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回顾 I “克立讲坛”第十讲:汤用彤的学术思想及其与南开的渊源

讲座干货


(通讯员:黄豆)2022年11月17日下午,南开大学中国哲学研究中心举办了“克立讲坛”系列学术讲座的第十讲,讲座主题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汤用彤的学术思想及其与南开的渊源。本次讲座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国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建永研究员担任主讲人,哲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严正教授担任主持人,中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卢兴教授担任评议人。青年教师、研究生、本科生60余人参与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赵建永研究员概述了汤用彤先生的成就及与南开的缘分。汤先生是享誉国际的哲学史家、佛学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学术史上少数几位能学贯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大师级思想家。他抱定“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治学宗旨,对我国宗教学和哲学学科建设有深远的影响。1925年夏在张伯苓校长的感召下,汤用彤受聘于南开大学教席,任哲学系教授、系主任。在汤用彤毕生所开40多种课程中,南开大学时期现已知有12门,涉及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和中国佛教史。赵老师在本次讲座中,就汤一介先生保存的汤用彤未刊讲义手稿,参考相关文献,对其在南开大学哲学系的教研概貌进行介绍。

讲座第一部分梳理了汤用彤先生在南开大学时期的西方哲学类讲义,这些资料是西哲东渐的珍贵文献。《西洋哲学史》手稿中强调会通东西的文化研究和教学,以文化启蒙作为改造社会的途径,体现着“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为学宗旨;《现今哲学》讲义对各种流派及其发展走向作了详细评介,表现出可贵的前瞻性;《实用主义》讲义从国情出发,对实用主义采取客观分析的态度;《实用主义与教育》讲义从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出发,引介西方新近教育理论,探索教育救国之路;《康德哲学》讲稿中借用佛学法相宗术语概括出康德哲学的特点,并揭示了东西哲学的可比较会通之处;此外社会学和逻辑学的课程讲义虽尚未找到,但在其思想以及其他讲义中亦可见端倪。

 讲座第二部分集中梳理印度学和佛教类讲义。《印度哲学》讲义运用宗教学的研究方法,细致分疏了印度上古以来吠陀、梵书、奥义书等宗教哲学和佛教的源流,以及当时各种外道宗派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他在西南联大开设印度哲学史,把历年讲义增删成《印度哲学史略》。在中国佛教史方面,汤先生南开时期所写的《佛典举要》及其《中国佛教史略》讲义,表明我国的现代佛教学术研究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佛教史”课程的讲义,就是1926年冬在南开大学完稿的《中国佛教史略》,前半部分是《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初稿。汤先生开设的“中国佛教史”课程及其讲稿的出版,在跨文化比较的视野下,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学术方法,梳理出佛教从印度到中国的整体发展脉络,深入分析了两种文化相互作用、渗透的关系,使国内外佛教史研究焕然一新,直接促成了中国佛教史学科的创立,并带动了整个魏晋南北朝史的学术研究。

讲座第三部分介绍汤用彤先生教学研究特色。季羡林用“熔铸古今,会通中西”来概括汤用彤的治学特点,这既表现在文化研究上理论方法创新的尝试,也是指在学术上所达到的造诣和境界。汤先生以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为使命,注重因材施教,深入浅出,擅长启发式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汤用彤教学不轻易下断论,而是适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从第一手材料出发来准确理解前贤往哲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剖析解答问题。汤先生主持南开哲学系期间,为南开哲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南开精神对汤先生也有深刻影响。联大时期,即使已开设多年的课程,汤先生每次讲授仍然认真备课,修订提纲,甚至重新拟写,体现着严谨求实和日新月异的治学精神。

最后赵建永研究员讲述了汤用彤的学脉传承,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历史学等各个领域的许多重要人物都曾受教于汤用彤,为我国各高校及研究机构培养了一大批科研和教学骨干。汤用彤对学术严谨、求实、创新的态度,深深地影响了后人。作为承古开新的一代宗师,汤先生一生是20世纪中国学术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为后辈学人树立了崇高典范,留下了珍贵而厚重的文化遗产。

报告结束后,卢兴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简短评议,并与赵建永研究员进行了交流讨论。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本次讲座是哲学院“克立讲坛”系列学术讲座的第十讲。“克立讲坛”是南开大学中国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系列学术活动,冠名旨在纪念该学科创始人方克立先生(1938-2020)。该讲坛主要通过专题讲座、学术会议、读书沙龙等多种形式,围绕当前学界聚焦的前沿热点问题,鼓励师生之间、不同领域研究者之间进行平等深入的探讨,意在突破不同学科领域间的壁垒,搭建兼具互补性和合作性、专精性与开放性的学术交流平台。该讲坛已举办校内系列讲座十场,海内外名家讲座三场,本学期还有更多精彩的讲座即将呈现。








往期回顾

“克立讲坛”系列学术讲座

【讲座回顾】“克立讲坛”第一讲:“经学哲学”研究方向探析

【讲座回顾 】“克立讲坛”第二讲:曾国藩的礼学经世思想

【讲座回顾】“克立讲坛”第三讲:儒家历史哲学刍议

【讲座回顾】“克立讲坛”第四讲:“全球老学”与中国经典译本的哲学意义

【讲座回顾】“克立讲坛”第五讲:方克立先生学术思想述要

【讲座回顾】“克立讲坛”第六讲:牟宗三道德形上学建构的康德桥梁与黑格尔原型

【讲座回顾】“克立讲坛”第七讲:四德论:孟子与柏拉图之间

【讲座回顾】“克立讲坛”第八讲:《孟子》《庄子》的共同话题

【讲座回顾】“克立讲坛”第九讲:孟子本心的“秩序”和“恶”的产生



“克立讲坛”海内外名家系列学术讲座

【讲座精华】“克立讲坛”海内外名家系列第一讲:“夜行”——一种黄老道家的心灵学说与行动方式

【讲座精华】“克立讲坛”海内外名家系列第二讲: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回顾、反思与重构

【讲座精华】“克立讲坛”海内外名家系列第三讲:老庄思想与现代生活



文案:黄豆

排版:张雨馨

责编:石一

审核:卢兴

编辑:李玥

校对:李玥

来源:哲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

哲学院融媒体中心 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