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2级大心课优秀作品展 | 人际关系:平等的关系才能滋养人

匿名 华南师大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2023-10-28

授课老师 / 李霓虹

李霓虹,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老师,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东省高校高级注册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委员会会员,广东省心理咨询与治疗委员会会员。

LECTURER

/////////////


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务,

达到忘我的程度,

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

——《心流》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心理课的学习,我感触很深,也收获颇丰,心理课堂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方式,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让我能够在课堂中找到很多乐趣,在玩中学习,沉浸在课堂里学习道理。让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在课堂的实践活动中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心理课的课堂给我留下了很多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我就详细讲讲让我感触最多的那几节课及其给我带来的影响。


首先就先讲一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课堂活动吧。


那一节心理课是讲滋养型人际关系和消耗型人际关系的。那时候,心理老师让我们各个小组的成员分别讨论让自己感到舒适或不适的人际关系情景并画出来,小组成员一起分享,各个小组自行总结自己所认为的滋养型人际关系和消耗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再用一幅画来进行解释,最后上台展示。



我对这节课的课堂活动尤其印象深刻的原因不仅是这个要用作画表达情景的新奇,而且因为我这节课上的非常“惊心动魄”,因为那时我们的心理小组才刚刚分完不久,每个人都完全不熟,但是“迫于”要上台展示,有着同是一组的荣誉感,我们小组成员的合作相当顺利,每个人都提供自己的看法,会画画的就去作画,我们的组长也担起去上台展示的大任。


因为在我们前面的一组讲的非常精彩,而且画的画也很好看还上色了,虽然我不用上去展示,但是还是很紧张,当时还心想“完了完了,我们的那些观点还没有总的串联起来,画的画还是用签字笔直接画的”,紧张死了。


没想到我们那个组的组长的口才那么好,居然顺利地把各种我们画的毫不相干的东西串联起来,把我们小组关于滋养型人际关系和消耗型人际关系的观点都用一个故事结合图画讲述出来,讲的非常出彩。



除去这次课堂有趣的小组活动使得我对这次课堂印象格外深刻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节课对我的影响还蛮大的,扭转了一些我对人际关系的看法。根据各个小组的展示发表想法和老师的总结,我对滋养型人际关系和消耗型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有很多的感悟。


所谓滋养型人际关系就是指在处于这段人际关系中我们的感受是舒适、自然的,不会感觉到被冒犯或被打压,并且我们处于这段关系时会有所收获,有所成长,会得到积极正面的反馈,能从相处中获得力量。


而消耗型人际关系对我们带来的感受就是截然相反,我们处于消耗型人际关系时可能会感到心理和精神上很疲惫,也无法从这段关系中获得力量,反倒会感觉自己被消耗。



我们要获得滋养型的人际关系前提是交流的双方是平等的,是互相尊重的,相处的双方可以互相分享,有共同的话题,能互相理解,也要懂得换位思考的,体谅他人,不把自己的意愿强行加注在别人身上。


其实这才是真正有益的人际关系,之前,我不知道是不是听多了类似“你要多交朋友这样对你以后会有帮助”这样的话,对于人际关系我秉持的态度是人际关系越多越好,在乎“量”而不在乎“质”。


这节心理课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对于不好的、消耗型的人际关系我应该“快刀斩乱麻”,及时使自己抽身出来,绝不泛滥交友,不是每一个人都值得深交。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所处于的人际关系是滋养型的人际关系,那么我们在生活中与他人相处时首先就要规束自己,有一句老话说的好:“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


确实,最好的人际关系就是相互滋养,每个经营这段关系的人都能在相处中得到积极的回馈,这样的关系才值得我们花费心思去把它维持下去。



除了讲滋养型人际关系和消耗型人际关系这节课外,心理老师让我们从《心流》、《活出生命的意义》和《真实的幸福》这三本书中任选一本进行研读,来进行小组汇报,说一说阅读后对于“生命意义的体现和如何实现的思考”的问题的这次小组作业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这次作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可不是因为完成这次作业的耗时较长(虽然是有一部分原因),而最主要是由于我以前是没有专门去认真读过心理学相关的书籍,这次作业算是给了我一个机会去正式地接触这类书。



而且阅读《心流》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感悟。在这本书中,有一段叙述的是幸福的假象,这一段给我很大的触动和启发,也让我对生活中的幸福有了新的思考,我们常常认为所谓幸福就是获得成功(金钱、地位、名誉),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在为这些东西而不断地去努力奋斗。


然而,这些外在的物质追求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幸福。


真正的幸福实际上是一种状态,

是你在追寻自己设立的目标时

那种沉浸其中,物我合一的状态。


真正的幸福并不单单依靠于外在的物质条件来达成,而更注重精神上的追求,正如书中所说“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务,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


通过这次作业,我增进对于幸福的进一步理解,使我觉得真正的幸福并不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增强了我对于自己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毕竟,若按照书中达到心流(幸福)状态的条件,我对待学习,对待学生工作,都能沉浸其中,找到乐趣,何尝又不是个幸福的人。



除了以上两节课的内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当然少不了有关于恋爱这节课。毕竟,我以前可从来没有听过老师以有关恋爱为主题的授课。


恋爱在大学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虽然很可惜不能在线下听到这节课,但在线上的课堂也很有趣,我也有很多收获。我在课堂上听到了动听的歌曲,也了解同学们对于爱情的不同理解和看法,学习到恋爱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在爱情中也不能迷失了自我。


其中老师在课堂上分享了她朋友的故事“错过了曾经那个对她很好的人,以为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比他对她更好,直到遇到了她现在的先生”以此来告诉我们错过了不要遗憾,要相信会遇到最终的那个人。



最后,我还想讲述一次我觉得非常有意义的作业,就是有一周老师让我们把每天遇到的令我们高兴或感动的三件事情写下来的那次作业。


其实一开始听到老师布置这个作业的时候我觉得会很难,因为感觉每天的生活就是那样,哪里会有什么高兴或感动的事情来写,但真正实践起来的时候我发现可以写的事情其实有很多,远远超过了三件,例如“进出电梯有同学帮忙按住开门按钮”、“接到了以前朋友的电话”、“收到母亲寄来的衣物”等这些小事同样令我高兴。


通过这次作业让我明白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忽略了很多事情,令我们感动或高兴的事情不一定要多么的轰轰烈烈,相反,它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我们细心留意,总会有所发现。


以上就是我在这学期的心理课上的一些体会,希望以后还有机会接触到这样的课堂。





生活就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


今天你的朋友、家人、爱人,

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LEAVE

A

COMMENT


-END-


文案 | 匿名

主编 | 郭志伟 宋姣姣

排版 | Pesto

审核 | 张奕华 林玛 祝菡

图源 | Tania-Yakunova


▼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树洞,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