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声 | 淮安市淮安区委书记颜复:从“历史文化名城”迈向“文化旅游目的地”

颜复 北京西路瞭望
2024-09-27

淮安区是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区位优越、风光秀丽,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有着“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美誉。近年来,淮安区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先后荣获“中国魅力文化旅游名区”“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等称号。

抢抓机遇、创新实干

文旅发展展现新气象

近年来,淮安区抢抓文旅市场加快复苏的有利契机,不等不靠、创新实干,全区文化旅游呈现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积极局面。

抓点及面,有效保护利用。古城、古镇彰显着独特的历史韵味,是淮安区文化旅游的“根”和“魂”。我们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原则,坚决执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严控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历史建筑改造更新,最大限度保护好古城的街巷肌理、片区风貌。坚持“修复一批、腾挪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推进重点板块规划及游线设计,精心打造施耐庵-罗贯中著书处,“一眼望千年”古城墙遗址和古末口遗址,蓝·数字文旅产业园、吴鞠通中医馆和闻思寺等三大板块,有机植入研学、文创、展览、演艺等体验项目,推动文旅业加快由观光游向深度游、品质游转变,以“点上发力”带动“整体突破”。

主客共享,有序改造更新。发挥文旅赋能作用,打破居民生活空间与游客旅居空间的界限,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完善产业、生态、文化等功能,促进游客旅游体验和居民生活品质同步提升。以功能疏解带动人口疏散,外迁30家行政事业单位,引导古城5万人口迁移新居,为文物修缮和旅游配套完善腾出空间。投入3.51亿元,配合文旅项目,实施征迁改造3.6万平方米,“新旅”片区入选第一批省级城市更新工作试点项目,海棠大道建成通车,新改建市政道路36条、省级“美丽农村路”样板路11公里,新增停车位7505个,完成市区智慧停车系统衔接。践行“公园城市”理念,建成纬三河等多条景观河道、荷湖公园等15处公共绿地游园,今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预计达14.9平方米。

改革创新,有力破难疏堵。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系统谋划,把政策精神、地方实际和群众意愿统一起来,以“钉钉子”精神破题破局。设立“美食办”,专班推进美食餐饮提档升级,先后引进米其林新河记等29个中高端餐饮项目,推动宴花楼、天妃宫等一批“老字号”回归。在尊重古城保护规划前提下,打破延续多年的老宅“三原”(原址、原面积、原高度)维修改造理念,创新出台《淮安区历史文化名城老宅庭院更新实施方案》,从源头上消除危旧房屋安全隐患,促进群众居住环境改善,相关做法经验获住建部推广。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推动成立淮安区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有效统筹资源、汇聚合力。

总结提炼、固化机制
营造文旅发展暖环境

淮安区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深化对新时期文旅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在文旅招商、资产运营等方面,初步摸索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措施经验。

以抓工业的劲头抓文旅。“十三五”时期,全区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1.38%,大幅领先GDP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文化旅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为此,我们提出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以抓工业的理念和力度,加快文旅发展。以招商优业态,促进闲置、低效资产盘活,优化重点板块业态布局。将重点文旅项目与重大工业项目一体推进,健全区领导挂钩和全生命周期服务等机制,定期过堂、现场会办,文旅产业体量、层次和运行质效显著提升。2023年,全区旅游综合收入占GDP比重提升至7.0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实践证明,文旅产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以抓工业的拼劲韧劲,盯住项目干、盯住问题攻、盯住责任督,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厚植文旅新优势、增强经济支撑力。

下好“一盘棋”提升“回报率”。资产资源是文旅发展的基础支撑。尽管文旅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权属分散,综合效益不明显。去年以来,我们依托国有平台公司,有效整合城乡景区资产、产权、经营权限等资源,着力构建集中管理、统筹运营、高效发展的文旅产业体系,通过多业态打造、多要素发力、多模式推进,充分挖掘资源资产潜力,促进经营综合效益提升。截至去年底,国有平台统一运营的景区景点达12处、69.27万平方米,年营收4447.48余万元,预计“十四五”末,可达6000万元。实践证明,市场化运营是文旅资产增值、文旅产业发展的关键保障,必须下好资源资产运营“一盘棋”,坚持有效投资导向,向每一分钱要效益,以运营收益保障投资强度,以合理增长的投资保证运营的可持续性,从而实现文旅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充分激发民间资本热情。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旅游和创业创新的积极性。我们坚持“有序放开、有效引导、有为管理”的思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全区文旅建设,尤为注重发挥作为民营经济大区的独特优势,积极引导广大乡贤投资家乡、反哺社会。近年来,累计吸纳民间投资11亿元,其中乡贤投资占比64.5%。实践证明,民间资本是促进文旅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只要我们把准尺度、有效对接,在政策支持和环境营造上用心用力,就一定能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充分释放民间资本潜力,为文旅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坚持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当前,文旅行业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清晰,地方文旅事业要健康发展、出位出圈,必须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储备和长期的专业素养积累。尤为策划营销方面,即使资源再好,缺乏创意的持续输出,往往也不能形成市场和流量。这也是困扰我区文旅发展的突出问题。对此,我们明确了“以我为主”和“请进来”并重的思路,一方面,引进国内知名文旅营销企业提供专业支持,另一方面,重抓本土文旅企业人才引育。去年以来,引流效应持续显现,河下古镇成为网红打卡地,城区餐饮门店“一座难求”。实践证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事”,才能事半功倍,必须把握行业特征和规律,借助市场力量整合优质资源,以开放的视野和胸怀聚贤纳才,促进文旅产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切实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胜势。

“他山”借力、补短强弱
开创文旅发展新局面

为加强对旅游业发达地区成熟做法、成功经验的学习研究,我们先后赴嘉兴、苏州等地调研,以认识更新,带动制度革新和做法创新。

视野格局决定发展成败。乌镇以前瞻视野和开放格局,探索差异化、特色化运营模式,通过打造文化IP、拥抱数字经济,由一个观光小镇,逐步升级为拥有“乌镇戏剧节”的文化小镇、贴上“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标签的互联网与会展小镇,实现了以变求新、以变致胜。就我区而言,要将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必须跳出淮安区发展淮安区旅游,激发登高望远的眼界气度,全力打破零散分割旅游的物理状态;必须跳出旅游发展淮安旅游,以“+旅游”的理念,持续完善配套,努力实现“城市即景区、旅游即生活”;必须跳出门票经济发展淮安旅游,将旅游发展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挖掘旅游的附加值,增强文旅核心竞争力。 

保护利用必须协调并进。近年来,苏州坚持市区联动、立法先行、规划引领,通过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集团,设立古城保护专项资金,健全古城保护研究咨询决策机制等制度,打造了古城保护利用的“苏州样本”。学习“苏州经验”,必须突出三个落点:

加强市区联动,优化淮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组织架构,在立法、规划、资金和项目投向等方面,争取市级更大支持。

加强活化利用,依托国有平台,对名人故居、古民居有序开展收购修缮,以租赁、合作开发等方式,针对优质主体招商推介;遵循蓝·数字文旅产业园等景区空间肌理,引入数字技术,拓展沉浸式夜游业态,打造文旅“引爆点”。

加强有机更新,不搞大拆大建,在保持古城风貌格局前提下,以老旧小区整治、绿地游园建设等为抓手,积极实施微更新、微改造;加强老工业厂房、低效商业等资产摸排利用,使之成为城市焕新、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

服务水平决定旅游品质。让游客“愿意来”,更能体验好,是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基础性课题。苏州对松鹤楼等“老字号”名店的打造,在旅游调度和集散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模式经验,以及乌镇发展民宿的做法,都极具启示意义。

近年来,尽管淮安区文旅发展持续向好,但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餐饮要提层次,以建设淮安“世界美食之都”核心展示窗口为使命,持续实施美食餐饮提档升级工程,将河下古镇打造成全市中高端餐饮集聚区。住宿要优品质,着力构建以星级饭店为龙头,商务酒店为支撑,精品民宿为补充,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住宿接待体系。集散要更高效,加快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健全区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加强城区与高铁、高速、机场的交通衔接,推动停车场有序扩容,持续提升旅游承载力。

运营管理必须务实创新。突出本地人主导。古城古镇都有独特的历史和传统,本地人具备理解和诠释其内涵特质的先天优势。必须加强淮安本土“大师”培养,探索“师徒制”等模式,形成有序传承。突出创新化打造。宣传上,乌镇在不同阶段,打造了彰显不同特质的宣传品牌,善于借助节会活动,提升曝光度、影响力;建设上,提出“以旧修旧、修旧如故”的建筑修缮理念,遵循“有故事、有情节、有场景”的思路营造景区。这些思路做法,富有借鉴价值,必须通过塑造“周恩来总理家乡、三大名著诞生地”城市精神标识,彰显淮安区文旅的鲜明特质和深厚底蕴;引入“以旧修旧、修旧如故”的理念,还原古城古镇独特的气质风貌;积极策划和争取,借助各类节会活动,扩大淮安区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突出制度化管理。乌镇坚持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将项目所有权和管理权分开,采取第三方委托管理,建立了民宿餐饮卫生、宾客反馈等一系列制度,有效提升了景区管理水平。就淮安区而言,必须因地制宜,加强旅游制度体系和标准化建设,强化长效监管,以高品质服务管理赢得长久发展。
(颜复系淮安市淮安区委书记)
延伸阅读   
荣光永不褪色④|从躬身援藏11年到“不进藏的援藏干部”,施乃平:“西藏让我获得两次‘新生’”
政声 | 徐州市鼓楼区委书记罗德清:知重负重 率先争先 打造城区产业高地
品思|人生当有“三足”意识
城事 | 老山脚下,“试验田”里“飞”出新质生产力
深度 | 从“等着法院判”到“自己主动改”,江苏全面推广行政行为自我纠正制度

图片 纪星名

编辑 徐徐

值班主编 倪方方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西路瞭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