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持节奏,我读研的一些经验分享

点赞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4-08-25

编者按:陈曦,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2024届遗传学专业博士毕业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跟随导师王二涛研究员围绕水稻的共生与免疫信号平衡开展研究,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上发表一篇研究论文,以参与作者身份在PNASMolecular PlantCell Research发表三篇研究论文,揭示该领域内的许多创新性发现。毕业后,他以博士后身份继续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从事相关科研工作。


在学期间,陈曦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荃银创新人才奖学金、“科技攻关新星”、国科大优秀毕业生等荣誉。他相信,科研是一场马拉松,要保持节奏,尊重客观规律,做好时间与精力管理。正是这种坚持和对科研的热爱,让他在科研道路上取得一定成就。本期,跟国晓薇一起,了解他的科研故事和经验。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稳定与增长被纳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民以食为天”,水稻相关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7年我考入国科大,跟随导师王二涛研究员开展水稻的共生和免疫信号平衡研究。


就这样,我与水稻结下了不解之缘。


陈曦在实验



与水稻结缘:科研之初的憧憬与挑战


共生菌作为水稻的“朋友”,能减少化肥使用,帮助水稻更高效地吸收营养。而病原菌作为水稻的“敌人”,不惜一切代价“掠夺”水稻的营养,导致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水稻是一种很“聪明”的农作物,能和“朋友”形成共生关系,对“敌人”则开启抵抗。而我的研究主要致力于通过分子遗传手段,提高水稻与共生菌之间共生效率,希望以此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进而增加产量、减少损失。就像毛泽东主席说的那样,我要帮助水稻“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科研之初,面对实验室里各种仪器设备,我的内心既兴奋又忐忑。


手把手带我做实验的王钢师兄经常鼓励我说:“这个基因,全世界你最先知道它的功能。其他人还不知道,就等着我们的研究呢!”在师兄鼓励下,我做了一个western blot和体外磷酸化实验,就已非常兴奋。


有一次,我做完实验已是凌晨,出实验室门口看到昏黄灯光下映照的枫林路街道,即使身体有些疲惫,但看到如此美景,心里还是不免动容。于是,我胸中情绪翻涌有感而发,作诗一首。彼时我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和憧憬都与这美好的凉凉夜色锁在一起,格外迷人。


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研究有意义的科学问题,拥有好的科研平台、优秀的导师和带着做实验的同门,会让我时刻充满激情与信心。


凌晨出实验室门口陈曦看到夜色作诗一首



攻坚克难:科研中的坚持与成长


研究进展并非一帆风顺。


相对于其他模式植物来说,水稻生长周期较长,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才能拿到突变体和转基因苗;深入研究时无法绕开非常难的水稻体内实验;下水稻田时经常面临高温天气的“烤验”......此外,我们花大量精力探索建立泛素化体系和原生质体转化的体系,一直尝试,一直失败。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不改初心,继续不断尝试。


陈曦在水稻田里接种病原菌


为摆脱负面情绪影响,我在空闲时做了大量阅读。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就查阅资料,实践、反馈、改进、再接着实践。


就像做科研一样,我们需要从复杂的问题中找出主线。


我把最初的问题定义为:如何消除科研过程的负面情绪并进行良好的情绪管理?我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人的大脑只能同时存在一种情绪,这就意味着一种情绪可以赶走另一种情绪。


于是,我把这种理论运用于科研中。遇到瓶颈和困难时,我会暂时放下实验,去做些能够让我重获灵感和能量的事情,比如在交流音乐、慢跑冥想、公园散步等。这些不仅能帮助我放松,还能让我继续充满干劲。


陈曦(中)与朋友们交流音乐


状态回升后,我慢慢尝试摸索实验条件,先小量试错,等体系稳定下来再逐渐放大实验量。如果一开始就追求“大力出奇迹”,最后失败反而会更加焦虑。


但我明白,这个方法治标不治本,即使调整好情绪,再回到科研环境中还是会经历失败带来的挫败感,最关键的还是解决“如何做好科研”这个大问题——化繁为简、找出主线的思路。


对我个人而言,我最需要优先解决的是精力问题。通过查阅各方资料与实践,我总结了一套适合自身的时间和精力管理方案。


陈曦总结的精力管理方案


查理·芒格曾说:“事情要反过来看,知道如何成功也就是知道如何避免失败。”通过方案和在生活实践中的微调,利用to do list合理安排每天的实验,利用情绪管理专注自身内心,不知不觉地,我实现了早上6点半自然醒且精力满满,也有更多时间去分析、总结实验为什么失败,哪些实验需要改进,哪些实验优先做。


陈曦作为培养单位毕业生代表发言



展望未来:科研是一场马拉松


通过这些思考和实践,我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成长,并取得一些成果。

科研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在这条道路上,最重要的不是一时的速度,而是稳定的节奏。作为科研人,我们需要保持节奏,尊重客观规律,照顾好情绪,做好时间和精力管理,专注于科研本身,享受每一天的成长


陈曦


希望我的故事能够为更多同学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我也将继续保持这份科研思维和内驱力,一步一步挑战自己,为水稻研究带来更多的突破和贡献。


冯毅飞:在国科大的九年时光

邢介奇:在国科大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深切缅怀!李政道先生的国科大往事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出品/国科大融媒体编辑部

国科大党委学生工作部

文图/陈曦

美编/李葭萌 国晓薇

责编/许天雄

点击关注

点赞

分享

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科学院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