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教学巡礼】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以评促建推动产学研协同育人,科创实践培育应用型技术人才

奋发有为的 闽江学院 2024-04-18

编者按:












我校正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完善“五育并举”培养体系,全面优化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现推出“教育教学巡礼”系列专题,大力宣传推广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经验,共同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深入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升级时代背景下,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生产方式正蓬勃发展。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组建于2023年12月,系原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和原数学与数据科学学院(软件学院)合并组成,是学校进一步深化科教融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学校整合学院、学系力量打造一流学科的重要抓手,是培育具有应用型大学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支撑。



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成立







落实立德树人,党建领航坚守育人初心





学习思想入脑入心,统一认识聚焦人才培养中心任务。学院党委从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发展。学院以福建省高校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为抓手,持续深化“一二四”党建工作法创建成果,激发“一融双优”新动能,以“党建+”系统思维推动“人才强院、创新兴院、服务立院、文化塑院”,辐射带动教学、科创、团学工作的综合改革,打造集党建引领、思政教育、学科建设、事业发展、作用发挥为一体的党建育人综合体。

    

学习思想党建活动

舒继武校长到学院开展主题教育党课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以点带面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邀请舒继武校长到学院讲授《牢记嘱托,实干担当,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指导学院全体教职工党员深化综合改革。创设“鸿雁领航”计划,基于目标管理法激发党员动力、增强党员教育实效性,解决学生工作重点、难点、堵点,实现工作标准具体化、引领目标定量化、先锋作用有形化,落实党政班子一岗双责,突出党委政治核心作用。

创新全员育人改革,蹄疾步稳推进育人工作队伍建设。建立育人工作体系,建立6个维度、105个“十大育人”项目,以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为牵引,项目化为纽带,创新实践育人模式,融合政、产、学、研培养体系,构建人才培养矩阵。作为学生组织改革试点学院,成立生涯数据发展中心、科创中心、学生管理服务中心,健全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班级评建体系,完善思政干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班主任队伍,构建政工队伍与导学队伍双线格局,逐步完善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体系。


与校团委研讨学生组织试点改革







建强师资队伍,实施人才工作新机制





我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成立了学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院党委书记林耿和院长孙知信共同担任组长开展工作,实施“开放引智、引育结合、服务为先”的人才工作新机制,不拘一格选才、育才、用才,形成延揽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的良好氛围。

外引人才,盘活人才队伍发展活力。我院2023年通过各类渠道共收到简历72份,通过前期与应聘人员充分沟通,宣传学校人才政策,共有7位博士通过考核顺利过会。在引才过程中,为扩大宣传,我们一方面加强与合作院校以及科研院所博士点的联系,另一方面积极与“高校人才网”、学术桥等专业招聘网站展开合作,拓宽招聘渠道,寻找更有意向的应聘人员,并于2023年8月份前往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计算机学院调研,为我院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内培优师,激活教学科研发展潜力。学院积极主动与人事处等职能部门对接,为学院教师申报各类人才项目提供全程代办服务,让教师们能节省时间更好地投入到教学科研中,支撑我院重点实验室与硕士点建设工作。2023年徐戈博士荣获福建省百千万人才称号,吴荣腾博士荣获福建省高层次B类人才称号,范萍、伍慧玲、陈潇三位博士荣获福建省高层次C类人才称号,魏首柳、黄培煌、徐戈、陈新伟、袁魏伟五位博士荣获福州市高层次D类人才称号,林文等22博士荣获福州市高层次E类人才称号;为提高我院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学院推荐了18位专任教师赴合作企业开展实践锻炼。







优化学科布局,注重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能力





以评促建、以评促强,推进学科取得国家级权威认证。学院主动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时代发展的关键技术、整合优势特色学科,以“四新”建设为锚点,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以专业认证为抓手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0年获批省一流本科专业,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22年获批省一流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2年9月提交工程认证申请,2023年申请被受理,正在积极准备自评报告提交;2022年制定并提交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学科(电子信息)建设方案;2022年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代表闽江学院作为成员积极参与福州大学牵头申报的“福建数字经济相关学科政产学研用金联盟”。持续推进闽江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硕士授权点申报工作,并带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术学位授权点的建设;开展有组织科研,积极申报重大、重点项目和省部级、国家级科技奖,为电子信息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打下坚实基础。

建立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打通产学研持续转化的关键路径。为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国家对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人才的需求和闽江学院的办学特色与优势,我校于2020年成立闽江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2022年入选福建省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名单。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依托计算机学院运行,围绕“人工智能+X”的共性关键技术,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建设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紧密衔接,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强区域产业、教育、科技资源的统筹和部门协调,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着眼于解决省内相关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人才紧缺和技术需求,着力建设高校、政府、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


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组织架构







建构协同育人,探索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坚持“三全育人”理念与实践创新,做好人才培养体系顶层设计。以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为牵引,学生科创中心为承接,项目为纽带,师生为成长共同体,构筑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教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实践育人生态。在学分设置上,打通一二三课堂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产业协作学分,集中安排导师对接、综合训练、项目团队组建;整合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践教育、劳动教育3个学分,通过“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竞赛提升计划”,强化全体学生的“项目化与工程能力”“专业基础技能”两项核心应用能力。实行课程教学目标考核,高标准严要求,提供帮扶整改,做到门门课程过关。科技创新实践育人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课外实践主阵地作用,真正实现了学生、导师、学校、政府、社会相协同,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打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为社会为企业培养所需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加强组织建设与文化培育,激发学生主体自我提升内驱力。在文化传承上,追溯和发掘了“学生科协的27年光荣奋斗历程”,以学院发展历史激励学子们勇攀科技高峰,努力实现青春理想。在组织架构上,以科协(社联)为基础,深化实践育人改革,成立学生科创中心(学生科协),下设4个部门、4个兴趣小组、6个专业社团,配备了校内外导师团队。在专业方向和空间布局上,结合学院学科、专业实际,设置软件与程序设计、硬件与系统集成、网络与信息安全、自动化控制等4个方向的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平台,在此基础上,覆盖19项学科竞赛规划项目,牵引和带动6个专业社团,建立“科研团队+专业社团+科创赛事”的互促共建模式;学院整合原有创新创业、网络攻防等实验室资源,配备固定场所,分步添置设备。

学生项目小组讨论

企业导师与学生团队

坚定人才培养制度化与模式化,推动科创实践育人落地见效。结合“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融合测量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规划,落实学院“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以学风建设年暨科技节为抓手,通过“班级学风创建计划、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竞赛提升计划、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育人环境提升计划”等4个计划抓落实。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学生科创与教学的互动,注重教师在实践能力培养中的核心作用,由专业骨干教师组成导师团,发挥专长,如在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邀请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多项研究成果的肖国宝教授,为学生做“研究性学习与论文写作”的辅导报告,邀请2020年引进的原网龙技术总监关胤博士,为学生做“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申请”的讲座,让老师们做学生专业实践的引路人。从2020年规划学生科创的顶层设计,到2021年实施学风建设年和科技节抓落实,再到当前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和实践,各项计划前后呼应,一以贯之。







凝练办学特色,突出应用型本科教学亮点





学院实施课内外结合、校内外协同的“项目驱动式”工程实践教育办学理念,引入“项目式课程”和课外全方位的项目式工程训练,推动学生实现两个层面的能力转化,即多门课程知识转化为综合实践技能,综合实践技能转化为工程技术能力。最终形成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工程素养的技术人才。较好地践行了习近平校长提出的“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定位。

课内建立实践课程矩阵,课外挖掘项目培育能力,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自2010年以来,学院在培养方案中加入《工程化综合训练》《产业协作基础训练》《产业协作综合训练》等项目式课程,并开展第二课堂金课“项目化训练与工程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综合问题解决能力。课外团队建设,依托于我院4个自主管理的创新实验室、8个省厅级科研平台的实验设备和场地,挖掘校企合作课题、教师科技项目、校长基金和大创项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和实践平台,积极组建企业导师团队、学科指导小组、软硬件过关教学团队等多种类型导师团队,切实做到“真题真做”,提升学生工程实践、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多维综合素养。低年级学生设计实现软硬件作品锻炼基础技能,高年级学生与校内外导师组建团队,实现技术提升、培养工程素养。建立课内课外结合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并构建项目式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从项目来源、指导教师、实施经费、实践场地、设备平台、激励机制等六个方面全方位保障“项目驱动式”培养过程顺利实施。


校内外双导师项目驱动校企协同育人

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师生参与度高,项目来源面广,学生收获感强,培养模式初具成效。学生与教师参与度逐步达到100%;校企合作常态化发展,开拓项目来源渠道;课内课外强结合,知识与能力互促进;学生工程技术能力明显提升,各类竞赛、专利、论文等成果丰硕;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体系。其中,2019年学生团队获得“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二等奖;2020年谭巧老师以项目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内容,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020年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创建现代产业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202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国家一流专业;近五年大学生双创项目省级立项56项,国家级立项22项,学生学科竞赛获“挑战杯”国家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学生共有621人次获338项(次)省级优秀奖以上荣誉,其中国家级奖项44项。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9%以上。教学团队及成果得到省委于伟国书记、尹力书记的关心和鼓励。同时,人民日报、焦点访谈、新闻联播、学习强国等多家权威媒体对以项目驱动促进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进行了专栏专访。厦门理工学院等10余家省内外地方高校来学院交流探讨本成果人才培养方法,对本方法给予了充分认可。


学生企业实习

学生项目实践

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整合理、工学科专业的师资队伍,发挥学科专业布局交叉融合的特性,形成新工科建设的集中优势,建强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重点围绕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点、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学科(电子信息)和闽江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的建设,积极培育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新增长点。锚定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聚焦“数字福建”与“数字福州”建设,为电子信息产业及传统行业升级赋能提供具有技术研发能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服务地方经济与发展。




END


HISTORY/往期推荐

身边的好老师|钱晓岚:教育不是灌输,是点燃火炬,是唤醒灵魂



中国工程院院士尹泽勇来校访问



【教育教学巡礼】 海峡学院:不忘闽台合作初心,担当融合发展使命



身边的好老师|杨立娟:在我的信号课上,每位同学都能大放异彩!


责任编辑 | 李晓滨

图文来源丨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

本期编辑 | 全媒体中心新媒体运营部 沈锜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