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工学子说·毕业季 | 宋怡:勇敢从容,坚定目标




Aiming at Energy


理工学子说·毕业季


编者按|

又是一年毕业季,本期“理工学子说”,小编采访了2016级毕业生宋怡,听她娓娓道来她在大学四年中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的经验与收获,与我们分享自己如何在学业和生活中找到最舒适的平衡点吧。



宋怡

2016级理工学院、学勤书院学生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在校期间获得:

本科生科研奖学金

院长嘉许奖

第五届能源经济大赛三等奖

将赴卡耐基梅隆大学攻读能源科学技术与政策硕士学位





Q1. 回顾你的大学四年,你觉得自己在各个阶段有什么成长变化吗?

对我而言,心态和自我认知是我大学四年最大的成长与收获。


大一大二,在感受大学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对未来的迷茫经常令我焦虑,从而无法专心于学业,形成恶性循环。经过了一段低谷期后,我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步调,不必过分追求优秀,给自己停留的时间。


回想起来我非常感激那段也许并不快乐的时光,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究竟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又该做些什么朝着目标前进。如今毕业在即,我也将踏上新的旅途,比起刚进入大学,这次我能更勇敢和从容的面对未知的风景。


Q2.为什么会选择NSE(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呢?对于本专业的学习,你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

对能源的兴趣是我选择NSE的初衷。我们专业人数不算太多,也许在一开始学习的过程中,会有感到孤独的时候,担心这个专业是否有前景,不知如何进行职业规划等等。我希望学弟学妹们坚持探索,不要局限自己,当遇到问题或者有想尝试的方向时,多和教授老师交流。实际上能源行业涵盖非常广泛,大到联系气候环境等议题,小到某一种新能源器件,相信大家能够结合自身的兴趣与优势,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Q3. 为什么会继续选择能源方向的学习?CMU(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课程有什么吸引你的吗?

能源与社会和环境紧密相连,如何建立可持续能源系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而我希望能够为此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和实践,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意识到,我还需要学习更多跨学科的知识,这也是我选择CMU的主要原因。CMU的能源项目有六个方向,课程设置灵活,且内容涵盖广泛,从能源网络、储能到气候、经济、政策等等。除此之外,由于能源问题通常既是区域性的,也是全球性的,所以我希望能够和其他国家地区的人交流,深入研究世界不同地方所面临的能源问题,同时参与到建设解决方案中

宋怡在印尼支教


Q4. 对于想继续在新能源方向深造的学弟学妹,有什么申请或实习方面的经验分享吗?

对于申请,除了展现出自己的优秀和实力,我认为还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匹配度,希望大家能够结合自己的背景与目标去选择项目,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热门专业;二是明确职业目标,并表达出热情与坚定。同时,也要做好心理准备,毕竟申请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希望大家勇敢地追逐梦校,但也不要因为没有被录取就轻易否定自己。

宋怡在伯克利交换(右二)


Q5. NSE专业里有哪些课程让你受益匪浅?

有关电力市场、能源科学的几门课对我帮助非常大。首先,这几门课的内容综合专业知识、行业现状、前沿技术等让我了解到能源与电力行业正在经历的巨大发展,同时通过撰写相应的研究报告,我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Q6. 谈谈你自己的职业规划的心得和学业提升的感悟吧?

我是在学习与做研究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职业规划是一个过程,当你有了更多的经验,不断地加深自己对这个领域的理解之后,你的职业规划自然而然就会清晰起来。所以当还有些迷茫的时候,不妨多去实践,包括做课题、参加论坛等等,说不定就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和发展目标。

在伯克利大学上暑课


Q7. 课余你有哪些兴趣爱好吗?有没有参加过什么社团活动、科研、实习项目?这些经历对你意味着什么,能否与大家分享一下心得体会?

我喜欢手账、吉他。对我而言,做手账是一个非常开心的过程,我用文字、图画、还有收集的小物件记录下大学四年的点滴,包括学校的音乐会门票、在伯克利上暑课与交换的照片、东京的地铁券、还有印尼支教时的趣事......这些所有美好的瞬间,组成了我独一无二的大学时光,将继续伴随与温暖我未来的人生。

宋怡的手账内页

在大三下开始,我加入了赵俊华教授带领的能源系统与市场实验室,先后参与了负荷识别、海上风电、电力市场、碳减排等相关课题的研究,我们的文章很幸运地被相关期刊收录。虽然我开始做研究的时间比较晚,但却获益匪浅。因为研究方向和数据都与实际问题结合紧密,所以我亲身地感受到能源行业的发展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社会,又蕴含着怎样巨大的潜力。


Q8. 大学四年里有没有鼓励启发或影响你的师长?

本科学习阶段我非常幸运地获得了许多老师的帮助。大一时,朱宝亭教授作为我的学术导师,帮助我们一群新生融入大学校园,并且在选专业时提供帮助和建议。在考虑升学问题时,裴有康教授与我亲切交谈,并且帮我写了推荐信。在对职业发展感到困惑时,赵俊华教授给予了我非常多的指导和鼓励,也正是因为在赵教授研究团队的经历,培养我更严谨且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同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

宋怡在印尼支教


Q9. 总的来说,你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呢?

学校提供了很多学业、职业等方面的资源,希望学弟学妹们多主动且尽早地利用这些资源,因为学会利用资源本身也是一项很重要且需要学习的能力。除此之外,有低落和焦虑是正常的,要给自己时间和空间去调整。但无论现在的你是想专注学业还是体验不同,最重要的是不要陷入空洞与乏味的境地,正值大好年华,满怀热情与自信出发吧。


Q10. 最后,毕业在即,有什么想对理工学院说的话吗?

非常幸运能够在理工大家庭度过四年的时光。每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学院的老师总是很负责细心的帮助我;圣诞节的小礼物和寄语,至今回想起来还温暖如初;教授们的学者风度,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希望以后能常回家!



文案&图片由宋怡同学提供

采访&排版/理工学院 Celia XIE

审核/理工学院 Crystal WANG


系列报道由SSE Media Centre出品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更多往期“理工学子说”:


理工学子说·毕业季 | 丁宣语:拥有诗意的世界

理工学子说·毕业季 | 朱航:合理规划,锐意进取

理工学子说·毕业季 | 徐霖宁:鲜有人行的路

理工学子说 | Derico Pratama: 双重文化,独特体验

理工学子说 | Jake Lee: 目标明确,平衡之道

理工学子说 | Agnes Valencia: 随性自然,活在当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