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校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讲话精神座谈会

新媒体工作室 首都师范大学 2023-01-16


5月30日下午,我校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讲话精神座谈会。校党委书记孟繁华,副校长雷兴山,宣传部、社科处负责人,文学院、历史学院、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师生代表线上参会。座谈会由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黄延敏主持。


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黄延敏主持


黄延敏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系统梳理了中国文明历史研究的重大意义、取得的重要成就以及进一步深化研究的目标方向与研究路径;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在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关系;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关系;深刻阐述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的关系;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关系;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关系;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百年历史进程、重大理论成果与历史经验。


副校长雷兴山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雷兴山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他表示,作为一名考古工作者、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参与者、中华文明的研究者,第一时间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倍感激动,深受鼓舞,更感考古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应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激发自身对中华文明历史研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始终坚守中华文明研究的政治高度,要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研究的理论厚度,要持续深化中华文明研究的学术深度,要大力拓展中华文明研究的交叉广度,要积极推动中华文明研究的普及力度,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将中华文明溯源与阐释研究推向深入!

他指出,当前,我校正大力弘扬攀登精神,奋力实施攀登计划,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师范大学。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是我们奋力攀登的根本遵循和指引方向。要立足考古与历史学科,整合全校资源,利用好中外文明研究中心、区域国别研究等平台,积极开展古代文明和世界文明互鉴研究。立足师范大学优势,推动首都师大博物馆群、文化智库、教育智库、“人文创新研究院”建设,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交叉融合,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和精神力量。


文学院院长马自力


文学院院长马自力教授谈到,这次“讲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关系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中华优秀文化提出了系统的要求。对于中文学科专业而言,加强学科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应当做到三个面向:面向课堂和学生的现实、面向中国传统文化的实际、面向时代社会的重大需求。

我们既要回望传统,不数典忘祖,又要把握现代,不忘记德先生和赛先生,更要着眼于中华文化共同体和人类文明共同体这一光明的未来,在熔古铸今、守正创新的伟大事业中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历史学院院长刘屹


历史学院院长刘屹教授结合讲话谈到,这次“讲话”不仅在宏观上指出了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龙头的一系列“中华文明”探索和研究的重大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而且还具体而微地提示了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应该着力投入的一系列重大研究课题和急需解决的理论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历史学院的师生,也一定会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毫无保留地奉献到国家急需的领域和课题中去。在这过程中,也必将会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育学院院长蔡春


教育学院院长蔡春教授从两个方面谈到,一是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文明传承。教育实现文明传承、凝聚向心力,第一,要加强教材建设;第二,教育内容的真正实现要依靠广大教师;第三,文明传承还要通过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来实现;第四,传承与创新是文明的两个面向,传承必须指向创新,指向创新与未来的文明传承才是有希望的教育式传承。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首先要做的就是话语、概念系统的本土化、中国化;其次,要深化对中国传统教育资源的挖掘与阐释。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永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永福教授谈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就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中华文明探源工作指明了远景目标和具体路径,对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地深化认识、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具有重大意义。

他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谈到,一是夯实理论自信的文化根基。二是坚持文化自信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三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攀登进发。


历史学院考古支部书记袁广阔


历史学院考古支部书记袁广阔教授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参与者,他谈到,经过百余年几代考古工作者的持续努力,考古工作者在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脉络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考古工作的根本任务,指明了工作方向。我们要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紧紧围绕文明起源、早期国家形成问题和重大考古项目进行深入研究。一是坚持郑州楚湾遗址田野考古发掘。二是坚持多学科交叉研究。三是紧紧围绕中华文明起源形成的主题,积极参加“考古中国”等重大学术课题。为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文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韦志刚


文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韦志刚谈到,总书记对以历史和考古为代表的人文社科类研究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充分肯定时,我倍受鼓舞,同时作为毕业生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任重而道远”。语言学的未来,需要靠一代代学子的接力传承和持续奋斗。坚持立足中国大地,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遍世界!


历史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秦昱


历史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秦昱谈到,总书记关于考古与历史研究的系列讲话不仅提振了我们青年学子的士气,更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工作的广阔前景,更加坚定了我们对历史和考古的热爱,坚定了我们将来从业的决心。


教育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蔡艳


教育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蔡艳谈到,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文明的精髓和意义所在,也让我们体会到教育者的责任重大。我们需要练好事业的基本功,为将来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实践方面重在传承,进一步发挥教育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保护功能,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提升文化素养,进而培养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国爱党的现代人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刘新月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刘新月谈到,理解总书记讲话中反复提到的展示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需要我们辩证把握二者关系,为实现当代民族、国家、个体的主体性精神建构,为形成更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体系,乃至为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继续提供智力支撑和方向引导。


党委书记孟繁华讲话


孟繁华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总结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指出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意义,就进一步推进中国文明历史研究走向深入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中华文明探源工作指明了远景目标和具体路径,就进一步推进中国文明历史研究走向深入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中华文明探源工作指明了远景目标和具体路径,对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他强调,要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学习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重要讲话精神。一是要学习系列讲话,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更加充分地认识我们中华文明中蕴涵的丰富资源和时代精神,努力挖掘,精心阐释,立足现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要发挥学科优势,助推文化强国建设。我校作为一所文科见长并兼具教师教育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师范大学,在助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上作出了积极贡献。当前,学校正在大力实施“攀登计划”,制定了具有首都师大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作为职能部门,社科处要做好中华文明研究发展、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谋划。各院(系)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推动各学科的交叉融合,立足学术前沿,不断深入研究,以高质量建言资政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三是要弘扬“攀登精神”,坚持两手抓两促进。防疫成果来之不易,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扎牢学校安全网,再接再厉、凝心聚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争取再创佳绩。


往期回顾

见字如面,我们同心战“疫” !

24小时! 致敬全天候的校园守护者

十八天封闭管理,十八个温暖瞬间



供稿:陈雨桐

编辑:窦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