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平和万玮:家庭教育哪些做法是有效的?哪些又是瞎折腾?

万玮 爸爸真棒 2021-04-08
家庭教育哪些做法是有效的?哪些又是瞎折腾?上海平和双语学校校长万玮在2018年6月初的一次演讲中提到一些颠覆普通人认识的观点,此文根据演讲整理而成。

▲上海平和双语学校校长万玮

我在基础教育领域工作20多年,对学校教育有一些认识和理解,对孩子的成长规律有一些思考,但谈不上家庭教育专家。最近正好读到著名学者万维钢解读《园丁与木匠》一书的系列文章,其中有些观点我特别认同,今天我分享的一些观点就来源于这本书。也向大家推荐万维钢在“得到”APP对这本书的解读。

▲《园丁与木匠》封面

今天的主题是教育的三个视角,这是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的态度。他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教育研究需要三个视角,分别是“飞鸟之眼”、“蜻蜓之眼”与“蚂蚁之眼”。这三个视角分别对应宏观、中观与微观。各位今天应该是以家长的身份过来,所以我主要来谈谈家庭教育的这三个视角。

飞鸟之眼

飞鸟的视野比较开阔,看到是大目标,大格局,对于地面微小的物体反而不是那么在意。用飞鸟之眼来看教育,考虑的就是大问题,本原的问题。

西瓜的本质

现在是春末夏初的季节,南汇的8424西瓜开始上市了。我比较喜欢吃西瓜,单位正好发了两箱,我晚上下班回家吃完晚饭后就切了半个吃。然后大家猜后果是什么?就是夜里会起来上厕所,叫做起夜,这是个很痛苦的事,会带来三个麻烦:首先通常做不太好的梦,梦里到处找厕所;其次如果睡眠不好,回来后就会很难入睡;再次为了尽快入睡,就不开灯,半梦半醒,迷迷糊糊,黑灯瞎火,还不敢看镜子,万一看到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惨了。

所以晚上睡觉之前不能吃西瓜,虽然这个东西对我很有诱惑。我用飞鸟之眼来看这个事,一下子就看穿:西瓜的本质是水!就好像西游记里孙悟空看到白骨精假扮的姑娘,大喊一声:妖怪!挥起金箍棒就要打。想清楚西瓜的本质是蜜水,诱惑就没有那么大了。

孩子的本质

黎巴嫩作家纪伯伦有一首很著名的诗《论孩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各位,这就是飞鸟之眼,让你看清楚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你的孩子的确是因你而来,却不属于你,而且终将离你而去。你还有什么烦恼呢?你们家的孩子,看起来调皮,但有可能是天蓬元帅下凡,投胎到你家。人家早晚有一天是要回天庭的,就这么几年待在你家,你还不好好待他?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命运,都有其因缘造化。各位如果家里有不只一个孩子,你就会发现两个孩子差异极大,外人看起来两孩子挺像,但你知道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从小你便知道他们是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命运,将来一定走不同的道路。

人生的本来面目

《六祖坛经》记载,慧能作了那首著名的四句偈“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后,得到五祖弘忍的赏识,连夜传了衣钵,嘱他避往南方。为什么要连夜走呢,因为其他人不服啊,知道消息了就会去追。结果,一个武官出身的弟子惠明追上了慧能。惠明就请慧能说法,如果确实高明,就放他走。如果水平不咋地,东西留下来。

于是慧能就让惠明屏息端坐,不生一念,良久,问出一个问题:

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惠明一听大悟。

在座各位都接受过很多年的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在我们身上打下烙印,留下痕迹,那么,这个烙印与痕迹是什么?人生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我们自己希望过什么样的一生?我们的父母当年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那些要求合理吗?

我认识一位家长,因为有两个孩子,就辞职做全职妈妈。带孩子很辛苦很累,经受很大的折磨。后来为了孩子到平和来读书,于是应聘成为平和教师。有一天她顿悟说,教育的本质是成为更好的自己,陪孩子这几年,帮助我看清了自己,我改变了,孩子也就改变了。

这就是飞鸟之眼了。孩子因你而来,孩子是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对一些人来说,这就如同西瓜的本质是水一样!

蜻蜓之眼

蜻蜓的飞行有一定的高度,同时也能接地气。通过蜻蜓之眼,我们能够关注一段时间之内的孩子发展问题。

人类未成年期为何那么长?

我曾经看过纪录片,一只鹿生下来,挣扎半小时居然就站起来了!人可以吗?大猩猩三四个月会走路,八九岁性成熟,十岁就生孩子了。小孩十岁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不懂。人类的未成年期为何那么长?答案是人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人类通常一胎只生一个,还要精心养育很多年。

为什么哺乳动物通常过了生育年龄就死了,人类女性更年期后还能活很多年,有一个不太严肃的理论说,那是因为女性不仅要照顾下一代,还要照顾第三代。这是进化的结果。

未成年期准备什么?

这个世界是不确定的,人类未成年期这么长,一直在学习一件事:就是如何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孩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兰花,一种是蒲公英。兰花比较娇贵,对环境比较挑,蒲公英适应性比较强,到哪里都能活。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哪一种?

泰戈尔说,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踏入生活之河,而毫无惧色。在漫长的未成年期,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探索与学习,为将来踏入生活之河而做准备。《园丁与木匠》说,孩子有三种主要学习方式:试错,模仿,听讲。前两种动物也会,只有第三种是人类独有的。然而,听讲代替不了试错与模仿,因此,我们需要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去探索,去学习。

如何让孩子们踏入生活之河毫无惧色?我认为有三方面的因素很重要,对孩子的未来会产生影响。

· 第一个是安全感。安全感跟童年的经历有关,童年的经历又会深深地影响成年,童年期的爱与关怀足够的话,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很充分;反之,童年期的心理创伤会在心里留下印痕,潜伏在潜意识深处,以后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跳出来,改变你的人生。

· 第二个是见识度。事非经过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很多事情,你经历过了,就知道了。经历过的事情,刻意练习过,就熟练了。熟练的事情,自己感兴趣,再下一番功夫,就精通了。一个人在社会上混,没有几件精通的事情,是很难站稳脚跟的。今天的教育体制,学生学的东西常常跟生活脱节,孩子们走上职场的时候,许多东西都要重新学起。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却缺乏与异性交往的经验,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人,不知道究竟什么样的人适合自己,空留遗憾。

近期有一些新闻,孩子不好好读书,父亲讲道理没有用,于是就让孩子去体验生活,经历一下读书之外的别样生活,比如让孩子到餐馆打工,甚至有让小学生到农村去挑粪的。经过这番体验之后,孩子反而珍惜读书的日子,重回校园后精神状态发生很大变化。

· 第三个是意志力。意志力的本质是自我管理。我们可以随心而动,但更多的时候,需要理性的判断,理性的决策。前两天网传有一位老师因为把学生成绩发到微信圈被家长要求道歉,老师一怒之下提出辞职。我在跟学校里的老师分享这个案例时说,这位老师需要反省自己,首先把学生成绩发到朋友圈确实不妥,其次遇到个别过激的家长,情绪控制不当。遇到这么点事情就辞职,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到底有什么工作是不受委屈,没有风险,轻轻松松完成的。

少年大学生

一个多月前,《人物》杂志的一篇关于奥数天才付云皓的文章传遍互联网。付云皓当年可是奥数界的风云人物,他是2002与2003连续两年的国际奥林匹克竞赛满分金牌得主,而且这两年的题目大家公认都很难。后来保送至北大,因心智不成熟,沉湎于游戏,导致挂科,最后没能拿到毕业证书。后来又兜兜转转,最终落脚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花都校区教书。主讲的课叫“竞赛数学”。

这篇文章颇引起一些争议,世俗意义上付云皓是“坠落”的,但也有人说做一个普通的师范学院的老师有什么不好?平凡人的生活就没有意义吗?

在我看来,付云皓当年的光环太过耀眼,在进大学之时,除了学术,他根本就没有做好任何准备。甚至有报道说,他的高中只上一门学科,就是数学。他的父母当年无比自豪,现在不知道是不是懊悔。

生活远不止竞赛,远不会细分学科。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得经历多少磨难与淬炼。在踏进生活之河时,付云皓远没有做好准备。这是他的父母需要反省的。

蚂蚁之眼

大多数家长关注的还是微观层面的养育,尤其是妈妈们,买很多育儿书,听很多成功妈妈的经验介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用蚂蚁之眼来看家庭教育,我有两个观点,对各位年轻的爸爸妈妈来说,一个是好消息,另一个是坏消息。

好消息

好消息是,《园丁与木匠》一书说,孩子其实是一种非常经得起折腾的物种。年轻的父母通常都没有经验,在家庭教育犯过无数个错误,而后果并不那么严重。孩子的容错能力是很强的。万维钢在解读时举了一个例子,大家觉得独生子女是被宠坏的一代,是小皇帝小公主,但是美国人做过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 第一,独生子女对成就的野心更大,自尊心更强,跟家长的关系更好。

  • 第二,在成熟度、合作精神、自控力、感情稳定度、社交参与度、外向度和受欢迎程度方面,独生子女跟其他孩子没有任何区别。

再比如说,专家会说离婚对孩子影响很大,甚至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但美国约一半的孩子在18岁前经历过父母离婚或者根本就是非婚生子。这些孩子并没有被毁掉。

坏消息

《园丁与木匠》进一步说,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遗传基因,家庭环境,具体操作。

遗传基因大家都很清楚,我读过一篇文章,讲孩子的身高,父母各占一半;智商则主要由妈妈决定;性格则爸爸占主导;相貌比较复杂,五官各不一样。

遗传基因是先天,后天则主要是家庭环境。中国家庭通常都十分注重教育,中国家长常常对孩子说“你看看人家小明”,以致于一个家族里一个成功的孩子成为其他孩子的噩梦。美国就不太一样,不同阶层的社区与家庭差距很大,对教育的理解与投入天壤之别,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两个因素对孩子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我要讲的坏消息是什么呢?在遗传基因与家庭环境已经确定的情况下,第三点具体操作,也就是各种不同的育儿手段基本是没什么用的。这是《园丁与木匠》一书最冲击我的观点。你不用去刻意追求,因为你刻意追求的方法很可能是不对的,当然,即便不对,对孩子也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那么,难道我今天来就是跟大家讲家长什么都不用做,顺其自然吗?当然不是这样。根据我多年的思考,在微观层面,家长需要着重做两件事。

好家长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修炼自己。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你用什么方法养育孩子重要得多。家庭环境是什么?如果不是三代同堂,四代同堂,那就是父母亲啊!

我曾经读到过一篇文章,很感动。一位父亲到嫁出去的女儿家做客,看到女儿刚下班,忙得团团转,又是做饭,又是带孩子,还要打扫卫生,同时打电话帮父亲订返程票,女婿则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还指挥女儿帮他洗衣服。父亲临走前给女儿留了一封信。信里说:

“宝贝,对不起!”

“我很愧疚你要一个人来承担这一切。我愧疚以前玩过家家的时候没有制止你。我从来没告诉过你那其实不应该是你一个人的活,你的丈夫也有责任。”

“但我没资格说他,因为我从来都没帮过你妈妈。”

所以,各位,我们努力把自己修炼得更好,其实是一种最优的育儿方式。

第二件事,建立连接。养育是一种关系,而不是一种技巧。我们要关注的,是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亲子连接。只要心是联通的,大家在一起,即便不说话,也是一种很好的陪伴。如果孩子的心门对父母关闭了,即便天天在一起,父母也很难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

而这种关系的主动权,在父母。

修炼自己,建立连接,这两件事,做到极致是100分,你给自己打几分?如果没有孩子,你给父母打几分?

结束语

家庭教育的视角,远不止这三种,在不同的高度与角度,看到的都是不同的风景。而人性之复杂幽微,我们自己都无法看清。或许,我们永远都无法认清自己。

我内心忽隐忽现地有一个愿望,将来退休之后写一篇小说,来揭示教育与人性的某些关系。我家里养了一只猫,它是一只流浪猫,三个月的时候被我妻子收养,因而骨子里有不安全感。一方面,它想与我们亲近,每天晚上我们进房睡觉时,它都会跳上床,睡在我妻子的脚边;另一方面,它又害怕亲近,每次我抓住它,抚摸它,它都拼命挣扎,要逃跑。有的时候,它十分凶残,会去咬家里的另一只加菲猫,咬一嘴的毛,对于我的非分的亲近会进行攻击,我的手上常常有它的抓痕。而当有外人来做客时,它又十分胆小,躲在沙发底下,久久不肯出来。它长得很漂亮,很萌,我十分喜爱它,可是无论我对它多好,它也只有肚子饿的时候才来主动蹭我,酒足饭饱之后就不许我碰它。

我为它付出那么多,基本没有回报。也许有一天我会放弃,只是我目前还没有放弃。也许将来有一天,我就以这只猫为原型写小说,把猫写成一个女孩。她是女主人公,我是男主人公,这注定会是一篇凄美伤感的小说。

谢谢大家!

▼▼▼点击以下标题,观看更多万校长在爸爸真棒发表的文章:

《万玮:下一代人的宿命,决定了我们今天的教育》

《平和万玮:生气的四种境界,正是教育的四种境界》

《万玮:浦东最难考的双语学校的70后校长,告诉你焦虑从何而来,又该往哪里去?》

《怎样让孩子在最具优势的领域实现自我,来自平和校长万玮的开学致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