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灯塔之光 | 中山大学学生会:有志敢为天下先


白云山下,珠江之畔

近百年前,有这么一群人

做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他们,不是叱咤风云雄霸一方的军阀。

他们,不是功成名就家财万贯的富商。

他们,不过是振臂一呼便敢为人先的青年。


一、 五四风雷,南粤相应


191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从北京传开。消息传至广州,教育界与各学校的学生在听闻之后立刻同声相应,掀起如火如荼的学生运动。



学校不分界限。几次共同开会后,学生们以南武中学校长何剑吾为首,共同策划斗争,每次都有数千人到会。教室里容不下喷薄欲出的热血,紧接着,他们就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他们还致电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拍电巴黎和会要求归还青岛。尽管广州并不是“二十一条”的主要目标,爱国的学生们依旧力争取消这个不平等条约。



然而在抵制劣质日货的问题上,意见有了分歧。何剑吾,包括高师、岭大等校,认为如此主张和做法过于激烈,而他们主张和平;也有人认为他们等同畏缩,不是热血青年之所为。过了一段时间,学生们与老师们便形成两派。前一派组成省会学联会,后一派成立广东中上学联会,各有主张。


中上学联会成立后首先发出通电宣言,标明旗帜。他们排演街头剧,分组到街坊宣传,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分发小册子,旨在扩大宣传活动的范围。为了抵制日货、推举国货,他们检查水陆日货,并开设国货陈列所,使国货与日货并列,防止鱼目混珠。同时,他们创办平民义务学校,将爱国主义薪火相传。除此之外,他们举行罢课、罢市,不断进行示威游行,以激发政府的重视。



怀有一腔热血的青年们,纵使道不同,目标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为国为民,行青年之志。


面对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曹、陆、章等人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1919年6月12日以后,工人相继复工,学生停止罢课。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经过两年的讨价还价,德国政府最终做出妥协:废除德国在华一切特权,德国赔偿中国8400万大洋。青年的爱国抗争取得了还算圆满的结果。


在苏醒的年代里,他们是昂扬抬起的头。


二、烽火热血,寄情翰墨


时间来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其时军阀横行,战火日夜碾过年轻的生命。家国情怀,青年之志,在于以己之力改变世界,在于为生民立命的振臂一呼。中山大学莘莘学子,以其勤勉的学习态度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在那个年代成为岭南的风骨和砥柱。



又十年,侵华战争开始了。中山大学的师生在战火中虽颠沛流离,但仍保持信念、弦歌不辍。八年抗战,中大三易校址,辗转迁徙,校舍、图书馆、书籍、设备损失严重。彼时,中大的青年们仍旧坚持研究、读书,为抗战和战后建设培养了一支坚定有力的后备军。


1938年,在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广州前,中大紧急迁往云南澄江。图书馆将199箱图书移往香港,来不及迁走的图书约10万余册。条件所限,图书馆设备简陋、桌椅多由旧木箱改成。纵然条件无比艰苦,中大师生的读书风气很浓。据图书馆统计,学校全年阅览人数近23万人次。


1939年,医学院在澄江开办门诊,下乡考察地方疾病。医学院教学与实践结合,方便学生实习,又为民众解除疾病痛苦。师范学院的学生在澄江中学兼课,在凤山小学开办民众识字班;在极乐寺创办幼儿园,教知识、学唱歌,如《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等等。


1940年,中大迁回粤北坪石。1942年,书价随通胀飞涨,读者增多而书费不足。校图书馆在全校发起征求书籍运动,收到图书什志多达5639余册。后来农学院分馆又收到了书籍1100余册。


坪石时期,中大学生读书风气极盛。宿舍里、教室里、图书馆里,都可见读书的学生。早晨起来读英文的、唱歌的、爬山的,晚上练习哑铃的、翻双杠的多如牛毛。学校里研究和写作的风气浓厚,讨论会、研究会纷纷成立,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个时期,也是中大学生们学生运动的热浪时期。


在1942年,由西南联大发起的“倒孔运动”在中大得到响应。1942年1月30日,法学院首先召开群众倒孔大会,其后200多名学生响应。


1942年5月29日,由于对中大师范学院院长齐泮林主持院务工作松散的不满,全部公费的师院学生要求改善伙食,达到与其他学院同等水平。齐泮林不但拒绝,还辱骂学生,引起学生的愤慨。29日,学生们在师院礼堂召开驱齐运动,要求他引退。后来学校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并请师院教务主任陆侃如教授代理教务。


鲁迅在《热风》里对青年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在那个烽火狼烟的年代里,中大的青年学生们坚定理想抱负,坚持读书做学问,让我们体会到只有青年人才会有的那份激情与热血,也让我们看到青年人身上的精神光辉。


在黑暗的年代,他们是照亮黑夜的光。


三、学术重镇,青春岭南


近百年前,中大学子立志“振兴中华,永志勿忘”,他们是广粤的风骨,岭南的砥柱。


数十年来,中大学人一代代醉心学术钻研,上下求索,他们是南方学术的奠基人和发扬者。


脚踏实地,身体力行,中大人来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时代,满怀着理想和激情,叩问着心中的疑团和困惑,一步一步走出一条学术的道路。



每年从中大毕业的学子,分布到社会各界,坚持着中大人务实朴素的作风。他们追求着学术的高雅殿堂,亦不忘将所学回馈给大地,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他们从中大走向五湖四海,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建设的中坚力量。


从这里走出来的青年人,博学审问,德行才情兼备;明辨笃行,怀领袖气质步履坚定。民族振兴,国家发展,每一位在这里求学的大学生都立志为祖国的未来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实验室的仪器试管前,他们之中有人在忙着抄录一份最新的数据,悄悄眨了眨疲惫布满血丝的双眼。


跳跃着一行行代码的电脑屏幕前,他们之中有人在编写一个全新的工程,不远处桌上的小机器人静静地等候着指令下达。


企业年会的展示报告前,他们之中有人在自信地介绍着新的商业合作方案,数字与图表在变幻中展示着独特的魅力。


纯白的手术台前,他们之中有人在拯救一个鲜活的生命,血液与心跳在聚光灯下悄然搏动。


乡村小学的讲台上,他们之中有人在用粉笔头写下希望的一笔一划,也在夜里为基础教育事业静静思索。


在复兴的年代,他们是求知探索的眼。


青年人应当是有家国情怀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珠江之水奔涌不息,这里的青年不负前人,不畏将来。中大的荣光源自一代代青年大学生的努力和奋斗,与风雨并进。


在当今时代,青年学子有着更加广阔的天地,到西部去,到乡村去,到无数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只要心中有阳光,脚下就有力量。


如今,灯塔工程的光亮普照南粤。这座灯塔是为青年建立的,它是团省委、省教育厅和省学联对于青年大学生的一次思想引领行动。灯塔工程的目标是希望能培育有模范作用的青年,成为大学生中的灯塔,以自己的光点亮更多的青年学生。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广大青年要大力弘扬五四精神,大力弘扬中国青年运动“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跟紧核心、汇聚力量、砥砺前行,奋发谱写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新篇章。


一届届中大校会人,正是在五四精神指引下,贯彻主张,悉心服务广大同学,勇于开拓,敢革故鼎新。中山大学学生会将会同广大青年一道,坚定理想信念,用精神的光辉照亮自己,亦能照亮他人。



习近平总书记点评“95后”大学生,“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总书记还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我们是这个古老国家的青年一代,我们心中的激昂需要奋斗去诠释,我们胸中的豪迈需要理想去承载。现在,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属于我们的时代。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中大毓秀,赐我荣光。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于他人,而全在我青年。


中山大学学生会,自当勇担责任,敢为天下先。


我们心有理想,向光而生。


相关资料

广州:青年学生五四运动记

http://cpc.people.com.cn/GB/75289/5685940.html

中山大学在坪石:硝烟中的“象牙塔”

http://sg.wenming.cn/wmbb/201508/t20150825_193642

谱写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新篇章

http://zqb.cyol.com/html/2018-05/04/nw.D110000zgqnb_20180504_8-01.htm


文案:红色青年

责任编辑:某罐头菠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