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门急诊、病房和重症监护三点一线,上海天佑医院为新冠感染者打通“生命通道”

宣传科 上海天佑医院 2024-04-25

患者点击上方医院名称,选择“关注公众号”

每天不一样的医疗动态、健康科普、医患人文



随着新冠疫情感染第一波高峰到来并与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叠加,各医院发热门诊和急诊工作量都明显增加,重症和危重症骤增给医院带来一大挑战。上海天佑医院打通门急诊、病房和重症监护室三道防线,畅通“绿色通道”,全力守护患者安全。



“民生一网通”为民解难题


1月5日上午,81岁的黄老伯在家属的陪同下,顺利住进上海天佑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他的女儿在回想起一路求医的经历有些“百感交集”,几度哽咽地向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原来,黄老伯原本就是高龄并患有多种疾病,元旦期间又感染新冠病毒,在某三甲医院救治时因床位有限,无法收入病房,看到老人病情急骤恶化,他的女儿向多家医院求助无果后,情急之下只好向上海电视台“新闻坊”求助。
5日上午,在“新闻坊”记者陪同下,黄老伯女儿带着病历来到天佑医院,找到呼吸内科金寿德主任咨询后,确认黄老伯已进入危重症期,需要马上入住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治疗。通过专家救治小组决定马上通过“绿色通道”收入呼吸重症监护室。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金寿德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到,大多数感染者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可以居家吃药或通过门急诊治疗,目前医院的病床仍十分紧张,分层治疗很关键,要把有限的资源留给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门急诊联动:全力保障患者就诊


为应对激增的呼吸科患者,上海天佑医院增开两个呼吸内科诊室,病房医生轮流下沉门诊,仍然感到“很紧张”,不得不从全院抽调医生前往增援。



“感觉每天门诊时间都不够用,既要尽可能详细地了解患者病情,又不能让门外患者等待太久。所以,大家一走进诊室都顾不上休息。”胡光副主任医师介绍,疫情政策放开后,科室的门诊量比平时增加了好几倍,而科室的医生又先后感染,一时间感到忙不过来,大家只能带病出诊,出现发热症状,也只能吃点药继续工作。



相比门诊,急诊的压力更大。作为市120驻点医院,天佑医院自去年12月20日把急诊转为发热门诊后,因高烧急诊的病人骤增,120转送来的感染重症患者和其他重症患者也越来越多,每天24小时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为了保证高效运转,医院统筹全院资源,急诊和门诊联动,兄弟科室联动,门急诊与病房和重症监护室联动,形成了快速反应机制。成立了专家救治小组,呼吸内科金寿德教授任组长,神经内科黄树其主任为副组长,多个学科主任为成员,按症状不同分层诊疗,同时调配床位,让必须住院或入住重症监护的患者通过“绿色通道”快速收治。


重症监护:重症患者的希望


金寿德教授作为天佑医院的抗疫首席专家和新冠病毒感染救治专家组组长,除了要保障呼吸内科、ICU和RICU病房安全运行,还要指导全院新冠患者救治和会诊,一天下来忙得连轴转。元旦前夕,她在感染后,一边输液一边坚持工作。



“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ICU)里危重患者本来就多,在呼吸内科门诊和急诊迎来高峰的同时,病房和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也迎来了大考。” 金寿德教授介绍,为了保证重症患者收治畅通,呼吸内科病房和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按照医院统一安排部署,对住院患者进行梳理分类,与兄弟病区相互配合做好转科,最大限度地为重症患者腾出床位,有效缓解了重症收治难题,为重症患者提供了最后一道保障。



从去年12月下旬开始,呼吸内科医护团队就全部进入“战备”状态。随着门急诊病人量增加,医护人员感染后也不得不坚守岗位。胡光、蒋晓明、李香顺等多位医生作为骨干团队成员,每天早上到门诊坐诊,还要随时准备到急诊、病房和重症监护参加会诊和抢救,晚上轮流到病房值班是常态。



“目前已经收住院60多位病人,每天都是满床状态,还在设法加床以满足住院需求。”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杨云护士长深有体会,她说,最近入住的大多都是新冠感染的重症患者和高龄多疾病患者,病情变化十分迅速,医护人员需随时做好抢救病人的准备。护理团队时刻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特别是对气管切开患者和带呼吸机患者高度关注。近20天来,所有护士都感染过,没有一名护士因为感染发烧而休息。



医护携手,共渡时艰。天佑医院打通门诊、急诊、病房和重症监护室“绿色通道”,优化流程,为患者救治和康复提供了必要保障。



上海天佑医院 新闻中心


作      者:小   天/杨   杨
编      辑:杨   杨图      片:光与影审      核:汗   青






【END】天佑健康 | 争创中国医院自媒体第一品牌扫描二维码 | 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医院详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