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道自有:皇N代、李自成们带来的绝对启示(5600字)

齐树峰 齐说经史集
2024-09-06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老子·《道德经》


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继位后,只用了三四个月时间,就轻松扳倒了魏忠贤阉党。崇祯在获得无数赞誉的同时,当皇帝的感觉也出来了。

 

问题是,仓促清除魏忠贤阉党,造成了权力真空,一时间没人干活了。

 

一个最直接的表现是,税收上不来了。崇祯帝上任第一年,税收比上一年度直接下降了三分之一。在国库本就空虚的情况下,这个下滑太惊人了,是不可承受之重。

 

崇祯帝只能在向一部分人加税的同时,历行节俭,节约开支。

 

关闭全国驿道旁边的驿站,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政府招待所,便是节俭的措施之一。

 

于是,在陕西,一个驿丞失业了,没饭吃了,后来就起义了。他的名字叫李自成。

 

李自成的名气,可是比崇祯帝还要大。

 

就像美洲的蝴蝶扇动翅膀,会引发亚洲的狂风暴雨一样,李自成失业,成为了明朝真正的掘墓人。

 

有人说了,如果崇祯帝晚几年关闭全国驿站,明朝就能多活几年。但历史不能假设,那一年:


崇祯帝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个叫李自成的人。

 

1

 

李自成参加起义军,完全是被逼的。

 

话说,朱元璋夺得天下,建立明朝后,大杀功臣,把开国元勋们基本杀了个精光。他后代的皇帝,大多也继承了他的残暴基因,对文臣武将动辄廷杖、流放、抄家、凌迟、诛九族,甚至是诛十族……

 

但朱元璋对自己的子孙们好啊。在世时,他就分封自己的25个儿子为藩王,并制定了制度,要让自己的子孙永世为王,永远吃俸禄。

 

他的理由是,外人都靠不住。谁对朱氏江山最忠心啊?肯定是朱氏子孙。把自己的子孙们都封为王,封为将军,国家一旦有难,这些皇二代、皇三代、皇十代、皇N代们就会站出来,成为拱卫朱氏江山的栋梁。


 这个理由听起来,当然是对的。但后面事态的发展,完全出乎了朱元璋的预料。

 

在优越的环境中,他的子孙繁殖速度太快了。按物理学的语言,那叫裂变;按数学的语言,那叫按几何级数增长;按经济学的语言,那叫增殖速度远远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速度……

 

明朝的第九个皇帝,明孝宗在位的时候,分封在山西的庆成王,已经记不清楚自己有多少子孙了。后来朝廷派人替他查了查,这位王爷已经有94个子女,163个孙子,510个曾孙子。再加上妻妾们,庆成王府中的正式皇族就有1000多位……

 

差不多同时,另一位王爷,凑够了100个儿子,其中除了一个将继承他的王位外,另外99人将被封为镇国将军、辅国将军之类,并享受相应的待遇……

 

这些皇N代们不用干活就能有固定的收入,而且收入远远高于普通人。那他们天天不干活,总要干点什么吧?

 

除了兼并土地、欺负良民、泡姑娘外,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多娶老婆,多生孩子。


因为生的孩子越多,国家给他们的俸禄就越多……

 

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是无限繁殖,不受约束的。到明朝末年,这些皇族、也就是朱元璋的子孙,已达到了好几十万,有人认为甚至超过了100万。

 

这些皇二代、皇三代、皇十代、皇N代们越来越多,地方官也不敢惹,老百姓也实在养不起了。

2

 

皇N代们比较多的地方,比较典型的,像山西,每年的财政收入为152万石,而山西皇N代们每年消耗的俸禄为312万石;河南地区年财政收入为84万石,而需要供给皇N代们的是192万石……

 

那个时候的生产力不像现在这么强。现在吧,有重工业,轻工业,高科技,互联网+,养人多了虽然也累,但辛辛苦苦也能养得起。可那个时候吧,也就种地,种茶,搞点手工产品,烧个瓷器,贩点盐,开个矿什么的,哪养得起这么多人?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朝廷只能不断加税,加赋……

 

人祸多了,天灾也就挡不住了。旱灾、水灾、风灾、鼠疫、蝗灾在各地出现,尤以陕西、山西等地严重。

 

普通百姓的收入,连交税赋都不够了,活不下去了,于是起义四起。

 

起义军刚开始时有许多分支,发展到最后,以李自成、张献忠两支势力最强,都有百万之众,对当时、后世的影响也最大。

 

李自成、张献忠都是陕西人,经历也相似。都生在贫困家庭,当过小吏,当过明军士兵,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才起义。

 

像李自成,欠了一屁股债,被戴上刑具游街,后来一气之下杀了债主;后来听说老婆出轨,又把老婆杀了。身背两条人命,也就只能加入起义军了。

 

李自成、张献忠的发展也都是经历了千难万险,都几次陷入绝境,被迫接受招安,也就是投降。降后又复叛,直到走上发展的正轨。

3

 

李自成和张献忠本来都是高迎祥手下,算是一支队伍的。

 

1635年,李自成、张献忠率部直指明朝的中都安徽凤阳。凤阳是朱元璋的老家,是明朝皇帝们的祖坟所在地,被称为中都,有两万官军把守。

 

李自成、张献忠率部抵达后,只用半天时间就全歼了两万官军,然后掘了皇帝的祖坟,砍光了周边的几十万株松柏,拆除了朱元璋出家时所在的皇觉寺,并把凤阳富户杀得一干二净后,撤走。

 

在此过程中,因争夺凤阳皇宫的小太监和皇家乐器等,李自成与张献忠结怨,两人分军各奔东西,成为了两支队伍。 

 

崇祯帝听说中都陷落、祖坟被掘后,穿上丧服,跑到太庙放声大哭……但到此时他大概也还没有意识到,皇室、皇N代们被清算的大幕,才刚刚拉开。

 

1640年,李自成攻克洛阳,抓住了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朱常洵体重300斤,据说比皇帝还富,平常不顾劝说,对饥民一毛不拔;被起义军抓住后,他可就一毛不剩了。

 

李自成命人把朱常洵绑起来,去掉毛发,剥去指甲,剥光洗净后,与几头鹿放在一个巨锅中共煮,取名为“福禄宴”,由将士们共享。

 


福王死于李自成之手,是确定的。但是不是这么死的,有争议。

 

李自成手下的士兵们,搬运福王府中的金银财富、各种物资、粮食等,几天几夜仍没搬完。

 

李自成开仓放粮,发告示大赈饥民,赢得了民心;再分发金银财宝奖励将士……这一招吸引了大批当地青壮年加入了他的队伍,跟着闯王有前途啊。

 

这是李自成队伍滚雪球般壮大,迅速发展到百万之众的关键所在。

 

1643年,李自成占领山西平阳,将西河王家族300多位有爵位的贵族全部斩杀;再攻入太原,斩杀晋王一脉1500多人;再攻入大同,杀代王一族4000多人……

 

与李自成相比,张献忠可能更狠些。他活动的范围是湖北、四川、江西等地,襄王、荣王、蜀王等皇族都被他杀了个干干净净。

 

在李自成、张献忠的威胁之下,一些皇族开始逃难,逃到江浙、两广、云贵等起义军到不了的地方。

 

但是没几年,清军南下了。荆王、衡王、周王、晋王、德王、潞王……各种亲王和郡王,被清军杀掉的人数,难以统计了。

 

明朝宗室中,其中有些隐姓埋名的,才得以幸存下来。到清朝中期,这些人已经和普通的人家没什么区别了。

 

明朝皇N代们的结局,令人唏嘘。

 

朱元璋当年采用“藩王制”,分封自己的子孙,除了想让自己的子孙永享富贵外,还有一个重要考量,就是觉得自己的子孙才对朱氏江山最忠心,一旦朝廷有难,这些人可成为拱卫江山的柱石。

 

但后果,肯定是朱元璋当年没想到的。这些皇N代们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不学无术,真有事了,哪能成为拱卫江山的柱石?基本只有伸着脖子待宰的份儿,丑态百出。


 

4

 

明朝最后几年,崇祯帝和他的文臣武将们,在内要应付李自成、张献忠们的迅速崛起,对外要抗击不断壮大的清军的进攻,两线作战,焦头烂额,束手无策。

 

当然说他们完全无策也不对,他们也曾提出过几个靠谱的战略,只是完全无法实施。

 

一个战略是承认李自成,封李自成为王,把陕西和山西划为他的封地,条件是李自成听朝廷指挥,帮朝廷去剿灭其他起义军。但怎么能封“流寇”为王呢?大部分人反对。皇帝和大臣们争来吵去,定不下来。


等到李自成拥兵百万、兵临城下的时候,已经没法谈了。

 

有个大臣还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就是与清兵议和,先集中精力收拾掉国内起义军再说。与清议和,是崇祯帝以前坚决反对的,他还把“议和”作为罪名之一,杀了督师袁崇焕。但现在被逼得没办法了,崇祯帝便与兵部尚书一起,偷偷与清军议和。不曾想一不小心走露了消息,许多“爱国”大臣们便闹起来,坚决反对。崇祯帝没担当,说此事与他无关,完全是兵部尚书私下干的:


把兵部尚书当成替罪羊,杀了平息众怒。

 

话说,崇祯帝在位17年,杀了两个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换了50位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副宰相),杀死或逼死督师、总督11人,杀死逼死巡抚12人。这还是直接死在他手上的,被他间接杀死、逼死的官员难以统计。

 

正因为崇祯帝这么刻薄严苛,反复无常,当时整个大明愿意主动担当的,可能只有袁崇焕一个人了。但袁崇焕的遭遇,比当年的岳飞更让人心寒。

 

5

 

1644年,李自成兵锋直指京城,有人提议调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带他的3万关宁铁骑进京守卫。但一调吴三桂,就没人抗击清军了。调还是不调,崇祯和大臣们又议来议去,开了一个月会也没有结果。

 

然后,李自成就兵临城下了。


守城的明军,很久没领到军饷了。崇祯把皇亲国戚、文臣武将们召集起来,让大家捐款,给士兵发饷。这些人就开始哭穷,各种影帝级的表演。有的说要卖房子筹钱,有的说要上街摆摊赚钱。

 

结果,内阁首辅魏藻德,只捐了500两银子;其他人捐几十两、几百两的居多。

 

此时离灭亡只有8天了。崇祯帝派太监到皇后的老爸、也就是他的岳父周国丈那里求捐助白银10万两,他知道周国丈有钱啊。周国丈听到让他出钱,哭得死去活来的,说家里已经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了……在反复劝说之下,他捐出了1万两。

 

李自成开始攻城。崇祯帝召文武百官议事,没有一个人来。人心散了,队伍没法带了。

 

李自成很快进入北京,因为明军已毫无战斗力,很多人不战而降,主动打开了城门。

 

崇祯帝在逼皇后自尽,然后用剑刺死了几个嫔妃和和自己的孩子后,上了煤山,找了颗歪脖树,上吊了。他死的时候,身边只有一个太监跟着他。

 


明朝自此灭亡。当然,此后南方的明朝势力,在南京拥立朱由崧建立了南明小朝廷,又折腾了一段时间,这个就不算了。

 

李自成率兵进京后,开始搜刮明朝那些文武百官的钱财。这可不是让他们捐助,李自成没崇祯那么客气,他是强索。

 

上面提到的只捐了500两银子的内阁首辅魏藻德,在被李自成手下用夹棍夹断了10根手指后,拿出了5万两;那个说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的周国丈,被严刑拷打后又被抄家,光现银就抄出了53万两。

 

崇祯帝前面求这些人捐助,求爷爷告奶奶后,只求到了20万两银子。

 

李自成呢,经过对这些人的炮烙挑筋、挖眼割肠之后,轻松得到了7000多万两。

 

当然,遭殃的不仅是这些官员,普通商户、普通人家,也受到了奸淫掳掠的伤害。


军纪败坏,目光短浅,是李自成的败因之一。

 

6

 

话说,闯王李自成胆气十足,威猛善战,打仗往往身先士卒,有很强的个人魅力。所以他的起义部队历经百千战,转战万里后,发展成了百万大军,最终进入灭了明朝,逼得崇祯皇帝上吊。

 

这个时候,李自成手里可以说握着一手好牌。

 

他有很高的民望。他的“均田免赋”政策很得民心,类似“打开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民谣到处传唱。

 

与其他势力相比,他的百万大军是威势最盛、人数最多的。

 

他最先进入北京,从北京弄到了大量金银财宝,仅白银大概就有7000万两,可谓粮饷充足,成了各势力中最富的。

 

俨然有定鼎天下之势…………

 

但李自成硬生生将一手好牌打成了烂牌。他在一片石大战被吴三桂和清军联手击败后,从此便一溃千里,所谓的百万大军很快就土崩瓦解……最终李自成在败退到湖北九宫山时,被当地村民杀死(当然也有说他没死当了和尚的)。

 

对李自成的败因,有各种解读。但公认的最本质的原因,是由于他的个人局限。他太迷信军事胜利和武力的作用,不重视谋划人才、治理人才,全局谋划、地方治理成了他的最大短板。

 

比如进京后,李自成部队各种酷刑搜刮,把明朝旧臣和京城百姓都逼成了敌人。这是战略短视。

 

比如李自成也知道吴三桂的重要性,派人去招降吴三桂、想合作,但就在谈的时候,抓了吴三桂的家人,没收了他家的财产,睡了他的爱妾,这是合作的态度吗?还能谈下去吗?

 

比如李自成攻下了很多地方,地盘可以说很大,但由于没有治理人才,所谓的“均田免赋”只是空谈,地方的基本治理连明朝时都不如,民众对他的态度,由充满期望到失望,直至绝望……


民心尽失,是李自成一溃千里的根本原因。

 

7

 

作为李自成的反例,比如刘邦,刚开始手里是一把烂牌,要什么没什么。但关键时刻,刘邦得到了几个人。萧何,是治理人才;韩信,是军事人才;张良,是谋略人才;陈平,既有谋略也能治理……这几个人,都是一时人杰,当时最顶尖的。

 

当然,刘邦团队里绝不仅仅是这几个人,这几个人手下分别都带着一帮能人。萧何发掘、培养了一群治理干才;韩信发掘、培养了一群军事将领……正是这样的人才梯队,构成了大汉朝的开国基石。

 

又比如朱元璋,既有徐达、常遇春这样的将帅之才,也有李善长这样的治理之才、刘伯温这样的谋略之才。当然,朱元璋团队里也绝不仅仅是这几个人,这几个人手下同样也分别都带着一帮能人……正是这样的人才梯队,构成了大明朝的开国基石。

 

与李自成进京作为对比,看看当年刘邦进咸阳是怎么做的。在《史记》的描述中,刘邦流氓出身,贪财好色。但他进咸阳后,就马上不贪财、不好色了,与百姓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赢得了民心。这是战略。

 

李自成就没有这种战略。因为他手下没有萧何、张良、陈平这样的人。

 

李自成手下的文臣,大概就牛金星、宋献策。就拿宋献策来说吧,只是粗通文墨,对天下形势茫然不知,献不了什么策,倒是在装神弄鬼,搞些神神道道的东西取悦李自成方面,有一套。

 

传说李自成的手下,有个叫李岩的。李岩文武全才,深受爱戴,在李自成团队中显得鹤立鸡群。但可能是由于李岩太优秀,李自成一直跟他尿不到一个壶里,就找借口把他杀了。


李岩在历史上是否存在,有争议。


如果没这么个人,李自成手下那更显得没人才;如果有这么个人,真被李自成杀了的话,就更显示出了李自成的局限。

 


8

 

最后说几句张献忠。

 

张献忠的起义部队,也发展到了几十万人,号称百万。论军事才能,张献忠可能比李自成还厉害;但说到战略、治理,张献忠就比李自成更差了。

 

就说一件事吧。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后,公告天下要开科取士,几千名士人来参加考试。张献忠见人到的差不多了,就把这些士人一网打尽,全屠了……这套路,历史上也是没几个了。

 

张献忠末期,与清军打,与南明军打,与李自成军打,内部自己人跟自己打,并屠杀自己治下的民众……这种毫无谋划、章法的一痛乱打,不败亡就真没天理了。


本公号相关文章,点击阅读:

《易经》说:天道要四配,不配会遭罪


励志模范姜太公:他永远是后世心目中的大神


科学与玄学:8000字说明二者间的并行与竞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齐说经史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