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兴地名之“虹星桥”

长兴发布
2024-09-0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鹅说说 Author 我是一只大白鹅

开栏语:烟雨入江南,山水如墨染。如画的江南,孕育了如诗般的地名。就在我们的身边,长兴的每一个乡镇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深意。伴随美丽春光,跟随小布的笔尖去探寻这些乡镇名字背后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探寻长兴地名之虹星桥……




虹星桥镇,位于长兴县城南面,是长泗平原㘰区的水乡古镇。






“虹星桥”地名由来



“虹星桥”之地名取自桥名,原是一座卧于泗安塘上的石桥,据《永乐大典》记载:“自宋历元,增建桥十五……虹星桥在县南二十五里,旧废于兵,洪武六年重建。”
可见最早的虹星桥初建于宋元时期(具体年分不清),1673年重建,是长兴境内比较古老的一座石桥。
虹星桥自古为要塞之地,因为穿桥而过的泗安塘,历来就是江南的重要航道。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历经了磨难,虹星桥也受到牵连。幸好在明朝平定天下后,于洪武六年(1373)得到了重建,并将此名延续下来。
清咸丰十年(1860),地方民团与太平军的一场大战在虹星桥发生,千余名殉难者的鲜血染红了桥下的泗安塘,桥梁也再次遭遇厄运,在兵乱中损毁。
同治十一年(1872),绅士施恩溥、里人黄金榜再一次重建虹星桥,为特殊形制的四孔石梁桥。
当地百姓曾流传了一首描述虹星桥的顺口溜:“双洞桥,朝北庙,十字港,阴阳水。”
原来跨泗安塘的虹星桥是四孔石梁桥,故谓之“双桥洞”;在桥南东侧有座地藏庙,庙门及佛殿朝北,谓之“朝北庙”;东西向的泗安塘与北侧的木桥港、南侧的斜桥港交岔,形成十字状,谓之“十字港”;每年春夏之交,泗安塘上游下来的是浑水,而从西苕溪经斜桥港下来的是清水,两水流在虹星桥下交会,一浑一清形成约有一里多长的水面奇观,泾渭分明,谓之“阴阳水”。
1969年,泗安塘上游建设运输码头,载重船舶无法通过这座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古虹星桥,当时政府出资将古虹星桥搬迁至桥北老街西侧,取代原址的老木桥,以东西走向横跨油车港。
因油车港相对狭窄,于是将原来的四孔桥改建成三孔桥。原桥梁的部分构件未动,刻桥额的横石梁上还保留着楷书阳刻“虹星桥”三字,款“同治十一年”、“众善重建”等字样。


古虹星桥名


而原来的古桥处则重建了一座钢筋水泥结构拱桥,仍叫虹星桥。

新老两座桥共同守护着这个地方,似乎在交接某个重要的历史使命。

或许,在那些没有被记录下来的历史中,虹星桥还遭遇过其他的磨难,但至少这座桥一直以这个名字为百姓造福。它承载了太多的记忆,也见证了太多的变迁。

那么,“虹星桥”这个名字又是如何来的呢?

据《长兴地名志》记载,来历有二:

一是古桥“形似卧蚕”,南北横伏于泗安塘上,蚕则“虫”“工”,称之为“虹”。

二是因这里饲养夏蚕出名且多,“虹”喻为“蚕”,“星”则为多的意思。

我个人对“虹”字使用有另一个理解:“蚕”字拆开即为“天、虫”二字,而“虹”字在甲骨文中为象形字,像一条首尾都有头的穹身动物形(下图),跟蚕的形态非常相似不说,“天上的虫”不就是“虹”吗?

甲骨文“虹”字
“虹星桥”一词作为地名出现最晚不迟于明朝,最早应该不会早于南宋,因为宋嘉泰《吴兴志》中没有出现“虹星桥”这座桥;而《永乐大典》记载的乡都图中已经标注了“虹星桥”。
可见明代初期甚至元代时,虹星桥已由重要桥梁而用作为地名。而在元明时朝,虹星桥所在集镇属于古惟新乡八都。

《永乐大典》记载的元代乡都图


“虹星桥”曾叫“白羊”?


虹星桥正式设镇时间为清代,乾隆十一年(1746),皇帝下诏设虹星桥等八镇,其他为四安、合溪、和平等镇。
这里还要隆重介绍一下,据文友“船长”考证,在宋代,虹星桥的地名非常有可能叫“白羊”。
证据如下。

虹星桥镇谭家村有座白洋桥和白洋庙,根据考证时间都已久远。庙虽只留遗址,但庙前银杏树依旧耸立;河虽只剩河床,但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的古桥仍然存在。


白洋桥

长兴行政村大规模并村前,白洋村还是虹星桥镇的行政村,当地仍有老人将此处称之为“白洋头”。
宋《嘉泰吴兴志》邮驿篇记载,泗安溪曾有五个邮铺,自西向东分别是广德铺、四安铺、周渎铺、白羊铺和钮店铺。
作为重要驿站的邮铺,一般都建在河港交错的港口,并用当地地名为邮铺名,根据推断,白羊铺即是现在的虹星桥所在地偏西处。

由此大致可以确定,虹星桥建造前,作为集市,地名就是“白洋”或者“白羊铺”;虹星桥建造后,集市逐渐东移到现在的老镇区范围。


虹星桥养蚕人


说回养蚕,虹星桥镇拥有着非常明显的地理优势
虹星桥镇是长泗平原主要组成部分,属典型平原河网地貌。北有泗安塘、南有西苕溪,纵横交错河港构成了典型的江南水乡地貌。
清《长兴县志》称虹星桥镇“西引泗安,南控梅溪,藩卫县城,溯游郡治。嘉道之间,列肆联廛,颇称繁荣。”

这一地理环境造就了虹星桥镇种桑养蚕的优越条件,当地百姓凭借着勤劳积极的工作态度,培育了优良的夏蚕蚕种,让本地成为蚕种基地,加上江南丝绸销路的日益开阔,蚕丝事业空间繁盛。


虹星桥养蚕人

一座古桥 一段故事


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虹星桥镇,终于在清朝时爆发,一跃成为仅次于县城和泗安镇的县内第三大商镇,也是对得起“虹星桥”这个名号。

1961年调整规模时,撤销虹溪管理区,建立虹星桥公社;1967年至1973年,曾改名为“红星桥”公社;1983年行政体制改革,红星桥公社又改成了虹星桥乡。



1986年6月,虹星桥乡升格为建制镇。1992年9月,撤观音桥乡并入虹星桥镇;1999年1月,再撤里塘乡并入,这才有了现在的大虹星桥镇。


虹星桥镇行政区划图


虹星桥镇有一段宣传语:“一座古桥就是一段封存的故事,一座古桥便是一种地方文化的形成。”

虹星桥镇以桥为名,桥离不开水,水依靠着田。在大家的印象里,虹星桥就是一个农耕文化繁荣的古镇,今天,虹星桥正向农业大镇、农业强镇大步迈前,让我们一起期待。



-END- 

大家都在看👇




刚刚,长兴正式进入...
长兴地名之“吕山”长兴县融媒体中心出品,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作者 | 施震宏摄影 | 谭云俸 潘志强编辑 | 周洁云一审 | 计 楠
二审 | 倪佳乐终审 | 赵占东



看见长兴

投稿方式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掌心长兴APP的“社区”版块,点击“我要发贴”分享您的(照片或短视频)。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长兴发布哦!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兴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