解信息、转化知识、作出决定。

毛磊教授分享经验


除此之外,教授们还强调了独立性、实操性、创新性等品质的重要性,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大家受益匪浅。

苏丽文教授回答同学们的问题


紧接着,参赛选手们分享了案例分析、演讲展示的技巧,也从同龄人角度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商赛对自己能力、性格及思维重塑的过程。身在海外而未能出席的参赛选手也通过视频与大家分享经验。在场的同学们掌声连连,满载而归。

获奖同学分享经验



严密的逻辑、创新的思维加上自信、激情、勇气与活力,这是商赛选手们的共同特质;整合学科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经管学子在商赛这一国际舞台上实践着“君子不器”。希望在不远的未来,可以有更多同学参与到商赛中,展现别样的风采。



对话商赛

1

苏丽文教授

Q:经管新闻社记者叶孜


Q

教授您好!我们知道您有丰富的商赛指导经验,更有商赛评委经历。您能否从评委角度出发,谈谈一个好的商赛案例演示需要包含哪些要素?

案例演示两部分:内容和演示的技巧。


内容的部分中,选手的分析和对案例的了解,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需要了解案例的背景、产品、行业、市场情况——要理解很多关于案例里的公司的要素,再加上额外的信息。最终整合、分析所有这些信息,想出一个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另外,演示的部分是很复杂的。有些商赛很重视演示的部分。做演示的时候,有几点一定要做好。第一就是作为国际比赛,英语一定要清晰。另外,在台上和评委要有眼神交流,做到有效沟通。不要害怕,要自信一点,并体现出整个团队的协作能力。这些评委都看在眼里的。从我个人角度,两部分都很重要。

Q

在一支商赛队伍里,大家好像通常来自各个不同的专业,那您觉得,就我们学校有的专业而言,不同的专业分别会具有怎样的优势呢?

其实,学生在商学院念书,就要学不同的学科。无论哪个专业,市场营销也好,金融也好,都应该什么都懂。不过在一个比赛中,能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组合在一起也是好的,同学对自己熟悉的领域能够有更多的专业知识。但是同学们也不用害怕,比如遇到一个市场营销方向的商赛,即便不是学市场营销的同学,一方面检验和扩充知识,另一方面要锻炼自己整合信息的能力。


2

林碧莲教授

Q:经管新闻社记者肖丹萌


Q

林教授您好!我们注意到在商赛中有许多presentation和project需要完成,而我们平常的学习中也有很多这些方面的练习。这些练习是不是对商赛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其实所谓商赛,就是一种以案例分析为载体的一个比赛而已,是我们去应用学到的东西的一个形式。但我们课堂的学习,也不是为了去应对商赛。真正到了比赛前,当然会有一些比赛技巧的培训,但基本的实力还是在我们的课堂上面已经达到了。


3

傅邱书豪同学

Q:经管新闻社记者肖丹萌 


Q

学长你好,我注意到这是你第二次参加商赛。请问在这两次比赛经历中,你觉得你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哪?

第一次比赛的时候,没有很大的视野,经验不是很足,过程更像是learning by doing 。看别人怎么做的好,他们做的好,我们就去研究他们的视频。但是第二次比赛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东西都是触类旁通的。虽然有很多东西要后期继续再学,但是我们对技巧性的东西确实熟一点了。

Q

商赛中团队默契度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你们是怎么培养团队默契度的呢?

培养的话,我认为就是大家一起多做案例。每天大家下课从九点做到十二点,录视频,回去整理,连续练习。首先我们会有分工——这个分工是会调整的。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大家都是来自于不同专业。这种情况下分工相对好分一些。但有时候也会重叠,因此中途我们会调整很多次。默契的培养完全在于多做并不断地调整改进。而且,十分钟的比赛其实很短,最后一个说的同学会很有压力。前面如果超时了的话,就会稍微紧张。我们中间会不停沟通,一定会保证有一分半的结尾;最后一个同学一定要严格控制时间,如果到时间就要立刻收尾。这些东西都是依靠默契的,队员们都要知道哪些地方略,哪些地方详。

Q

在默契很足的情况下,也可能会有意外状况发生。比如在比赛中就出现了桌椅不够、PPT放映问题等等。碰到这类问题,你们是如何随机应变的呢?

我有一次讲的时候PPT就出问题了:到了我的部分,屏幕一直闪。那我就只能直接讲了。但脱离PPT讲,我也会尽可能讲得清楚。我认为有经验都是因为做的练习比别人多,不能想当然。突发情况是列不完的,但经验可以让我们在并不是很有利的情况下,不惧怕意外,不乱了手脚。毕竟已经练过这么多次了,我们相信自己可以掌握这个案例。


 • End • 

文编|叶孜&肖丹萌

责任编辑|王艺楠

摄影|蒲颖姝

美编|马紫欣

SME News Service

转载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