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次Science同期两篇论文,颜宁团队10篇Science论文目标达成

BW BioWorld 2019-07-01

对于醉心学术的科学家,有什么比一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更好的礼物呢?答案是:两篇《科学》论文。

美国当地时间2019年2月14日,颜宁教授团队在Science杂志同期发表了两篇研究长文(Article)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9/02/13/science.aaw2999?rss=1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9/02/13/science.aaw2493?rss=1

分别解析了人源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v1.2与其特异性阻断毒素μ-芋螺毒素KIIIA复合物和人源钠通道Nav1.7与其特异性调节毒素ProTx-II或Huwentoxin-IV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分辨率分别为3.0和3.2 埃(1埃=0.1纳米)。

为深入理解钠通道工作机理、疾病突变致病机理和特异性毒素与其相互作用机理提供了分子基础,同时为针对钠通道的多肽类药物研发提供了可靠模板

这也是颜宁团队继2018年在《Science》发表两篇背靠背长文后,再次在《Science》发表两篇背靠背长文。

本次报道的两项工作进一步巩固了颜宁研究组在钠离子通道结构生物学领域的领导地位,对于理解钠通道的工作机理、以及开展基于结构的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这也是颜宁团队的第10篇 Science 论文。

截图来自颜宁教授的个人新浪微博

颜宁教授简介

颜宁,师从施一公教授,2007年-2017年任职清华大学教授。

2017年5月,颜宁接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受聘该校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的职位。

颜宁教授自2007年独立领导实验室以来,一直致力于钠通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2012年报道了一种海洋菌中的原核钠通道NavRh的晶体结构 ,之后便集中力量攻坚真核钠通道的结构与机理。

2017年终于在世界上率先报道了第一个真核钠通道的原子模型,揭开了钠通道的神秘面纱;

几个月后又报道了在钠通道研究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来自电鳗的钠通道EeNav1.4的电镜结构,并根据结构提出了钠通道快速失活的“变构阻碍”模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