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书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元好问集

经典普及编辑室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24-09-14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元好问集
编著者:(金)元好问 著 狄宝心 解读定价:104.00元(精装)70.00元(平装)书号:ISBN 978-7-5013-7515-8(精装)      ISBN 978-7-5013-7516-5(平装)装帧形式:精装/平装开本:710*1000(毫米) 1/16页数:552页出版时间:2022年6月



内容简介


元好问是金元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当时北方文坛的盟主,诗文词曲皆擅。有多种作品传世。本书按书稿篇幅划定比重,诗占百分之五十,文与词合占百分之五十,力求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入选的标准:元好问诗文词的选本较多,如苏天爵《元文类》、庄仲方《金文雅》、李祖陶《金元明八大家文选》、凌云翰《遗山乐府》、朱彝尊《词综》等。入选频率高及历代学者重点点评的名篇要首先考虑;其次是最能展示导读中所言“元好问的思想”的名篇;再次是最能显示其亲情、乡情、爱国之情与个性及各阶段、各体类的代表性成果,力求使本书成为思想内容的广度深度与艺术成就的高度兼顾,学界共识与自己的特识兼具的选本。

作者简介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市忻府区)人。系出鲜卑族拓拔氏,北魏常山王遵十五代孙唐代著名诗人元结是其先祖。五代时自汝州(今属河南)迁平定(今属山西)。文学家、历史学家,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狄宝心,忻州师范学院元好问研究所所长,中文系教授,古代文学省重点扶持学科元好问与辽金文学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山西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元好问学会会长,中国辽金文学学会副会长。

导读节选


一、元好问的生平事迹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忻府区)人。系出鲜卑族拓跋氏,北魏常山王遵十五代孙——唐代著名诗人元结是其先祖。五代时自汝州(今属河南)迁平定(今属山西)。高祖谊,宋宣和(1119—1125)间官忻州神虎军使。曾祖春,隰州(今属山西)团练使,靖康(1126—1127)末,自平定迁忻。祖滋善,正隆二年(1157)赐出身,曾任柔服(金县名,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西北)丞。生父德明,举试不中,居系舟山福田精舍十五年,教书为业,以诗自娱,有《东岩集》三卷。嗣父元格曾任掖县(今山东莱州)、冀县(今河北冀州)、陵川(今山西陵川县)、陇城(治今甘肃秦安县东北)等地县令,在邻近南宋的陇城兼任凤翔府路第九处正将,也能诗。兄长元好古也有诗名。

大定明昌五十年”是金朝的鼎盛阶段,时尊崇儒教,偃武修文,“文治既洽,教育亦至”,国家兴学养士,学校由京、路、府、州向县普及,科举取士多至公卿高官,“捷径所在,人争走之”,“乡校、家塾弦诵之音相闻”(《寿阳县学记》,姚奠中、李正民《元好问全集》卷三十二,下引本集皆用此本)。元好问生于明昌元年(1190),教育兴盛和家学渊源使其幼年便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他“自初学语,先夫人教诵公(金中叶著名诗人王庭筠)五言”(卷十六《王黄华墓碑》),对父兄的诗作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记诵颇多。“在昔学语初,父兄已卜邻”(卷一《古意》),“自四岁读书,八岁学作诗”(卷三十七《南冠录引》),记述了其幼时随生父元德明、兄长元好古的学习状况。好古《读裕之弟诗稿,有“莺声柳巷深”之句,漫题三诗其后》:“阿翁醉语戏儿痴,说着蝉诗也道奇。吴下阿蒙非向日,新篇争遣九泉知。”“莺藏深树只闻声,不着诗家画不成。惭愧阿兄无好语,五言城下把降旌。”“传家诗学在诸郎,剖腹留书死敢忘。背上锦囊三箭在,直须千古说穿杨。”自注:“先人临终有‘剖腹留书’之语。”由此可知其所得传家诗学之精髓。十一岁至冀州,学士路宣叔“赏其俊爽,教之为文”(郝经《遗山先生墓铭》)。十四岁开始准备学习“举子业”时,嗣父特意选择学风浓厚、状元辈出的陵川为官,让他师从郝天挺问学。金朝取士重视词赋科,尤其重律赋,故学者对诗、策、论俱不留心。郝天挺深知其弊,令遗山“肆意经传,贯穿百家,六年而业成”,其一生人品学问奠基于此。

卫绍王大安二年(1210),嗣父元格病卒于陇城官任,时遗山二十一岁,扶柩还乡。此后五六年间,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频频南下,河朔州县大半残破,遗山也“避兵阳曲、秀容之间,岁无宁居”(卷三十七《南冠录引》)。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忻州被屠,死者十万,兄长好古死于屠城之祸,遗山因避兵阳曲幸免于难。眼看金都由中都(今北京)南迁汴京(今河南开封),遗山也于贞祐四年(1216)蒙古兵再次南下时携家避乱南迁,客居福昌县三乡镇(今属河南宜阳县)。这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饱经战乱的生活遭遇使其诗作大放异彩,“为《箕山》《琴台》等诗,礼部赵秉文见之,以为近代无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师”(《金史·元好问传》)。诗人二十八岁所作《论诗三十首》,以“诗中疏凿手”自任,对自汉至宋的诗人、流派进行评价,褒扬风雅正体,贬斥唯美柔弱诗风,成为后来诗学批评史上的重要人物。而就在这一年,他参加府试又名落孙山,于是反思自十六岁以来屡试屡败的教训,“遗山山人伎俩拙,食贫口众留他乡。五车载书不堪煮,两都觅官自取忙。无端学术与时背,如瞽失相徒伥伥。……卖刀买犊未厌早,腰金骑鹤非所望”(卷三《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他深感所学与当时科考陋习不合,特别是南迁后一家老小嗷嗷待哺而生计已无保障,这两者迫使他暂且放弃举试为官的夙愿,次年移居嵩山,并在叶县等地买田,转向农耕生涯。然遗山历时已久的用世之心并未就此中断,金宣宗兴定四年(1220),他又赴汴京府试,次年词赋进士及第。其所以如此,与座主赵秉文勇于改革科考陋习密切相关,赵“又谓当有所成就也,力为挽之,奖借过称,旁有不平者。宰相师仲安班列中倡言,谓公与杨礼部之美、雷御史希颜、李内翰钦叔为元氏党人”(卷三十八《赵闲闲真赞》)。遗山对此谤议非常气愤,作诗谓“舐痔归来位望尊,骎骎雷李入平吞”(卷九《感事》),因而未就吏部选官,“往来箕(山)、颍(水)者数年而大放厥辞,于是家累其什,人嚼其句,洋溢于里巷,吟讽于道途,巍然坡(苏轼)、谷(黄庭坚)复出也”(郝经《遗山先生墓铭》)。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遗山经赵秉文等举荐再试博学宏辞,中选,任国史院编修官。按说夙愿已偿,史馆又与翰林院合署办公,为群英荟萃之地,可与师友朝夕相处,但他在史馆郁郁寡欢,次年辞官归隐嵩山。此后不久,他曾被征聘入商帅完颜鼎幕府,到方城、南阳等地,但历时几月即辞归。

……

内页欣赏




目  录


(向上滑动阅读全文)

导 读

一、元好问的生平事迹(1 )

二、元好问的思想(10 )

三、元好问的文学创作与成就(26 )

四、元好问集的版本源流、收编范围及校注情况(43 )

五、本书的底本校本、体类比重、选篇标准(46 )

元好问集

元好问文集

卷一 古赋一首五言古诗五首(49 )

秋望赋(49 )

饮酒五首(选二)(55 )

其一( 55 )

其二( 56 )

后饮酒五首(其一)(57 )

种松(59 )

宿菊潭(61 )

卷二 五言古诗十二首(64 )

学东坡移居八首(选四)(64 )

其一( 64 )

其四( 65 )

其五( 67 )

其六( 69 )

与张仲杰郎中论文(73 )

别李周卿三首(其一)(75 )

看山(77 )

九 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

赋十诗(选二)(81 )

其三( 81 )

其八( 82 )

雁门道中书所见(84 )

野史亭雨夜感兴(87 )

梦归(89 )

卷三 七言古诗六首(92 )

画马为邢将军赋(92 )

赤壁图(93 )

西园(97 )

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100)

宛丘叹(104)

游黄华山(108)

卷四 七言古诗五首(111)

读书山雪中(111)

过晋阳故城书事(114)

蟾池(117)

天涯山(120)

刘时举节制云南(124)

卷五 杂言七首(127)

此日不足惜(127)

纪子正杏园燕集(132)

王黄华墨竹(135)

泛舟大明湖(139)

涌金亭示同游诸君(142)

南冠行(147)

驱猪行(153)

卷六 古乐府九首(156)

望归吟(156)

梁园春五首(选二)(158)

其一(158)

其五(158)

续小娘歌十首(选六)(160)

其二(160)

其三(160)

其四(161)

其五(161)

其六(161)

其八(161)

卷七 五言律诗八首(163)

老树(163)

少室南原(164)

落魄(165)

十二月六日二首(167)

其一(167)

其二(167)

己亥元日(169)

旧国(171)

八月并州雁(172)

卷八 七言律诗二十四首(175)

秋怀(175)

横波亭(176)

李屏山挽章二首(其一)(178)

内乡县斋书事(181)

张主簿草堂赋大雨(183)

别程女(184)

出山(186)

岐阳三首(选二)(187)

其一(187)

其二(188)

雨后丹凤门登眺(191)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选二)(192)

其二(192)

其四(193)

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196)

喜李彦深过聊城(198)

梦归(200)

淮右(201)

即事(203)

秋夜(205)

甲午除夜(207)

杏花落后分韵得归字(209)

送杜招抚归西山(211)

镇州与文举、百一饮(213)

卫州感事二首(215)

其一(215)

其二(216)

卷九 七言律诗九首(219)

羊肠坂(219)

太原(220)

外家南寺(222)

再到新卫(224)

四哀诗(选二)(226)

李钦叔(226)

李长源(227)

出都二首(230)

其一(230)

其二(231)

为邓人作诗(233)

卷十 七言律诗三首(235)

石岭关书所见(235)

存殁(237)

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239)

卷十一 七言绝句八首(242)

论诗三十首(选四)(242)

其一(242)

其二(243)

其四(245)

其七(246)

杏花杂诗十三首(其一)(248)

杨柳(250)

家山归梦图三首(选二)(251)

其一(251)

其三(251)

卷十二 七言绝句十一首(253)

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五首(选四)(253)

其二(253)

其三(254)

其九(254)

其十一(255)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256)

其一(256)

其二(257)

其三(257)

自题二首(259)

其一(259)

其二(260)

内 黄道中楚王庙,荆公有“谁合军中称亚父,却须推让内黄儿”

之句,因为范增解嘲(261)

陈德元竹石二首(其二)(263)

卷十三 七言绝句六首(265)

初挈家还读书山杂诗四首(选二)(265)

其一(265)

其三(265)

龙门公墨竹风烟夕翠二首(其二)(267)

自题《中州集》后五首(选二)(268)

其一(268)

其五(270)

乡郡杂诗五首(其一)(271)

卷十四 七言绝句十二首(274)

十月二十日雪(274)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其二)(275)

己酉四月十七日度石岭(276)

避兵阳曲北山之羊谷题石龛(277)

读《汉书》(278)

内相杨文献公哀挽三章效白少傅体(其一)(280)

台山杂咏十六首(选四)(282)

其二(282)

其三(283)

其四(283)

其五(283)

其四(245)

其七(246)

杏花杂诗十三首(其一)(248)

杨柳(250)

家山归梦图三首(选二)(251)

其一(251)

其三(251)

卷十二 七言绝句十一首(253)

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五首(选四)(253)

其二(253)

其三(254)

其九(254)

其十一(255)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256)

其一(256)

其二(257)

其三(257)

自题二首(259)

其一(259)

其二(260)

内 黄道中楚王庙,荆公有“谁合军中称亚父,却须推让内黄儿”

之句,因为范增解嘲(261)

陈德元竹石二首(其二)(263)

卷十三 七言绝句六首(265)

初挈家还读书山杂诗四首(选二)(265)

其一(265)

其三(265)

龙门公墨竹风烟夕翠二首(其二)(267)

自题《中州集》后五首(选二)(268)

其一(268)

其五(270)

乡郡杂诗五首(其一)(271)

卷十四 七言绝句十二首(274)

十月二十日雪(274)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其二)(275)

己酉四月十七日度石岭(276)

避兵阳曲北山之羊谷题石龛(277)

读《汉书》(278)

内相杨文献公哀挽三章效白少傅体(其一)(280)

台山杂咏十六首(选四)(282)

其二(282)

其三(283)

其四(283)

其五(283)

三门集津图(284)

留赠丹阳王炼师三章(其二)(286)

卷十六 碑文一篇(288)

平章政事寿国张文贞公神道碑(288)

卷十七 碑文一篇(298)

闲闲公墓铭(298)

卷二十一 碑文一篇(312)

希颜墓铭(312)

卷二十三 碑文一篇(326)

刘景玄墓铭(326)

卷二十五 碑文二篇(332)

族祖处士墓铭(332)

聂孝女墓铭(336)

卷二十七 碑文一篇(342)

赠镇南军节度使良佐碑(342)

卷三十五 记一篇(353)

清真观记(353)

卷三十六 序引二篇(360)

《杜诗学》引(360)

杨叔能《小亨集》引(363)

卷三十七 序引二篇(370)

兴定庚辰太原贡士南京状元楼宴集题名引(370)                                          

送高雄飞序(371)

卷三十八 赞一篇(380)

写真自赞(380)

卷三十九 书二篇说一篇(382)

癸巳岁寄中书耶律公书(382)

答聪上人书(392)

射说(397)

元好问词

卷上 二十三首(401)

水调歌头(401)

山家酿初熟(401)

滩声荡高壁(404)

石坛洗秋露(406)

长安夏秋雨(408)

空濛玉华晓(411)

黄河九天上(414)

形神自相语(417)

牛羊散平楚(419)

摸鱼儿(422)

问世间(422)

问莲根(427)

木兰花慢(430)

拥都门冠盖(430)

拥岹岹双阙(432)

渺漳流东下(434)

水龙吟(437)

少年射虎名豪(437)

最高楼(441)

商於路(441)

玉漏迟(443)

淅江归路杳(443)

满江红(446)

老树荒台(446)

江上洼尊(448)

元鼎诗仙(450)

一枕馀酲(454)

永遇乐(456)

绝壁孤云(456)

声声慢(458)

林间鸡犬(458)

卷中 十五首(461)

洞仙歌(461)

黄尘鬓发(461)

江城子(463)

醉来长袖舞鸡鸣(463)

春风花柳日相催(465)

草堂萧洒淅江头(467)

众人皆醉屈原醒(468)

二更轰饮四更回(470)

河山亭上酒如川(472)

旗亭谁唱渭城诗(474)

江梅引(476)

墙头红杏粉光匀(476)

临江仙(479)

今古北邙山下路(479)

醉眼纷纷桃李过(481)

昨夜半山亭下醉(482)

夏馆秋林山水窟(484)

江月晃重山(485)

塞上秋风鼓角(485)

踏莎行(487)

微步生尘(487)

卷下 十九首(489)

鹧鸪天(489)

零落栖迟感兴多(489)

总道忘忧有杜康(490)

楼上歌呼倒接䍦(492)

拍塞车箱满载书(494)

华表归来老令威(495)

只近浮名不近情(496)

枕上清风午梦残(498)

偃蹇苍山卧北冈(499)

复幕重帘十二楼(501)

颜色如花画不成(502)

一日春光一日深(503)

人月圆(506)

重冈已隔红尘断(506)

玄都观里桃千树(507)

朝中措(510)

卢沟河上度旃车(510)

清平乐(511)

江山残照(511)

垂杨小渡(512)

浣溪沙(514)

一夜春寒满下厅(514)

万顷风烟入酒壶(515)

日射云间五色芝(517)

主要参考文献(519)



弘文


『相关阅读』
弘文十年 | 赓续传统文化  展现时代内涵——《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完成六十种出版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出版情况概览
新书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商君书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经典普及编辑室供稿 | 于春媚   编辑 | 杨洋监制 | 隋阳审核 | 弘文


 点击"阅读原文",到国图出版社官方微店购买;或联系发行部:010-88003146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