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王子舟讲乡村图书馆故事:河北内丘永安村农家女书社

王子舟等 图情出版 2022-04-26

上期回顾新书预售 | 王子舟等《乡村民间图书馆田野调查笔记》

下文摘自摘自《乡村民间图书馆田野调查笔记》,王子舟、邱璐、戴靖等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

这一篇中,北大王子舟教授团队所访问的是一群乡村妇女自己创办的民间图书馆,团结温暖充满正能量。文章比较长,但是读完你一定会收获一份感动。这群农家女了不起,办的乡村图书馆发展了很多适宜乡村的高质量图书馆服务,比如不仅借书,还把小书架送到家庭,通过家庭阅读点(“分馆”)辐射邻里,还搞读书沙龙、趣味运动会、婆媳交流活动,真正是一个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非常棒!


 “农家小女子”的文化大情怀



——河北内丘县内丘镇北永安村农家女书社


1  农家女书社的往事



房红霞创办的农家女书社在河北省内丘县内丘镇北永安村。内丘县位于太行山东麓,隶属于河北省南部邢台市。古代名医扁鹊的封地就在这里,他的墓地在我们要去的内丘镇北永安村西北23公里处的神头村扁鹊庙(又称“扁鹊祠”)。据说扁鹊墓里仅埋藏着扁鹊的头颅,故所在村子名为“神头村”。扁鹊经常采药于山间,至今内丘县还盛产中草药。北永安村地处内丘镇西2公里,紧邻县城和S328省道,属于城乡接合部地带。农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养殖业以养鸡为主。


2015 年5 月房红霞在云峰山留影


北永安村的农家女书社成立于2009年1月13日,是由香港乐施会资助、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开发的一个公益项目。此前一个偶然机会,平时爱读书的房红霞看到了一份面向农村妇女创办的杂志《农家女》,又因订阅《农家女》而结识了时任《中国妇女报》副主编、《农家女》杂志主编的谢丽华女士,同时了解到谢丽华创办了一个专为农村妇女发展服务的公益机构“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2008年,当她看到该机构在全国招募农家女书社项目时,即申请在自己的村里建一个农家女书社。后经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项目官员的考察,终于获批成立[1]。香港乐施会为北永安村的农家女书社资助了3000册图书,而且每年还资助书社骨干两三人到北京接受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项目培训。房红霞则让出家里的近20平方米的东厢房作为书社的空间,并以5名骨干姐妹为基础组成了一个十几人的书社团队,自己买了5个铁书架,5套桌椅(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支持1500元钱购买),粉刷房子,将书分类上架就办起了这个乡村图书馆——农家女书社。


 2009 年1 月妇女们在农家女书社成立仪式上做游戏


按照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谢丽华的解释,农家女书社以书为媒,实际上是面向农村妇女的一个读书阅览室、一个文化活动站、一个咨询服务中心、一个心灵歇息的港湾,同时也是一个让姐妹们施展才华的舞台[2]。创办初期,房红霞和书社的骨干为了汇聚人气,除了平时轮班值日,面向村民开放图书借阅,还利用春节农闲搞起了村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农家女趣味运动会”,吸引了三乡五里的好多村民前来观看。半年之内,先后请来城里的美容师到书社办美容知识讲座,请来养殖专家做养鸡知识培训,联系计生干部开展计划生育知识竞赛等,大大小小搞了六次活动。不到一年,书社的社会影响力日渐扩大,图书外借量突破了1000册。


2010年,村委会大院盖起了崭新的办公室,并专门拨出会议室旁一间20平方米的房间供农家女书社使用。2012年村里又将上级安排的农家书屋与农家女书社合在一处,一下为农家女书社补充了不少新书,书社藏书增至4000多册。书社每天上午8:00至10:00、晚上7:30至9:30开放,由专人分组轮流值班。2013年图书外借量一下达到了1500册。


在房红霞的带领下,书社通过开展春节联欢会、征文比赛、三八辩论赛、母亲节婆媳春游等活动,鼓励北永安村姐妹们读书学习,甚至好多邻村的妇女也慕名前来借阅书籍。看书的人多了,大家也因读书掌握了许多致富技能,村里多了养鸡大户,每个养鸡场达到了4000—5000只的规模,北永安村成为养鸡专业村,每户人均年收入达到了5000余元。此外,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为了加强各地书社的交流,还创办了《书女》简报,大伙儿积极尝试文学创作,许多作品还发表在简报上。村里打麻将的少了,看书的多了,婆媳之间、邻里之间的矛盾也比以前少多了[3]


2015年以来,随着智能手机在农村的普及,书社图书的年借阅量下降到1000册以下。为了开展更加深入的文化服务活动,2015年6月10日,房红霞为农家女书社注册了民办非企业单位“北永安巾帼家园服务中心”,主管部门是内丘县妇联。这样一来,农家女书社就能以法人的身份与公益组织合作,开发更加多样的文化活动项目,有利于被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安排中,增加书社发展的活力。2015年底,农家女书社成功地向民间图书馆协会筹备组申请到了“乡村家庭阅读点”的项目。


2  走访农家女书社的机缘


早在2010年12月4日,王子舟、戴靖、吴汉华等从事民间图书馆调研的团队就曾与心平公益基金会的胡明光来到过北永安村,了解农家女书社的情况。那时北永安村的农家女书社还办在房红霞的家里,记得书社的主要骨干社员们还专门和调研团队座谈了一次。房红霞和她的姐妹们介绍了书社近两年的运行情况,她们谈起取得的成绩时无不喜形于色。只是行色匆匆,调研团队只待了一个下午就前往永年县,去参加故城村梅花拳交流大会暨梅花拳图书室成立仪式,但那次的调研,农家女书社所做的事情给调研团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次与房红霞见面是在2014年12月19日北京昌平区崔村镇大辛峰村圣学图书馆的“引导阅读兴趣小型培训”上,该培训活动由青树教育基金会和民间图书馆筹备组合作举办,房红霞也前来参加,她与戴靖、邱璐、吴汉华、王子舟又一次就开展乡村阅读活动交流了看法。


2015年7月11日至13日,房红霞受邀到北京参加第二届民间图书馆论坛,我们第三次得以相见。房红霞在论坛上积极发言,介绍农家女书社的经验,得到了与会者的赞许。她用本地俗语说“娶个好媳妇富三代”,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当论坛公布“合万邦小微公益基金”专门资助各地民间图书馆小型创新项目后,房红霞与民间图书馆协会筹备组讨论商议,决定以她的农家女书社为依托,在自己的北永安村建立数个家庭阅读点。


2015年9月,房红霞提交的乡村家庭阅读点建设项目得到了批准。该项目的内容是以乡村民间图书馆为“根据地”,在北永安村挑选适宜的8个家庭(特别是有留守儿童的)建立家庭阅读点,使其成为乡村图书馆的“末梢神经”。项目组为被选择出来的每个家庭提供一个小书架,按其阅读人口、年龄、性别精准配置100册左右的适宜读物。家庭阅读点的图书,不光方便自家阅读,还可以推荐给朋友、同学、邻居阅读,以家庭带动邻里,共同营造乡村的阅读环境和氛围,促进乡村阅读环境的改善。项目还要求各家庭阅读点做好图书借阅登记与管理,一年左右,乡村图书馆负责将每个阅读点图书再轮换一次。


2015年12月底,民间图书馆协会筹备组为北永安村农家女书社配置了8个小书架、800册图书(码洋17564.90元),并提供了8000元运行费的资助。当小书架和书籍进入村民家庭时,这些家庭的村民十分兴奋。阅读点家庭的孔如霞说:“以前家里条件不好,没钱给孩子买书,现在有了小书架,终于圆了孩子的读书梦。”阅读点家庭的刘庆林说:“配的书特别适合我家孩子这个年龄段,现在孩子一放学就去书架上找书看。”[4]


 2015 年底,10 岁的刘哲家里搬进来了小书架


北永安村的家庭阅读点运行半年后,看到家庭小书架及图书所在家庭的孩子不仅形成了良好读书习惯,还带动了同学、邻里借阅的积极性,房红霞和农家女书社的姐妹们于是专门给这8个阅读点家庭颁发了“书香家庭”的标牌。在此基础上,她们通过联系北京步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获得了该公司3万元码洋的图书捐赠,2016年8月在北永安村又建立了10个家庭阅读点,为每家配备了一个小书架和平均60册左右的书籍。


2017年3月初,为了解北永安村家庭阅读点项目运行一年之后的实际效果,民间图书馆协会筹备组决定派人前往内丘县北永安村进行项目回访调研。



3  农家女书社的家庭阅读点



2017年3月17日傍晚,民间图书馆协会筹备组的王子舟、邱璐,及北京大学研究生志愿者张晓芳、张歌四人,从北京西客站乘车到河北省邢台东站,然后转汽车到内丘县,住宿在内丘县城旅馆。次日早上8点多,我们来到了北永安村。先考察了位于村委会大院的“农家女书社”,然后在房红霞、刘淑婷的带领下,用一天的时间走访8个运行一年的家庭阅读点,上、下午各走访了4个家庭阅读点。由于是周六,故家长和孩子们也基本上在家。


上午走访的第一家,户主是刘淑婷(55岁),书社骨干,家就在书社对面。她的二儿子刘洪昌(29岁)和二儿媳杨媛媛(27岁),孙女刘鑫怡(8岁,上小学二年级)、孙子刘子瑞(3岁)和她生活在一起。我们去时,除了刘洪昌在外打工外,家里人都在家。杨媛媛说,她以前在县里私立幼儿园、小学都当过老师,现在村里开淘宝超市。家里客厅配了小书架与100册书籍后,全家人都很高兴。绘本多,两个孩子都很爱看。平时闲暇或晚上睡觉前,她会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特别是刘鑫怡,以往不爱说话,上课不敢发言,一讲话就紧张,但是参加了家庭阅读点成员的每月一次读书沙龙后,孩子们在一起念读后感,唱歌跳舞,一年下来现在也慢慢敢发言、敢讲话了。平时她们家的书,也有邻居来借阅,甚至其他村里的人还远道来借。杨媛媛说,有人来借书,反倒对自己家的孩子是个促进,孩子们看书的积极性更大了。


书社骨干刘淑婷(抱孩子者)和我们一起在她家留影


第二家,户主是孔如霞(43岁)。丈夫刘青春(42岁)以前在北京首都机场生活小区当保安,去年夏天因癌症发病去世,家中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大女儿刘子伟(18岁)去年考上了河北农业大学,房红霞在书社微信群中为其上学募捐爱心善款近2万元。二女儿刘子同(12岁)在上小学五年级,婆婆(85岁)跟她们一起生活。孔如霞目前不工作,在家照顾老小,主要收入靠低保。小书架就放在刘子同的卧室里,刘子同比较腼腆、内向。她告诉我们,她已经看完了小书架上一半的书籍,平时同学还来她家借书看。虽然姐姐上了大学,但姐姐不怎么爱看书,因上高中住校,还不如她看得多。我们问她喜欢小书架上的哪些书,刘子同说《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的挺好。我们注意到,客厅墙上贴着许多子同的三好学生奖状,于是问她自己感到在班级里学习成绩如何,子同说,全班有56人,她在班里学习成绩算是前十名里的吧。


第三家,户主是刘爱花(43岁),她在不远的县城超市打工。丈夫刘永魁(44岁)远在贵州煤矿打工。大女儿刘然(22岁)现已在秦皇岛燕山大学上大四,学测控与仪器专业;二女儿刘霄(15岁)上初中三年级。刘霄告诉我们:她平时住校,每次去学校都会带小书架的书,看完了的书会借给同学,关系近的同学还知道她家中有小书架,小书架放在她的房间里。她很喜欢《梧桐街上的梅子》《猫王》《一滴泪珠掰两瓣》《阳光姐姐小书房》等书,也喜欢看科学类的书,当然自己会买《意林》等。她很爱惜图书,担心其他同学折书角,特备有小书夹给同学用。刘霄是个开朗的女孩,母亲刘爱花说她从小的特长是会说话,上课时爱举手发言。她写的作文大多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并让在同学中传阅。我们问刘霄的学习成绩怎样,刘霄谦虚地说在班里排在中上等吧。她还告诉我们,妈妈也喜欢看小书架上的书。

15 岁的刘霄向我们介绍她的小书架藏书


第四家,户主是刘淑坤(35岁),在超市打工。丈夫刘振中(36岁)是开勾机的,喜欢汽修、机械等方面的书籍。大女儿刘怡轩(13岁)上初中一年级,二女儿刘怡杉(8岁)上小学二年级,公公刘二皂(62岁)曾在村里做过20年支书,会书法,村民写对联都找他,他还研究村历史,抄下村里官房的碑文做历史人口比较分析。家中主要收入靠刘淑坤两口子打工,两个孩子由爷爷负责上学接送和辅导作业。小书架在家里受到全家喜爱,摆放在窗明几净的客厅里。孩子和爸妈、爷爷都挑书看。爷爷刘二皂说,家里进来了小书架是他家的荣耀,他爱看中国历史和古典的书,两个孩子爱看外国题材的书,“哪天不看书,不能算过一天”。姐妹俩说,姐姐喜欢漫画和寻宝的书、杨红樱的书,妹妹喜欢绘本,如《我是一条快乐的鱼》。刘怡轩说,她已经看了小书架上三分之一的书,有些书在同学中传来传去。刘怡杉说,她喜欢看画画的书,最喜欢一副樱花图。她还爱唱歌、跳舞。

2016 年2 月刘二皂与孙女们一起阅读


中午时分,民间图书馆协会筹备组成员与房红霞等几个村民在村中新开的一个农家乐小餐馆进餐。下午大家在房红霞、刘淑婷的引导下接着走访家庭阅读点。


第五家,户主是南丽丽(32岁),高中毕业。丈夫韩光伟(32岁)是做汽车保养工作的个体户,南丽丽平时也帮助丈夫打下手。婆婆没有文化,也和她们住一起。家中有几亩地,农活也比较多。女儿韩一喏(9岁)上小学三年级,儿子韩明轩(3岁)上幼儿园。南丽丽说,小书架帮了不少忙,她可以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孩子有时忽然会说出书上的词语,如“五颜六色的,像彩虹”“这是我的秘密,不能看”。韩一喏说,她喜欢郑渊洁写的书、杨红樱写的书。她和妈妈去县城时,还让妈妈给她买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的书。村里的小朋友知道她家里有小书架,所以也会来她家借书看。她自己喜欢语文,但在班里做数学课代表。临走时,我们发现客厅墙壁上贴着许多韩一喏的奖状,看得出来,她也是一个好学的孩子。


南丽丽及其孩子们与我们合影


第六家,户主是闫敏(34岁),在超市打工,喜欢读书。丈夫刘建雄(35岁)在山东打工作电焊工。大女儿刘诗琪(12岁)上小学六年级,喜欢作文,看过四大名著,在班里学习成绩排前三四名。二女儿刘妍棋(6岁)上小学一年级。闫敏说,两个孩子晚上9点睡觉前都要拿本书看。开家长会时,老师说感觉到刘诗琪一年来发生了变化,以前课堂上很少发言,现在比以前积极多了。刘诗琪说,她的同学和一些好朋友知道她家有小书架,也跟她借书看。过两天,刘诗琪还要参加一个班级朗诵会,在我们的要求下,她给我们字正腔圆地朗诵了一篇她准备的朗诵稿。



12 岁的刘诗琪为我们朗诵她的诗作


第七家,户主是刘艳芳(35岁)。丈夫刘建强(35岁)在县城驾校打工。今天夫妻俩有事都去了邢台,只有孩子的奶奶在家,奶奶是文盲,和儿子、儿媳一家住在一起。大孙女刘雨朔(13岁)上初中一年级,平时五天住校,下午刚离家返校。二孙女刘雨萌(8岁)上小学二年级,孙子刘昱翔(3岁),他俩在家。刘雨萌告诉我们,她喜欢语文课,卧室里小书架上的书已经看了近一半,爱看有关动物的书。每天晚上妈妈会给他们一起看绘本。当我们问道平时带书去学校吗?刘雨萌不好意思地说,妈妈不让,妈妈嘱咐要好好保存别弄丢了。我们告诉她,还是应该和大家分享自己小书架上的图书,因为这些书都是好心人捐款买来的,希望更多的人能看,以获得知识的帮助。在我们聊天中,三岁的刘昱翔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念念有词,他说有些书是跟妈妈一起看的。


8 岁的刘雨萌向我们介绍她喜欢的书


第八家,户主是韩如霞(35岁),在县服装厂打工。丈夫刘红宾(36岁)在县家具店打工,两个人月收入五六千元。我们去时夫妻俩在外面上班,只有公公刘庆林(64岁)、儿子刘哲(11岁)在家。刘庆林是县盐业管理所退休干部,平时喜欢练习书法,爱写行草。他负责接送孙子刘哲上学,辅导做作业。小书架放在刘哲房间里,屋内明亮整洁,布置雅致。刘庆林介绍,刘哲现在上小学五年级,在班中学习成绩排上游,前十名,数学和英语比较好。有的同学知道他有小书架,邻居和亲戚也来借书,有的同学为了看书还主动与刘哲结成好朋友。刘哲告诉我们,小书架上的书已经看过一半了,平时不往学校带书,只是在家里看。刘庆林说,刘哲是个内向的孩子,平时上课不怎么发言,自从参加每月一次的家庭阅读点读书沙龙后,现在也敢发言了。刘哲拿出他写的读后感给我们看,已经有一沓了。


在本次走访中,我们每进一家农户的大门,右门墙上都贴着一块“书香家庭”的小牌子,一问得知,这是农家女书社授予的。旁边还贴着一张雕版印刷的“喜神”神码,下面有个供烧香的小盒,寓意开门见喜、抬头见喜。书香家庭标牌与“喜神”神码同时出现在大院门墙上,村民们并不觉得冲突,我们也觉得没什么不和谐之处。此外,我们也了解到,家庭阅读点建立以后,农家女书社专门制定了项目开展方案。为了有效推动家庭阅读,书社每月组织一次“读书沙龙”,以轮转的方式选定一个阅读点家庭召开,所有阅读点家庭成员都参与,分享自己一个月内的阅读情况。孩子们要朗读自己的读后感、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家长要交流自家的阅读经验与存在问题。这个活动受到家长与孩子们的欢迎。


2016 年10 月第9 次“阅读沙龙”场景


走访完8个家庭阅读点,看看天色还不算晚,房红霞、刘淑婷带我们穿过村里的老街土路,顺看了一下尚存的几户民国时期的老民居。老街中心有棵古槐树,枝干遒劲,旁边有个正在翻修的官房(清朝以来村民祭祀天地的场所)。傍晚,我们来到了房红霞家。她家的厨房传出欢声笑语,已经有三四个农家女书社的骨干在包饺子。我们和房红霞聊天之际,热腾腾的饺子就端上来了。饭后19:30,我们一起又去了农家女书社,这里汇聚了全村的家庭阅读点的孩子和家长,约有四十人,房红霞请邱璐给大家上了一次阅读写作课。邱璐生动地讲述了一个绘本故事,然后借用扑克牌的四个花色的寓意,传授了写作文的四个要领。


4  房红霞的家庭和她的传奇


小时候,房红霞(1972—)一家有五口人。父亲是转业军人,先在石家庄河北省军区汽修所工作,后来为了方便照顾在农村的家庭,又调到内丘县农机局办公室工作。母亲在村里种地,有文化,曾经当过代课老师。父亲平时到县城上班,家里的农活主要靠母亲打理。红霞是孩子中的老大,下面有一个妹妹、弟弟。妈妈下地干活,红霞就要在家照看妹、弟,为了能多照顾妹、弟,红霞8岁才上小学。初中就近读了内丘县中学,读书期间,红霞学习成绩很好,由于平时爱好阅读,她的作文水平也不断提高,老师多次把她的作文当作范文在课堂上宣讲。但是没想到中考时失利,竟然没有考上高中。她不甘心,又复读了一年,结果依然没有考出好成绩。那一年,红霞的心情沮丧,为了打发灰色的日子,不得已到一家集体企业棉纺厂当了一名槽筒挡车工。后来棉纺企业普遍不景气,工厂停产,房红霞不得已回到了自己的南双流村里,拿起了锄头。后来,像村里的姐妹一样结婚生子,开始过起了波澜不惊地日子。不过,那种对文字、对书的渴望却是她心中不息的火焰。


房红霞回忆:“记得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异常匮乏,但刚上学初认字的我们却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在单位看完拿回家的报纸。可我们姐弟甚至和母亲每次都要因为谁先看谁后看的问题而争执不休,谁都想先睹为快。结果往往是谁先看就要付出刷锅洗碗的代价,但每每如此还是乐此不疲。一次我的同学来我家,父亲下班后,打了声招呼,直接就把手里的报纸递给她说:‘看看报纸吧。’父亲的这一举动把我的同学弄得莫名其妙,还是我在一旁说,这是我们家的最高礼遇,同学这才恍然大悟。”[5]


房红霞对我们说:“我最大的遗憾就是与大学梦失之交臂,但我喜欢读书,不甘心成为别人眼中没有知识的农村妇女!”1990年到1993年,房红霞上了河北农机学校的全日制中专,获得了中专毕业文凭。最后因校方不管分配,红霞只得回到村里。读书看报之余,自己也经常写点东西,并试着投稿。1994年5月8日《邢台日报》第2版发表了她青涩的处女作《小铁锅及其拥有的日子》,还寄来12元稿费,她高兴极了,马上到县城书店买了一本名著《红与黑》,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本藏书。1996年和初中毕业的刘增亮(1972—)结婚后,房红霞来到了北永安村生活。在工地打工的丈夫虽然一天只赚12元钱,但还是花近百元给她订阅了一份《河北科技报》。待到家庭收入稍有好转,房红霞又陆续自费订阅了《农家女》《中国畜牧兽医》《现代家庭报》等报刊。红霞通过写作使自己的名字一次次变成了铅字,成了省级报纸的通讯员。她还从报刊上捕捉到靠蛋鸡养殖致富的信息,尝试着养起鸡来,从2001年养500只,到2007年养4000只。由于养鸡业的门槛较低,一个农村妇女养上千把百只鸡,既不影响做农活,又能守在家里得一份收入,是个适宜的致富门路,于是村里很多妇女在房红霞的引导下,也加入到这个行业。到2008年,村里蛋鸡养殖户达到了40多户,北永安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村。


2007年4月,房红霞在《河北科技报》上看到河北农大和河北省妇联联合举办“女能人大专班”。一想到能走进课堂,成为大学生,与大学里的教授面对面交流,房红霞怦然心动,报名上了这个大专班。最初想学畜牧兽医,后来却学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一年半中,她至少每月到巨鹿县参加一次集中授课,经过勤奋学习,终于获得了河北农业大学的大专毕业文凭。也是在这一年,房红霞花4500多元买了电脑,装了宽带,开了博客,成为北永安村第一个有电脑、开博客的农民家庭,房红霞的博客取名“农家小女子”。在最初的四年里,她热情喷发,竟写了512篇博文。通过博客,她结识了一批爱好写作的博友,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好多博文因生动反映了农村原生态状况,被坐在办公室里的报刊编辑要走发表。在她的影响下,村里20多年没有拿过笔的农家妇女姐妹,也开始学着写东西,并在网上开了博客。


如前文所述,房红霞通过订阅《农家女》而结识了《农家女》杂志主编谢丽华女士和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了解到该中心推出的农家女书社项目,并经过申请筹备,最终于2009年1月在自己家里成立了北永安村的农家女书社。农家女书社成立后,房红霞通过各种活动不仅激活了北永安村的文化发展,而且还将一批妇女姐妹组织到了一起,成为书社社员。她们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写作经验,积极为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创办的《书女》简报投稿,为《农家女》杂志投稿。在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组织的三次征文比赛中,每次都是大获全胜,获奖作品还在杂志上得以发表。书社社员们常常聚在一起,探讨怎样科学养鸡,如何提高料蛋比,获得较高的利润。为了抗衡市场风险,房红霞和几个书社姐妹成立了一家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她还让书社社员民主推选骨干到北京参加农家女学校针对农村妇女举办的各种知识、技能的培训。


当然,房红霞为村民们所做的事情都比较成功,这和她在村里的身份也有一定关系。2001年房红霞当上了村里的妇女主任,2009年又当上了村里的计划生育专职主任,房红霞丈夫刘增亮从2008年起也当上了北永安村的党支部书记。房红霞承担了一些村上的管理职责,这有助于她向外、向内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借助各种信息、资源来帮助农家女书社的发展。但是,书社的发展最关键还有赖于她本人做事的真诚、实在的品质。村里妇女姐妹跟她打交道时,无不受她那种向善、向上的精神所感染,于是也就跟着她做起事来。如房红霞最早订阅第一份《农家女》杂志,周围的姐妹常去她那里借阅,后来不少姐妹开始订阅,2008年,这份杂志在全村竟被订阅了23份。房红霞家里买了电脑,之后不久村里家家开始买电脑,大人小孩都会上网了。


房红霞的父亲1996年得了脑溢血卧床不起,2000年去世,母亲在2013年也不幸地离开了亲人。不过房红霞的妹妹、弟弟受父母的教养,都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现在生活得都很充实。妹妹在邢台农校上了师资班后,做了小学老师,弟弟则在河北大学读完本科,又在兰州大学读硕士,再到西南政法大学读博士,现在河北农业大学任副教授。而房红霞唯一的儿子刘敬康,也于2015年以优异的高考成绩(629分)考入中南大学建筑环境与资源应用工程专业。

2015 年夏房红霞儿子高考得到录取通知书后拍的全家福


如今房红霞也通过自学获得了大专学历。二十年来,她获得了许多奖励与荣誉,如2008年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女能手称号,2009年内丘县首届“道德楷模”奖,2010年“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称号,2011年内丘县“感动内丘人物奖”,2012年河北省“书香之家”称号,2013年河北省首届全民阅读“优秀读书人”,2014年首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等。按房红霞的说法,这些奖励给她带来了一次次小惊喜,平凡的生活被这些意想不到的小惊喜装点得色彩斑斓[6]。而在我们看来,这些奖励却是记录了房红霞艰辛成长过程的一个个深深的脚印。


5  农家女书社的经验及其未来


北永安村的农家女书社从创建到现在,已经历了八个春秋。通过3月17日、18日两天的实地走访,我们切实地感到这个农家女书社是一个坚韧生长着的有机体。总结北永安村农家女书社的发展经验,我们至少可以梳理出以下四点值得我们重视:


其一,当地有一个能干的主心骨和一个良好的团队。房红霞无疑就是北永安村农家女书社的主心骨。她之所以能成为书社的主导者,一方面是因为她深思好学、自学成才,比其他妇女姐妹文化水平高,另一方面还在于她经常到北京等外地参加各种公益组织的培训活动,见多识广不说,还有了先进的理念与管理才能。她知道因人而异发挥团队成员的能力,如让书社骨干闫丽芳做家庭阅读点的指导老师,就是因为她普通话说得好,擅长给孩子指导阅读、辅导作文。


农家女书社的图书资源来自于社会捐赠,房舍来自于村委会无偿提供,故其性质上属于社会组织与村委会合作创办的一个具有公益性的乡村公共阅读空间。既然书社是农村妇女姐妹们共享资源的一个平台,当然就要鼓励、发动、吸引尽可能多的妇女姐妹来参与书社的事务。书社成员平时通过民主协商来议事、办事,保障了每个书社成员的平等参与机会与分享权利。如每次外地公益组织分给两三个免费接受公益培训的名额时,派谁前往,都要书社成员召开会议,大家经过民主协商来确定。再如2015年底书社申请下来家庭阅读点项目后,8个家庭阅读点投放在哪些村民家,也要召开书社成员会议,经过民主协商来确定。


其二,能够通过社会关系争取各种社会资源的支持。房红霞认为:“书社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助。不管是来自企业的资金支持,还是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还有媒体、妇联等,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才成就了我们书社的今天。……比如我们书社每次搞活动,我都会保存图片或者影像资料,并把它送给领导和支持我们的各界朋友,他们就是我们潜在的资源,遇到适合我们发展的项目或者资金,他们都会想到我们。尤其是那些领导,他得知我们书社的故事后,在全县大会上多次提起我们书社所做的一切,不仅为我们赚足了面子,还争取到更多的机会。这些无形的资源也是我们书社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7]书社成立以来,许多图书资源就是通过社会关系募捐来的,如2011年,房红霞弟弟所在的河北农业大学曾通过募集捐来一批图书;2012年,县文联、县作协也专程送来一批捐赠书籍,其中还有厚厚一册新修的《内丘县志》。书社搞知识竞赛,房红霞找过企业家捐送比赛用小奖品。2012年正月初十,书社姐妹们举办“农家女新春联欢会”,房红霞通过电视台朋友找到专业录制人员前来录制节目,当天大家就在电视节目《内丘新闻》中看到了自己演出的镜头。


其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有创意的公益活动。农家女书社通过读书、搞活动可以调动起村里妇女姐妹的参与积极性,但是要保持大家的积极性,就要不断开发接地气、有意义的新活动,以激发姐妹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她们发现自身的潜能与价值。在书社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母亲节婆媳春游乐”活动可谓别出心裁,该活动是由儿媳妇出钱,集体带婆婆出游。这个活动增进了婆媳的感情,促进了家庭的和谐,家里的男同胞丈夫们无不举手欢迎。北永安村紧邻县城,县城近年发展很快,超市等服务业急需人手,所以村里的小媳妇们大多到县城打工,早去晚归,家里幼小的孩子就托付给岁数大的婆婆带。儿媳妇们年轻有文化,外出就业比婆婆们有优势,但婆婆社会经验丰富,在家带孩子、种地、操持家务等方面更胜一筹,两者相得益彰,各取所长,但前提是婆媳关系要融洽,这也是“母亲节婆媳春游乐”活动深受欢迎之所在。另外,2012年春节期间举办的“农家女新春联欢会”,姐妹们唱起属于她们那个时代的歌曲,演出身边熟悉人事,都会感染乡里乡亲,姐妹们自己也获得了成就感。书社舞蹈队的演出活动也成了书社的“品牌”,她们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演出,当地企业还偶尔邀请她们去作商业表演,这也为书社争取到了宝贵的活动经费[8]


其四,书社以书籍阅读为基础,发挥多种功能,为妇女发展赋权,为乡村树立文化新风尚、引领村民走致富路做出了贡献。农家女书社既是一个图书馆,也是妇女活动的一个公共空间。2010年11月,北永安村成立的“妇女之家”就安在了书社里。村里的姐妹们在书社的“妇女之家”里接受美容、电脑以及健康等各种知识培训,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参加农家女趣味运动会、农家女新春联欢会、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各种活动,这些活动使得整天只知道围着丈夫孩子锅台转的农村姐妹们开阔了眼界,挖掘了自身的潜能,找到了生活的自信。到了冬日的大雪天,书社组织姐妹们外出扫雪;在农村卫生环境整治活动中,大家又一起清理村里沉积多年的垃圾死角,这些公益活动得到了村里干部和群众的赞扬。我们来北永安村走访,进村后第一印象就是干净。整个村容的整洁干净与村里妇女姐妹的辛勤劳作是分不开的。为了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书社还开展过“婆媳故事汇暨最美婆媳评选”活动,在2014年“三八妇女节”前召开婆媳大会,由婆婆们推荐自己的好儿媳事迹,然后由没有利益关系的书社骨干做评委,选出“最美儿媳”“最美婆婆”“最辛苦婆婆”等,并将评比资料汇存,以便向镇、县举办相关活动进行推荐[9]。2016年重阳节前,书社还举办了“敬老活动”,专门为村里老人包饺子、演节目。


 2016年重阳节书社举办的敬老活动


在两天的走访中,我们与房红霞进行了深入交谈。谈话中自然也涉及农家女书社的未来发展问题。房红霞说,她的一个眼前的愿望就是打造书香北永安村,让家庭小书架走入全村每个家庭。另一个长远的愿望是,让农家女书社成为北永安村妇女姐妹们的精神家园。


谈到第一个愿望,房红霞说,2015年底8个家庭阅读点建成之后,没有家庭小书架的孩子们都非常渴望自己家里也能拥有小书架和配书。为此,房红霞专门向北京步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出申请,将他们库里的那些不配套或者只是包装纸破损但不影响阅读的残次品书捐赠给她们。后来该公司挑出价值3万元、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读物捐赠给了农家女书社。房红霞网购了10个小书架,在村里又选建了10个家庭阅读点。从目前项目开展情况来看,现有18个家庭阅读点受益人群已经辐射到周围三至五家邻居。在孩子的带动下,家长也有了读书的热情,全村已经营造出浓郁的读书氛围。而且家庭阅读点的孩子们作文水平明显提高,有的在校刊上发表,有的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宣读,还有的各科考试成绩得了高分。家庭阅读点建设情况,两次被《邢台日报》《内丘报》报道,在社会上也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为了了解房红霞所说的2016年8月书社自建10个家庭阅读点的情况,3月19日下午我们专门抽查走访了其中的三家。这几家的阅读点家长、孩子说起小书架也喜形于色,都说对自己有很大帮助。北永安村不像南方某些乡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只剩老人和孩子,这里的青壮年一般在内丘县就近打工,离家近且晚上都能回家照看孩子和老人,三代同堂也比较普遍,这为建立家庭阅读点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北永安村有170户人家,650多口人,如果三分之一的家庭都有了小书架,加上其辐射效应,那么北永安村成为书香农村就指日可待了。


谈到第二个愿望,房红霞说,虽然我是个农家小女子,但读书使我人生有了意义。我的一家也都是书社的受益者,丈夫通过读书变得开朗,知识丰富。儿子因为看书多,会讲书中的故事,在小学就被誉为“故事大王”;到了初中,他熟读《三国演义》而被同学们封为“三国通”;上高中后,因课余阅读量大,经常能在课上回答出意想不到的答案,又被同学们戏谑为“刘神”,家中满墙的奖状印证了儿子的优秀。农耕世家、书香家庭似乎不搭界,但因为有书作桥,我们家成功地完成了蜕变,实现了中国耕读文化传统的回归。八年来,农家女书社的骨干们,通过读书、写作,很多人都在《农家女》《书女》等报刊上发表过文章,当自己写的文章变成铅字时,姐妹们内心充满了自信,开始有了成就感。2016年,我和刘爱花整理的村里老人口述史,还被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编的《老人故事集》收录。


房红霞接着说,既然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那么农家女书社就有存在的理由。我们姐妹们要把书社办好,让图书成为每个村民的精神食粮,让农家女书社成为村民们的精神家园,成为一个能够产生普遍支持作用的社会自组织机构。现在我们农家女书社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微信群,群里已有全国各地朋友100多人。2016年夏天,孔如霞的丈夫刘青春在女儿刘子伟收到高考成绩单后没几天就因病去世了,家庭一下陷入困境。刘子伟后来被河北农业大学录取,为了让她顺利上学,我在微信群里向朋友们求助,一下子就给刘子伟募得捐款近2万元,这不就是农家女书社散发出来的温暖吗?


八年的时光过去了,北永安村农家女书社原来的骨干也大多步入了中年,有的还当了婆婆、奶奶,在家里带起了孙娃。家庭添口、家务事增多,原来的骨干们打理书社时间也越来越少,书社搞活动也有了不少压力。面临这种困难,书社骨干们在2014年底开了个会,她们商议书社以后多举办一些婆媳共同参与的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家庭的和睦,也有利于培养书社的骨干接班人。因此,2015年春节期间,书社举办了一场“亲子同乐会”。孩子、妈妈和奶奶齐上阵。当年三八妇女节时,舞蹈队婆媳孙三代组合的演出也闪亮登场,其中婆婆唱歌、媳妇背着孩子伴舞的《回娘家》节目,迎来了阵阵掌声。房红霞说:“我们已走出了阵痛,迎来了惊喜。”


的确,真正的智慧来自于参与者共同体。当房红霞向我们咨询家庭阅读点图书流转方法时,我们就说:“你们书社的骨干们一起讨论吧,你们一定会找到最好的方式。”


参考文献

[1]焦红星.房红霞的农家女书社[N].邢台日报,2011-08-15(5).

[2]谢丽华.两年后,农家女书社会是什么样儿?[EB/OL].谢丽华的博客, (2007-09-07)[2017-03-1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55b12a01000bio.html.

[3]杨毅松,马晓旭.农家女自办读书简报促村民致富[N].河北工人报,2013-03-25(2).

[4]房红霞.打造书香村庄,推进家庭小书架建设[EB/OL].农家小女子博客,(2016-01-04)[2017-03-2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b43390102wfer.html.

[5]房红霞.阅读改变了我的生活[EB/OL].农家小女子博客,(2011-03-10)[2017-03-2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b43390100r7sf.html.

[6]房红霞.感谢生活中的小惊喜[EB/OL].农家小女子博客,(2011-11-26)[2017-03-2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b433901011t5x.html.

[7]房红霞.我为书社出谋划策[EB/OL].农家小女子博客,(2012-02-23)[2017-03-2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b433901013wrj.html.

[8]房红霞.我县举行三八妇女节表彰大会[EB/OL].农家小女子博客,(2012-03-02)[2017-03-3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b4339010144cs.html.

[9]房红霞.婆媳故事汇暨北永安农家女书社最美婆媳评选[EB/OL].农家小女子博客,(2014-02-11)[2017-03-3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b43390101k75j.html.


 


上文摘自王子舟等著《乡村民间图书馆田野调查笔记》,引用请以原书为准。

本书正在预售中,最晚6月12日发货,享 8折 优惠!前50名下单者可获得王子舟教授签名本



乡村民间图书馆田野调查笔记


一本书教给图书馆人怎么样使用田野调查方法


王子舟 等 著

定价:78.00元

预售价:62.4元(8折)

ISBN:978-7-5013-6725-2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6月

装帧:平装

成品尺寸:170*240(毫米)


内容提要


北京大学王子舟教授团队对我国18个乡村民间图书馆进行田野调查,通过访问创办人和乡村读者,讲述了农民自办图书馆的故事,包括各自的办馆理念与艰难历程。这些故事真实感人,引人入胜,可读性强。乡村民间图书馆创办者多为乡村文化精英,他们创办的图书馆有着自发性、本土性、多样性等特点,弥补了乡村公共文化的不足,提供了多样化的文化生活管理与服务方式,契合了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发展的需求。本书可以供图书馆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等学科的学生与研究人员,以及相关职业从业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王子舟,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理论研究,著有《杜定友和中国图书馆学》《图书馆学基础教程》《图书馆学是什么》《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图书馆新制度建设》《民间力量建设图书馆的政策与模式》《图书馆学研究法:学术论文写作摭要》等。长期关心乡村民间图书馆发展,创办了民间图书馆网站——文化火种寻找之旅,多年来与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总干事邱璐、中国图书馆学会退休干部戴靖等团队成员开展公益阅读推广项目,并深入乡村对民间图书馆进行田野调查,为乡村民间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多方位的支持。


编辑推荐


王子舟教授团队访谈全国18个乡村民间图书馆的调查笔记,每篇文章都是王子舟教授亲自执笔,文笔非常好,我2天就读完全书稿,故事太吸引人了,每天看到晚上十点多,看得晚上感动不已,睡不着。这本书不仅在前言部分系统讲述了怎么样把田野调查方法运用到图书馆学领域,更通过这18篇田野调查笔记,向我们展示了用田野调查、深度访谈方法来做研究的范例。




 点图片,阅读详细介绍 




延伸阅读



● 近期重点书推荐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推荐 | 《中国图书馆史》


  推荐 |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三版)


国图出版社图书馆学书目(2019)下载


● 新书 | 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第4版


● 荐书 | 任家乐《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研究》


● 荐书 | 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赏析(附:案例写作培训预告)


● 培训通知 | 图书馆服务创新及案例写作培训班(报名已满)


● 图书馆业务案例怎么写?


● 珞珈山七年求学记


● 新书预售 | 王子舟等《乡村民间图书馆田野调查笔记》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图书馆学编辑室新书信息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情出版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去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官方微店购买,前50名赠送王子舟教授签名本,均享受8折优惠(6月12日发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