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吉狄马加:向南非人民的致敬,就是向非洲伟大诗歌传统的致敬,更是向非洲大陆所有生命的致敬 | 纯粹现场

吉狄马加 塞罗特 纯粹Pura
2024-09-16
🌟来自纯粹Pura的邀请:敬请阅读本期推送,文末有赠书福利


在诗人吉狄马加祖居地——达基沙洛国际诗人之家
80岁南非桂冠诗人塞罗特应邀赴大凉山之秋诗歌之旅

9月7-11日,80岁南非桂冠诗人蒙加内·沃利·塞罗特应我国著名诗人吉狄马加邀请,携夫人佩吉·塞罗特从约翰内斯堡出发,途经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航班到达成都后,转乘高铁赶往西昌,辗转18个多小时旅程到达大凉山,和中外诗人、评论家、翻译家、雕塑家一道,共赴大凉山之秋诗歌之旅。著名诗人、评论家李南、潘洗尘,翻译家黄少政,雕塑家苏豪伟、杨璐,尼日利亚文学博士叶慧(Ilori Damilola)等二十余人参加了此次大凉山之秋诗歌之旅。其间,诗人一行先后参观了观海听涛艺术小镇西昌听涛谷·众美术馆“线条与哲思重构的自由:吉狄马加的另一个世界”书画作品展、西昌建昌古城、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西昌火把广场、西昌阿惹妞民俗村寨、昭觉博什瓦黑岩画、昭觉谷克德高山云地、布拖县达基沙洛国际诗人之家、布拖非物质文化遗产、诺苏艺术馆诗人之家等大凉山文化历史景观。

其中,9月9日上午,在彝族桂冠诗人吉狄马加的故乡——达基沙洛国际诗人之家,吉狄马加与南非桂冠诗人蒙加内·沃利·塞罗特,以“本土民族性诗歌的写作与诗歌的世界意义”为主题,展开深入而广泛的专题对话,举行了一场“包括诗歌、地缘国际政治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等具有世界话题性的高端对谈;9月10日晚,大凉山之秋诗歌之旅观看了彝族歌手吉克曲布、瓦其依合、莫西子诗、贾巴阿叁等和凉山交响乐团富有彝族特色、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9月11日,诗人一行到西昌邛海湿地公园乘坐竹筏游览观鸟岛湿地等。

蒙加内·沃利·塞罗特表示,“大凉山的宁静和美丽营造了一种让人放松休憩、自我反省的氛围。大凉山是一个文化丰富的地方,她的人民与自然及其精神元素高度融合。大凉山宁静的环境、完备的基础设施和热情好客的人民使其成为任何人都可以完全放松、不受干扰地发挥创造力的理想之地。同时,这也是一个浪漫的地方。我和我的妻子真的很喜欢这里,我们很荣幸被邀请来这里,将来有机会,我们一定会重温这个像乌托邦一样的地方”。

诗人李南对大凉山诗歌之旅的描述极具诗意:“这是鹰的故乡,索玛花开遍山坡,葱郁茂密的植被是这片土地的绿风衣。雨后的谷克德尤其寂静,但在彝族老屋里,音乐和诗歌点燃了每一寸星空。火塘边的夜饮,色彩艳丽的“哚洛荷”,象征彝族精神的黑绵羊雕塑,诺苏艺术馆诗人之家,而在达基沙诺国际诗人之家,思想、艺术、经验的碰撞与交锋正在进行……这个高山养育的民族,没有什么不可能创造的奇迹。”


在建昌古城(左起:佩吉、塞罗特、吉狄马加、黄少政)


长期居于云南大理的诗人潘洗尘在有着“诗意灵魂之地”之称的大凉山感叹道:“在距离我第一次在当年吉狄马加先生主持的《凉山文艺》发表诗歌作品的整整四十年后,我终于来到了诗人吉狄马加的故乡——大凉山。

可以说,在我从诗的四十年里,仅自己主办的诗歌艺术节和各类诗歌活动就不下百余场(次),但唯有这次随吉狄马加和南非诗人塞罗特一起参加的大凉山之秋诗歌之旅最让我难忘。

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但大凉山的壮美和彝族同胞普遍坚韧和团结,尤其是热爱艺术与诗歌的精神,让我透彻的理解了火焰为什么可以在这里生生不息?雄鹰为什么可以在这里展翅翱翔?更让我震撼的,是彝族人民把诗人吉狄马加先生做为彝族精神的象征来热爱和爱护,这不仅是一个诗人的荣耀,更是整个诗歌和所有诗人的荣耀。
是的,诗歌有多美,大凉山就有多美;诗歌有多美好,大凉山就有多美好。感谢这次大凉山诗歌之旅——它让我在60岁的时候,只用了短短四天的时间,就做出了一个把余生从此安放在大凉山和邛海之间的决定。”

尼日利亚现于苏州大学读博士的叶慧(Ilori Damilola):“我作为一个注重精神生活的普通人,当看到大凉山的牛羊在湛蓝的天空下在山上吃草,当我来到凉山绿油油的山谷里时,我感觉仿佛被上帝紧紧地抱在怀里;当我爬上接近放牧黑绵羊的高山时,我感觉仿佛只需要伸手便可摘下一朵云。大凉山安静祥和的氛围和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美景,让我联想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当地人民淳朴,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映衬出了凉山的纯粹之美。以前只能根据照片来憧憬,现在我身临其境,在享受这样的自然美景同时,我颇有感想。在这个地方,我感受到与大自然紧密相连,受到启发,要为营造和保护好美丽自然生态做出贡献。”

9月11日,蒙加内·沃利·塞罗特大凉山之秋诗歌之旅一行,在诗人吉狄马加陪同下,前往泸州参加“1573国际诗酒文化大会”,蒙加内·沃利·塞罗特作为2024年度“1573国际诗奖”获奖诗人,参加9月12日的颁奖典礼、“中非诗人圆桌会议暨诗歌的跨语言翻译与交流”等系列活动。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的蒙加内·沃利·塞罗特第一部中文诗集《火焰在手中燃烧》在颁奖仪式上同步发行。


火焰在手中燃烧作者:(南非)蒙加内·沃利·塞罗特 著 黄少政 译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 2024-08



吉狄马加和塞罗特(左)在达基沙洛国际诗人之家

纯粹对话


塞罗特:我必须申明,我现在是为了人类而写作


文/吉狄马加  塞罗特

吉狄马加:塞罗特,我的诗歌兄长,非常高兴能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邀请您到中国访问。特别是今天又来到了我的老家达基沙洛,我要先简单介绍一下,现在我们坐的这个地方,我的祖辈生活过七八代人,可以说这是我的祖居之地。但是您看到的这个建筑是我们的达基沙洛国际诗人之家,主要是用于我们从事一些诗歌活动,特别是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朋友们在这里进行深度的诗歌交流。在这个世界上,诗人就是一个阶级或者是一个家族,所以您这次到这儿来也是相当于回到了您的另外一个故乡。


首先,我在这个地方还是要代表我们达基沙洛当地的人民向您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您作为我的一个诗歌兄长,来自遥远的非洲大陆,我想您的到来对我们来说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因为您带来了非洲的文化,同时一个诗人不远万里来到这个地方,带来了您对这样一个地方特殊的情感。所以我认为您到了这里,也应该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我希望我们的交流更应该随意而坦诚。今天的交流可以谈诗歌,也可以涉及地缘国际政治,包括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总之那些我们现在关注的一些既是国家间的,也是我们作为诗人个体间所面对的共同问题,都可以随便交流。


塞罗特:是的,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首先我和我的太太想向您表达我们的感受,我们感到无比荣幸,因为这里有我的诗歌兄弟。从现在开始我可以称呼你为我的兄弟,感谢你邀请我们来到您的祖居。在南非我们有一个词来称呼祖居,我们称之为Marubin,意思是祖先之地。人总是要回到他的祖先之地的,我和我的妻子跟您一起回到您的祖先之地,我们感到十分荣幸。这是非常特别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您把我带入了诗歌的本质。我希望随着我们的深入交谈,我们能更深刻地探讨祖先之地的概念。


对我来说,祖先意味着两件事情。第一是信仰,我们将谈到信仰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我们的祖先没有智慧,我们今日就无从在这里对谈。现在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而我们的祖先们所面临的是更大的挑战。正是因为我们了解到这些,我们的祖先的理念才得以传承,那就是,无论我们面临什么挑战,我们都会直面挑战并克服挑战,这就是信仰。因为信仰,我们相信祖先的灵魂仍然存在,我们可以与祖先的灵魂进行交流。在您发过来的一篇文章中,有人称我为治愈诗人。从治愈的角度来看,非洲的治愈师们相信祖先的存在,相信我们可以与他们沟通,相信在任何时候他们都会指导我们。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做一些事情来警醒自己祖先的信仰和原则。



《火焰在手中燃烧》封面设计展开图


吉狄马加:您刚才说的这个话题实际上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一个诗人都面临着一个选择,这就是您和您的传统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另外,如何从我们的传统中、我们的价值观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生存智慧中,获取通向未来的通行证。今天对所有诗人来说,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一些有着深厚而又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的诗人来说就更为重要。当然诗人本身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就对诗人的文化身份和他属于什么样一个民族有着一些争论。我个人一直是这么看的,某种意义上而言,我们的文化身份实际上和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生成的传统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我认为,诗人承担的责任是不一样的,每个诗人有不同的经历,我和你,我们有着一些相同的社会经验和理想。比如说我们都有从政的经历,我们一开始写诗就承担起了社会责任,所以我们的文化身份,或者说我们的民族身份,某种意义上我们并没有在淡化这些东西,而是在这个多元的世界里,更希望确定我们的民族身份,让我们对自身的文化传统承担起一种特殊的责任。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有一句名言,他说诗人的职责就是返乡。这句话当然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诗人和自己故乡的关系,但是我历来是这么看的,故乡对一个有着深厚悠久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而言,那个特定的故乡既是现在我们这个地理位置的故乡,或者说地标式的故乡,另外还有精神的故乡。我认为精神的故乡从更大的文化和民族传统来说可能更为重要。所以我在读您的诗歌的时候,就马上喜欢上了赛罗特这个诗歌兄长的诗,是因为我读您的诗歌的时候,能体会到您的那种黑人民族在特定的南非种族主义制度下的特殊的感受。而这种感受从您和您外婆的关系——您外婆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这个家族传承文化的象征,实际上您从您外婆那个地方获得那样一种精神上的抚慰,给您带来的那样一种力量,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是在南非特定的环境下,你们的精神文化在传承中的具体化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


还有一点很重要,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诗人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写作者,但我们不是在为个人写作,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在为一个种族或者是为一个整体的群体在写作。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同样在在为追求诗歌精湛的艺术而写作,我们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生活,我们都力图通过诗歌的艺术,通过语言修辞的锤炼来完成我们要达到的对社会理想在诗歌中的的呈现。



塞罗特从吉狄马加手中接过《火焰在手中燃烧》


塞罗特:我感觉到您是一位非常有创造力的人。我们在参观您的书画展时,我能感受到您一直在努力解读您的民族的过去和现在。通过这种方式,您向我们分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写作原则。您带我来到您的祖屋,我也想对您说,南非有句谚语,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在人群中。所以当我在博物馆中漫步时,我开始了解您。回到祖先之地这个理念,我有两个原则:人总是回到他的祖先之地,因为这里有他的祖先。一个人常常回到祖先之地,但却从不会忘记现实和未来。我有一种感觉,在任何时候,我们都面临着比自己的现状更为广泛的挑战。我们总是受到挑战,就比如说,我来自非洲,却来到中国。我听到过人们对您的作品的解读,也感觉到您所表达的东西跟我在非洲大陆所表达的东西有内在的联系,这意味着我们两人有着共同的以人为本的原则。


当然,我们不能忘记,当我们回顾遥远的过往时,那些属于遥远的过往的智慧必然指引着我们的当下和未来。当今世界已经发展到量子时代,因此把人性和人放在首位是绝对必要的。历史上没有哪个时期比现在更需要富有创意的人。现在,当我们谈到战争,谈到人类完全灭绝的可能性时,这更是尤为重要的。我们非常有必要时刻提醒自己这一点。我们的前总统奥利弗·坦博告诉我,作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我们决不能忘记要通过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将人们团结在一起,无论是通过诗歌、音乐、摄影、拍摄还是绘画。也就是说,这意味着我们要找到一种将世界各大洲的人们团结在一起的方法。


吉狄马加:这一点非常重要,当下我们人类面临很多问题,比如环境的问题、资源的问题、战争的问题,整个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现在面临的问题,虽然人类的科技发展得非常迅速,也在创造物质文明上达到了很高的高度,但是人类出现的问题,也要比过去的问题多得多。所以我非常同意并认同您的看法,我们怎么从祖先那里寻找他们当时的生存智慧,其实过去很多先贤哲人他们早已说到过这些问题,那些浩如烟海的箴言格言,在哲学层面思想层面都有很多重要的思想遗存,他们讲过的很多话对我们今天依然是非常适用而具有重要价值。比如我们彝族就有两大崇拜,一个是英雄崇拜,一个就是祖先崇拜。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典籍,留下来的大量的古文字、经典的作品,在现在中国众多民族中是最多的民族之一,对于我们来说必须非常珍惜它。


直到今天,我们彝族人如果一个人死了,虽然现在生活在西南很大的片区,我们都会把逝去的亲人的灵魂让祭师送到祖先最先出发的地方,送到他灵魂的归属地。您刚才有一个说法,人之所以是一个人,是因为他周边有很多人,所以他才能成为一个人,其实这个说法在彝族中间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彝族人生活在他生活的区域,他的部族的存在从某种意义而言,他是依附于他这个部族而存在的。虽然他是一个个体生命,他虽然会强调个人存在的价值,但是也因为有了这样一个部族的存在,他也从不忽视一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因为他周边还有无数的人,这个说法和您刚才强调的,他之所以是一个人,因为他的周边还有很多人,我想是一致的。


直到现在我们这个民族还有一个美德,我们任何一个部族,或者说家支,如果某个人生活遇到困难去当乞丐的话,那一定是我们整个部族的耻辱。哪怕我没有见过他,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部族相关的人员如果联系我们,提出说这个人需要我们支持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拿出钱来支持他,比如他没有房子,需要建个栖身的地方,或者他要娶一个妻子,要结婚,这些我们都有义务去帮助他。这种美德现在依然在我们民族中存在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还没有消失,这是值得庆幸的。当然您还有个观点,尽管这样,作为一个诗人,我们从我们的部落,从我们的部族,从我们的祖居地出发,我们还要面向这个世界,我们会走得很远。我们真正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要关注自已生活现实中人民的命运,还要关注这个世界。诗歌从本质上而言是要揭示这个世界的真相,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让整个人类变得更美好,所以我认为这是我们的诗歌理想,尽管诗人实现和建构诗歌的理想有所不同。但是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说,全世界的诗人都属于一个部落,所以我和你这个诗歌兄长,应该说我们都是这个诗歌部落的同类,因为我们有共同的诗歌观,其所追求的人类理想是从小到更大。


所以作为一个诗人来说,像我们这样背后有一个民族,我们都有自己的根,这是幸运的。我们不是无根之木,我们不是随风飘走的一片树叶,也正因为我们是有根的,是有我们的故土的,背后是有我们的人民的。另外一个方面也很重要,诗人怎么能更自觉地回到语言,回到我们本身对人性更深刻的揭示。我觉得这是两个方向,我们都在朝这两个方向努力,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作品更有人类意识和普遍价值。



塞罗特(中)和吉狄马加(右二)在达基沙洛国际诗人之家对话


塞罗特:完全同意。在我看来,我们必须有理解历史的能力,厘清历史与文化两者之间如何关联在一起。因为这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让我们常常忘记这一点。我们如何活着?是否会有某段历史可供参考,用以提高我们的生存质量?我们自己创造的文化正扮演着这个角色,我的意思是,写作、摄影、电影制作成为了我们对历史的记录。作为已经存在的文化,我们仍然在可以做什么和做到了什么两个方面受到影响。文化本身因而就承载了历史的信息。二者相互关联,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理解它们的内核,因为这是给整个人类的礼物。


吉狄马加:其实现在的诗人包括我们每个人的写作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的写作,比如怎么处理个人生命经验。每个人的生命经验是不一样的,但是个人生命经验如何呈现并反映认识更长远的历史和文化,这是每一个有精神纵深度的诗人必须考虑的。我们今天所做的对这个时代的见证,将对后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似乎更重要的还是在见证这个时代的时候,我们个体的生命经验是不是把这种普遍价值变成可能。现在有一部分诗人的写作更多的只强调修辞和语言,强调诗人个人狭隘的感受,应该说就写作的独立性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一个诗人如果所写的作品,对现实不能产生应有的影响,或者说他写的作品不能对更长远的历史产生影响的话,这样的诗歌无论怎么说是有遗憾的,就是从诗歌更高的审美价值或者艺术价值来看也要大打折扣。因为真正被历史或者从更大的文化而言筛选留下来的诗歌,往往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这两个领域都是俱佳的,也才可能被更长的历史留存下来。


我读您的诗歌的时候,哪一部分最打动我呢?恰恰是您诗歌中那些真实的故事。您的诗歌整体上看,有很强的自传性特点,这些诗是自传性的,和您个人的生命经验以及社会经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因为有很强的自传性,所以您的诗和人始终是统一在一起的,这一点非常重要。由于翻译介绍的问题,我们所能阅读到的非洲诗人的诗歌其实是很有限的。非洲大陆民族和语言众多,只有一部分用英语写作的诗人的作品,还有用法语写作的诗人的作品逐渐进入了汉语世界。在此之前在中国诗歌界了解最多的就是桑戈尔,另外就是艾梅·塞泽尔。索因卡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大量作品在中文世界被翻译出版,更多的人把他看成是戏剧家、小说家,我认为他也是一位更好的诗人。尽管阅读的作品有限,我对非洲诗歌总体印象就是这些作品都是介入现实的,也正因为这种在场和现实性,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才会感到亲切,并且被感动。


我在读桑戈尔的时候,感受到的是他的诗歌是面对整个非洲大陆的,是对黑人文化整体的精神呈现,而艾梅·塞泽尔的作品反映的却是文化的冲突,其深刻性就是对现实真相的反映,我读他们的作品看到了非洲诗歌不同的方向和维度。当然还有一些诗人,像塞内加尔的的大卫·迪奥普,他的诗在中国是翻译得比较早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作家出版社就出版过他一本薄簿的诗集,非常遗憾的是他过世得很早。他的每一首诗虽然短小,但是非常有力量,如果不是太年轻就离世了,他一定会在诗歌上有巨大的成就,他的诗反映了非洲大陆黑人的精神理想和文化理想,了不起的是这些反抗性的诗歌,同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在阅读您的诗歌的时候,很自然会想到了一个诗人,就是土耳其诗人希克梅特。他的诗到现在为止依然让我们着谜,这是一个有重量的大诗人,他的作品是二十世纪的一首悲歌,当然也是一首恋歌,抑或也是一首挽歌。他出生在一个有钱阶级,但他是一个反叛者,从年轻时就开始从事社会主义运动,为人的自由而战斗,反抗一切暴力,争取更多人获得幸福,去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他后来很长时间流亡在苏联,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诗人。我看您的诗的时候会联想到希克梅特,您的作品感动我的就在于您的诗歌对现实准确地反映,而又不失有美学价值。



火焰上的辩词:吉狄马加诗文集

作者: 吉狄马加 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 2021-11

塞罗特:在南非语言中,有一句谚语,你可以用手指指着一个人。然而假以时日,那个人会忘记你用手指指过他,但你对他说过的话,他却永远不会忘记。所以我的意思是,如果我跟一个人吵架或者跟他讲话的时候,用手指指着他,他可能会忘记,但他永远不会忘记我说的话。因此,对于有创造力的人来说,要铭记我们说过的话会代代相传,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让不同艺术形式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时刻警醒他们身上有着团结人民的力量,这是非常重要的。当今这种力量不再只是团结这个国家的人民,而是可以团结全世界的人民,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让世界更美好的时代。


吉狄马加:当然由此也引发了我的另一个思考,可能这也是世界上许多热爱诗歌的人会提出来的问题。在很长一个时期,南非的诗人包括非洲很多诗人,因为反殖民主义、反种族主义,要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和公平,他们的诗歌往往被定义为反抗诗歌,巴勒斯坦诗人同样也面临这样的情况。巴勒斯坦那片土地用鲜血孕育了很多英雄诗人,他们的作品也被定义成反抗诗歌,达尔维什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公允地说他作品艺术性也是很高的,他的整体成就应该说不逊色那个时代任何诗人,但一旦被帖上反抗诗歌的标签,其艺术成就会大打折扣。反抗诗歌在某种意义来说是一种特质,这个诗人群体为了表达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态度,所以他们的诗歌必须要和现实保持紧密的联系,他们所具有反抗性,来源于社会的不公正。正因为对现实的直接反映,更要求这部分诗人的作品追求更高的美学价值,因为当反抗的过程成为历史,往往留下来的还是那些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能经得起双重检验的作品。当这些作品永远成为一种历史之后,它所代表的正义和理想同样也是不会消失的,这些反抗诗歌包括对非洲不同年代的诗人,都是一种真情的表达。这同样也包括了巴勒斯坦一些诗人的现实状况,反抗诗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血的现实和严酷造成了他们。只要有压迫就会有反抗和反抗诗歌,反抗诗歌会永远存在,那是因为不公平和不平等还存在,那么诗人表达对正义的诉求,对自由的诉求,就永远不会停止。但必须要明白,诗歌绝不是口号和传声筒,不是分行的政论文,诗歌的艺术性不能降低,反抗诗歌只有达到了应有的艺术高度,它才会有强大的感染力,在抚慰人的时候同时激励他们。


塞罗特:我认为非常重要的,是我的写作是关于人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使敏锐的、先进的、人道的和建设性的思维在当今世界得到发展。您看,我从一个西班牙诗人变成了南非诗人,而且正如您对我说的那样,我现在又转变为一名非洲诗人,而且也将会从一名非洲诗人转变为一名世界诗人。因此我特别感谢您将这个奖项颁发给我。我必须申明,我现在是为了人类而写作。


吉狄马加:对一个诗人来说,他所生存的时代和环境当然也决定着诗人的写作,因为诗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聂鲁达也是这样。您获得过聂鲁达诗歌奖,聂鲁达的作品对你也是有影响的。现在世界诗坛对聂鲁达的评价也是两个方向,一个方面认为聂鲁达的作品,尤其是他的爱情诗,包括他写的《马丘比丘》这样一些长诗,艺术价值很高。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他的一些作品是介入社会现实的,特别是他的政治抒情诗,并认为这部分作品的价值没有前者高,但我个人并不这样看,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你不能把一个完整的聂鲁达分开。聂鲁达在政治抒情诗领域同样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对这样一些立体的社会复合性诗人,同样都面临着一个如何作出准确评价问题,比如您的写作、我的写作和聂鲁达的写作都会遇到这样一些相似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面对自身的文化传统,另外还要面对急速变化的社会现实。我们的写作既是个人性的,但我们对现实的关注也会贯穿在我们整个的写作过程,我们对社会现实以及发生急剧变化,也都会在诗歌中做出必要的回应。见证时代最终要体现在诗歌的细节上,诗人要有这样的意识,为人类写作是一种理想,而我们只有回到人性本身,才能让我们和阅读者看到,在光明和黑暗交织的背后,诗歌呈现的真相或许才是真正的现实。但是对我们来说,选择用什么样的写作立场,是任何一个面对人类生活的诗人都必需做出的选择。诗人所持的诗歌立场,或许还会改变和调整,但诗人对生活和诗艺的追求将会持续他们的一生。



应许之地

作者:吉狄马加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23-10


塞罗特:我完全同意。比如说,我不能因为我是一名作家和诗人,就不去关注现在发生在巴勒斯坦的事情。现在在巴勒斯坦究竟发生了什么?在我看来,在巴勒斯坦正在发生的最可怕的事情,是整个世界都无法阻止每天都在进行的种族灭绝。我前面说,这个世界已经是量子时代,然而巴勒斯坦到底发生了什么?加沙地带呢?人们都漠不关心。在这个世界的其他地方呢?又发生了什么?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那里,所以我开始研究加沙地带的问题,并写了关于加沙地带的诗。我甚至建议,不应该在巴勒斯坦建立两个国家,也许我们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国家。曼德拉曾经说过:“在巴勒斯坦获得自由之前,南非不可能获得自由。” 


吉狄马加:我完全同意您的看法,巴勒斯坦人现在的处境,他们遭到的屠杀,对全世界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是不可接受的。在这个世界上巴勒斯坦人如果还有一个人没有获得自由的时候,这个世界的自由就是不完整的,这个自由就不是真正的自由。巴勒斯坦之所以出现这么复杂的情况,当然是不同政治力量和派别介入的结果。可以说这些利益集团,近一个世纪以来都没有从巴勒斯坦老百姓和以色列老百姓的利益出发,而是把这个弹丸之地变成了一个悲伤之地,也是不同宗教信徒的梦魇之地。足以影响世界的多种政治力量,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在背后博弈,持续不断的巴以冲突,是一个世纪问题,谁也无法预测这个问题何时能得到解决。作为受害者的一方,巴勒斯坦人的遭遇和巴勒斯坦问题,无疑是今天这个世界最让人揪心的事情。所以巴以问题从来不是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之间的一个孤立的问题,实际上它是国际政治、宗教和地缘政治的博弈,决定巴以问题命运的人都不在前台,巴勒斯坦人的命运一直被别人所掌握,这是巴勒斯人的悲剧,也是全人类的悲剧。巴勒斯坦诗人达尔维什和以色列诗人阿米亥都为我们写出过渴望和平的诗歌,我们期待和平的曙光能早日降临到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


我们刚才的谈话差不多持续了两个小时,您也非常辛苦,长时间的旅行已经让您疲惫不堪。非常感谢您参与这个对话和交流。我们中午在这吃完饭之后就要到吉勒布特县上去,在就要离开的时候,我要告诉您的,是这个诗人之家今后也是您的家,我相信您今后还有机会来到这里,我们会再次邀请您重返中国。最后希望您给我们达基沙洛国际诗人之家,这是个公益性的国际诗歌交流场所,留下几句寄语作为纪念。



塞罗特夫妇在达基沙洛


塞罗特:我仍然会坚持我在一开始所说的话。当我跟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奥利弗·坦博交谈时,我对他说,我们想在艺术和文化领域开展工作。我现在想向您再次重复他的声明:“我们这些在艺术和文化领域工作的人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团结人民的力量。”此时此刻,我和我的太太坐在您的祖居里,谈论着艺术。您瞧,今天在这里有摄影师在拍摄我们,明天会有画家在这里工作。昨天这里还有音乐家,有诗人。那么现在这里就有了把人们聚集在一起互相增加了解的力量。您在这里创建了一个家园,一个有能量的家园。我希望,将来不仅在中国,而且希望在非洲大陆、南美洲、世界各地都能有这样的家园,就像在中国的这个地方,富有创意的人可以聚居在此,就如同我们两人坐在椅子上谈论诗歌。


吉狄马加:非常感谢您,咱们在一起有快两个小时的对话,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我要再次感谢你们这次到访我的故乡吉勒布特,到访达基沙洛诗人之家,也希望您到大凉山这几天的访问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也希望我们的友谊长存。我也相信我们无论今后生活在中国还是南非,我们都会共同地通过诗歌来捍卫人类共同的美好的理想,特别是作为诗人在反对战争、争取和平,让更多的人民生活在美好之中,使人类世界变得更美好的过程中,真正能发挥我们的作用。实际上您的诗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您的诗歌现在已经正式进入了汉语世界,我们后天还会一道去酒城泸州,我们在那要为您颁发1573国际诗歌奖。我想这个奖对您的颁发不仅是对您诗歌成就的肯定,实际是向南非人民的致敬,是向非洲伟大诗歌传统的致敬,更是向非洲大陆所有生命的致敬,谢谢。




火焰在手中燃烧作者:(南非)蒙加内·沃利·塞罗特 著 黄少政 译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 2024-08

《火焰在手中燃烧》从南非诗人蒙加内·沃利·塞罗特十五部诗集中选出五十二首短诗和一首长诗。其中还包括吉狄马加的颁奖词,马修·威廉姆斯的序,沃拉尼·比拉和内奥米·科拉赫的评论以及译者后记。塞罗特是当今南非诗坛的常青树,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投身反抗白人“种族隔离”政策。其诗以文学形式揭露其反人性本质,表达黑人追求平等的共同愿望。其诗触景生情、见物伤怀,抒写最多的是对故国和战友的思念以及重新投入生活的渴望。



《应许之地》是著名诗人吉狄马加最新长诗力作。该作品穿越历史与现实,对当下人类每天所要面对的现代与后现代社会等诸种发展元素和现实,以诗歌艺术的多元手段进行结构和解构,一反诗人所擅长的现代抒情诗的表达方式,呈现出一个具有充分现代意象和调动各种现代手段的诗歌文本。《应许之地》既保持了诗人的初心和纯真,又融合了诗人的辩证思考及历尽沧桑的悲悯。该作品精神架构宏伟,视野开阔,同其他长诗一样,气韵与语词,既具有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又具有高度复杂的现代表达手段,以诗的语言,揭示人类所面临的境遇。




本书是中国杰出诗人吉狄马加的主要诗歌作品合集,也收录了作者在全球文化领域发表的致敬感言和文化宣言。作为作者的代表性文本,本书为其国际译介外推范本。全书分为两部分。辑是诗歌,精选了作者近200首各个时期的优秀诗歌作品,充分展现了其诗歌创作的全貌,诗人多以故乡彝族的人、物、风俗等为主题,意蕴深刻,奔放自由,独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第二辑是诗人在国际诗歌活动中的文学演讲与随笔精华,展现了中国当代具有强烈辨识度的诗人——吉狄马加所具有的诗歌高度、国际视野、精神意识和文化底蕴。

蒙加内·沃利·塞罗特(Mongane Wally Serote),出生于1944 年5 月8 日,南非诗人、作家,抵抗南非种族隔离斗士。2018 年,被授予南非国家桂冠诗人称号。出版过《吼牛》《火烈鸟》《婴儿不许哭泣》等十五部诗歌作品,《每一次诞生都是鲜血》等五部小说,一部随笔。


吉狄马加,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具有广泛国际性影响的诗人。其诗歌已被翻译成近四十种文字,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出版近百种版本的翻译诗文集。现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主要作品:诗集《初恋的歌》《鹰翅与太阳》《身份》《火焰与词语》《我,雪豹……》《从雪豹到马雅可夫斯基》《献给妈妈的二十首十四行诗》《吉狄马加的诗》《火焰上的辩词:吉狄马加诗文集》《大河》(多语种长诗)等。曾获中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郭沫若文学奖荣誉奖、庄重文文学奖、肖洛霍夫文学纪念奖、柔刚诗歌荣誉奖、人民文学诗歌奖、十月诗歌奖、国际华人诗人笔会中国诗魂奖、南非姆基瓦人道主义奖、欧洲诗歌与艺术荷马奖、罗马尼亚《当代人》杂志卓越诗歌奖、布加勒斯特城市诗歌奖、波兰雅尼茨基文学奖、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银柳叶诗歌终身成就奖、波兰塔德乌什·米钦斯基表现主义凤凰奖、齐格蒙特·克拉辛斯基奖章、瓜亚基尔国际诗歌奖、委内瑞拉“弗朗西斯科·米兰达”一级勋章等奖项及荣誉。曾创办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青海国际诗人帐篷圆桌会议、凉山西昌邛海国际诗歌周以及成都国际诗歌周等。

纯粹赠阅


赠书规则更新


1. 关注微信公众号:纯粹Pura


2. 关注后,选择近期任意一篇推送文章,点击右下角给我们留言,可以说说您对这篇文章的感想、对作者思想的感悟,也可以说说您与纯粹的故事、您读过的纯粹书籍,我们欢迎各位读者能与我们互动交流、思想碰撞。留言后,请将留言的这条微信文章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转发同时需要配有20字以上的推荐或感想文字。然后将朋友圈转发截图,发送至纯粹Pura微信公众号后台。


3.邀请朋友为您在公众号下方的留言点赞,我们每周将选取留言点赞靠前的书友;赠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精品图书一册。(每周,我们将综合留言转发质量和留言点赞数量,抽取1-5位幸运读者,赠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精品图书一册。获奖读者会在下一周的周二微信公众号文章中公布。)

4.扫码加入下方纯粹读书社群,了解更多加码获赠图书规则;(邀请朋友进群,以及群内互动,也可获赠图书哟)


请获奖读者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你的姓名、电话、收件地址。逾期一月未提交个人联系方式将视为弃权。


为了和读者进行更好地互动和交流,现特将赠阅活动升级!纯粹赠阅和纯粹读书会的赠书活动一道,将以日常性赠阅方式打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特将设置时段的局部赠阅活动,调整为长效日常赠书活动,和广大爱书人一起共同营造一个高质量公共阅读空间。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深度阅读,纯粹Pura好书期待大家指正!



纯粹读书社群


扫码加入纯粹读书社群

每日与您分享好书




巨兽

西川 著


本书共分为六卷,卷一收录了西川20世纪80年代的部分早期作品,卷二至卷五则以诗人中后期的长诗和组诗为代表,卷六多为随笔。全书所收作品创作时间自1985至2022年,横跨近40年,集中体现了西川诗歌风格的转型和成熟。从《致敬》开始,西川的诗歌表达转向了对混杂、异质和偏离式主题的偏爱,他通过新的写作形式向我们展示了精神世界与现实的遭遇产生的荒诞、真实、尴尬,而到《鹰的话语》《小老儿》《开花》《近景和远景》等体积庞大的作品,形式上的创造性、语言的矛盾与缠绕愈加明显。在其多维度的书写和探求中,这些不同元素的交错、现实材料复杂性的呈现,大大扩展了诗歌经验的内涵,并为现代汉语诗歌开拓出新的可能。

我的身体就像一座旅馆:西川演讲访谈录

西川 著


本书收录了诗人西川近年来30篇演讲访谈录,如《我的诗歌革命》《诗歌和诗人的“沸点”》《我不想浪费这个时代》《从国际文学现场回看中国诗歌》《我把保守的一面都留在了画里》《了解古代是为了充分做一个当代人》等,汇集了西川在诗歌写作、诗歌与书画、诗歌与文明、诗歌与时代、诗歌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重要思考,较大程度展现了作者一贯强调的“诗歌思想”,使诗歌问题被放置在文化、艺术和历史的大背景中处理。作者以其广阔的视野、深刻的问题意识、敏锐的直觉面向诗歌,力图通过对中外古今诗歌,以及诗歌与其他行当艺术的反复比对,为当代中国诗歌的创造力呈现找到可能的出发点和突破口。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王学泰 著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关系的书。本书以被学术界忽视的游民及游民文化为核心,从“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成员的地位”“城市游民群体的形成”“江湖艺人与通俗文艺作品”“游民情绪与游民意识的载体”等角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游民、游民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学的密切关系。游民与游民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特别是对于通俗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习惯也因通俗文艺的流传而深入到了社会各个阶层。本书阐述深刻,可读性强。

物中看画

扬之水 著


《物中看画》是作者扬之水研究名物的著作,其中收录了《忻州北朝壁画墓观画散记》《有美一人——历代美人图散记》《物中看画——袁旃新作精品展散记》等作品。对物的关注,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写作方式。作者的兴趣点在于超绝之笔墨所穿系起来的故事,通过研究绘画、雕塑、工艺品中的“物”,来考证图像描摹的人物身份、图像样式来历等,进而或展示中国古代士人的日常生活场景,或讨论中国古代家具布置。对于“物”的关注,使作品中的细节变得真实亲切、立体可感。

桑奇三塔:西天佛国的世俗情味

扬之水 著


本书是我国名物学家扬之水对古老历史遗存——桑奇三塔艺术研究的重要学术著作。桑奇三塔是印度早期古塔建筑艺术的重要遗存,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且保存最完整的古塔遗迹,始建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作者对桑奇三塔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地位做了深入浅出的细致解说,以专题的形式介绍了桑奇三塔浮雕,并配以大量相关清晰美观的图片,包括一些中国石窟和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博物馆所收藏的相关图片,极具艺术价值。

理性的光辉

宋协立 著


本书是一部关于欧洲文明史的作品,作者通过对欧洲文明发展历程的深入研究,并结合自己的留学经历创作而成。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围绕哲学和社会思潮的问题展开,是对欧洲文明发展过程中重要思想家的思想、社会思潮和社会变革等的基本论述;下篇则是对欧洲从古代至20世纪前期科学和科学方法发展概况进行阐述,包括欧洲文明各个历史阶段科学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其对于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作者在论述中尽量减少对历史事件的铺陈,注重理论和观念的价值,力避内容意义的一般化。


一生与某日

刘烨园 著  冯秋子 编


《一生与某日》是当代散文代表性作家刘烨园的代表著作,其中收录了《未死的神话和一个青年》《一生与某日——精神收藏》《乡村精神》《诗人变奏》等三十余篇文章。本书主要为新时代散文开拓者刘烨园的艺术散文随笔作品,是他对文学艺术立足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思考,强调作家诚实、朴素和不拘一格的投身观察、发现、思考、提炼,进而写出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和表达。作品体现出作者阅读和思考的自觉性、思想的开阔性,以及质朴而严谨的作风。《一生与某日》不失为一部当代文学创作中具有精神价值和艺术探索性的扎实作品。

刀与木:我的版画之路

杨先让 著    


本书主要记述了杨先让版画创作的艺术之旅。杨先让以西洋画、油画作为他艺术之路的起点,通过版画记录那个时代的风貌,表达自身与时代之间的联系。书中涉及作者所处历史时代的面貌、民风民俗、文学插图、名人肖像、动植物小品、风景等六种题材,不仅讲述版画创作的艺术生活,同时也展现了他创作出的《梨渊》《恩师徐悲鸿》《梁漱溟》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版画艺术作品。杨先让的版画被认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感,可谓创造了一个木刻版画独有时代特色的时代。

# 应许之地

吉狄马加 著  


《应许之地》是著名诗人吉狄马加最新长诗力作。该作品穿越历史与现实,对当下人类每天所要面对的现代与后现代社会等诸种发展元素和现实,以诗歌艺术的多元手段进行结构和解构,一反诗人所擅长的现代抒情诗的表达方式,呈现出一个具有充分现代意象和调动各种现代手段的诗歌文本。《应许之地》既保持了诗人的初心和纯真,又融合了诗人的辩证思考及历尽沧桑的悲悯。该作品精神架构宏伟,视野开阔,同其他长诗一样,气韵与语词,既具有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又具有高度复杂的现代表达手段,以诗的语言,揭示人类所面临的境遇。


张抗抗文集

张抗抗 著


《张抗抗文集》包括《北极光》《把灯光调亮》《何以解忧》《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作女》《牡丹的拒绝》《乌镇的倒影》《仰望星空》10本书。集中呈现了张抗抗不同时期的小说、散文随笔等创作成就。内容丰富多彩,创作风格多样,是一套丰富、厚重,值得收藏的张抗抗文学创作集大成之作。铁凝、萧乾、刘再复、陈晓明、孟繁华、戴锦华等联袂推荐!

所谓伊人

唐晓渡 著


《所谓伊人》是著名诗歌批评家、诗人唐晓渡的一部随笔散文集。主要涉笔作者长期关注且交谊深厚的众多国内前辈及同代诗人,如杨炼、忆明珠、昌耀、北岛等等,也记录了与作者有重要精神关联的国外诗人、翻译家和汉学家以及一批当代小说家及其作品。记述了作者对自20世纪80年代初亲历的当代诗坛的风云变化的观察、思考和感悟。唐晓渡置身当代中国诗歌变革和发展的前沿,既是参与者,也是记录者,让读者从第一视角感受当代诗坛的风云变化,对当代汉语诗歌的发展历程有更深的了解和思考。

时间的美学

张清华 著


文学评论家张清华从“时间修辞与当代文学的美学演变”“中国当代文学的走向及评价纷争问题”“世纪之交以来诗歌流向的几个问题”“当代诗歌中的地方美学与地域意识形态” “从文化地理观察中国当代诗歌的一个视角”等议题展开叙述,对莫言、余华、苏童、食指、海子等作家及其作品进行了精当、恰如其分的评价,言他人所未言,角度独到,内容深刻,是一部值得细读的文学评论精品集。

书梦重温

 汪家明 著


《书梦重温》以“书”为线索,汇集汪家明不同人生阶段读书与做书的感悟,从读者、作者、出版者的角度述说其与书交织的一生。40篇小记中包含作者与汪曾祺、张洁、灰娃、叶至善等文人的交往故事,《棔柿楼集》《七札》《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等图书的诞生始末,以及《老照片》刊物的创办历程,而一些大家如普希金、雨果、梅里美、鲁迅的身影也时常出现。这些因书而生发的点滴故事,处处可见岁月流逝中个人成长之印迹。文字平实矜持之中见优雅,真正展示了出版人的修为和敬业精神。

美术给予我的

汪家明 著


作者少年时代的梦想是做一名画家,对美术迷恋至深。他认为自己是通过绘画进入各知识领域,从而奠定自己作为一个人、一个知识者的基础。本书收录了作者围绕美术阐发的多篇小记,分四篇,第一篇收录了作者少年时学画、赏画、收藏画的经历;第二篇介绍了欧洲版画的发展以及马约尔、麦绥莱勒、斯坦伯格等名家名品;第三篇介绍了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现代出版繁荣中鲁迅先生对书籍设计的倾注与投入、同时代丰子恺的漫画艺术,以及范用、宁成春等当代出版界大家对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视;第四篇介绍了中国小说插画的发展,以及国内外的插画名家。

人与世界的相遇

王家新 著


《人与世界的相遇》收录王家新自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的34篇诗歌评论及随笔,包括《人与世界的相遇》《这个时代的写作》《卡夫卡的工作》《诗与诗人的相互寻找》等。既有对中国诗坛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冯至、海子、张枣、多多,以及叶芝、里尔克、曼德尔施塔姆、帕斯捷尔纳克等中外诗人的诗作的评论研究与诗学探讨,也有与作者本人的诗歌经历、人生经历相关的随笔文字,是作者多年来诗歌理念与诗学研究的文字合集,深入探讨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讨论了不同诗歌流派的出现的源头、诗歌语言与主题的变化、当代诗歌的写作困境等。

诗人与他的时代

王家新 著


《诗人与他的时代》收录王家新自2003至2014年间创作的的32篇诗歌评论及随笔,包括《是什么在我们身上痛苦》《我的80年代》《“喉头爆破音”——英美诗人对策兰的翻译》等。本书对叶芝、奥登、茨维塔耶娃、策兰、海子等数位曾对作者发生过深刻影响的中外诗人,进行了整体性评述和回望,内容全面,论述客观。既有对于诗歌语言、诗歌翻译、诗歌意象的学术探讨,也有着作者对诗歌及时代的感性表达。在这些文字里,诗人的见识、学养、情感、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自然流淌,让读者窥探到诗人精神世界的内核,也让读者抵达诗人的诗学本质。

以歌的桅杆驶向大地

王家新 著   


《以歌的桅杆驶向大地》收录王家新自2013年至2021年间所写诗论诗评30篇,包括《诗歌的辨认》《一个伟大的诗人离去了》《作为“同时代人”的杜甫》《为了我们语言的光荣》等。作者从诗歌写作的角度,探讨昌耀诗歌的“重写”现象,解读穆旦诗歌的独特性,展现曼德尔施塔姆所处时代及自身命运等;还从诗歌译介的角度分析雷克斯罗斯对杜甫诗歌、冯至对里尔克诗歌等翻译的得失,探讨诗歌译介作品的过程与本质。作者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亲身经历见闻和流畅真诚的语言,以“诗歌倾向”和“诗歌精神”为读者解析诗歌创作、诗歌评论和诗歌翻译。



蛮荒与文明

郝建 著    


本书是影视传播领域的经典普及读物和专业教科书,以“好莱坞电影工业为何长盛不衰”的问题切入,重点探究在商业社会中如何讲述英雄故事等话题。作者从好莱坞电影的演进历程讲起,用西方文论中细读文本的手法,探究类型电影的经典模式构成,并结合经典作品分析了爱情片、西部片、惊险片、恐怖片、侦探伦理片、政治电影、强盗片、警匪片、灾难片、动作片、音乐歌舞片、喜剧、黑色电影等主要电影类型,并有专门一章介绍美剧。对好莱坞电影文化对大众娱乐消费的影响,也有新颖的理论观点与应对建议。

不在场的人:黑色电影研究

郝建 著  


本书涉及的黑色电影涵盖了从经典好莱坞时期到当今的优秀佳作。作者以深入浅出见的分析、轻松幽默的文笔对一批黑色电影新老经典《低俗小说》《暗花》《消失的爱人》《唐人街》《黑社会:以和为贵》等做出精深解读。作者的分析视野广阔,往往不限于某部影片,而是将电影文本与文学作品、哲学和美术文本做旁征博引的融汇标本。作者对电影艺术形式美学堪称迷狂,对作品视觉处理和叙事肌理有着敏锐的把握。书中插入大量影片镜头截图,每幅截图都配有电影语言和叙事肌理的艺术分析,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把握到黑色经典作品的此中三昧,堪称骨灰级影迷和电影研究者的读片指南。

辨喜传

(法)罗曼·罗兰 著


本书是罗曼•罗兰所著印度近代思想家辨喜的传记,为罗曼•罗兰“巨人传”之外,所著“三贤传”之一。辨喜与其师父罗摩克里希纳同为印度近代思想之父,他还是把印度思想广泛传播到西方的第一人。本书第一部分讲述辩喜自师父罗摩克里希纳去世后开始的道院冥想和云游岁月直至离世的生活;第二部分讲述辨喜的思想;第三部分论述了辨喜思想的影响。附录涉及内省沉思的科学价值,以及西方思想与印度思想的关系等。罗曼•罗兰的传记着重于辩喜的心灵发展以及他的思想对人类的贡献,不仅使读者全面深刻地了解辩喜的思想,也因传记作者与传主的思想碰撞而激发出诗意的文学魅力,给读者带来精神的力量和灵性的启迪。

甘地传

(法)罗曼·罗兰 著


罗曼·罗兰为自己心心相印的异国友人甘地所著的传记,其独特之处在于用词典雅,摄义深广。更为罕见的是,传记作者罗曼·罗兰与传主甘地都是时代激流中涌现出来的具备类似品质的一世之雄杰,作者对传主的理解与支持尽在书中,这是其他的甘地传所没有的。


1869年10月2日,甘地诞生于印度一个殷实的家庭。他出生时,印度这个古老神秘的东方大国早已丧失了它的辉煌与尊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这是甘地一生奋斗的重要背景。为了印度的独立,他先后在南非、印度教导民众,以其特有的“消极”方式与英国人的枪、刺刀和铁棒抗争。为传播并实践他的非暴力思想,甘地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一次又一次濒临生命的绝境,最后遭遇暗杀使自己的生命成为绝响……

罗摩克里希纳传

(法)罗曼·罗兰 著


本书详细叙述了罗摩克里希纳的一生和他的思想智慧。全书从不同层面详细讲述了罗摩克里希纳“达到了三亿印度人两千多年来灵性生活的顶峰”的过程。同时,透过罗摩克里希纳的一生可以了解印度的哲学智慧,特别是印度传统的思想和修习。罗曼·罗兰的传记,不注重个人资料的罗列,而着重于人物的心灵发展以及对人类做出的特殊贡献。不仅使读者对人物思想境界有了深刻的了解,也创造出因思想碰撞而激发的诗意的文学魅力,给读者带来精神的力量和灵性的启迪。

银盘中的宝石

 (印)帕德玛那潘·克里希纳 著


本书是一本回忆录,作者克里希纳通过个人回忆,描述了他与主人公克里希那穆提在众多会议上的接触,以及对维玛拉·塔卡、阿秋·帕瓦尔当和拉塔·布尼尔等与克里希那穆提关系密切等人的访谈,介绍了20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与生平。全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是由与克氏关系密切之人的采访汇集而成,内容涉及到克氏生活与思想的方方面面,以及对话记录,其中不乏种种精辟且引人深思的探讨。下部分是对克氏教诲的集中阐述,内容涉及自我、真理、关系、行动、教育、快乐等根本性论题。目前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欧美多个国家出版。

不大可能

(法)伊夫·博纳富瓦 著


《不大可能》是博纳富瓦著名的文学艺术评论集之一,是一部关于诗歌和诗人研究、绘画及画家研究的评论集,对法国和欧洲文学史、艺术史上的拉辛、波德莱尔、兰波、马拉美、瓦雷里、吉尔伯特·莱利、T. S.艾略特等重要诗人,和巴尔蒂斯、拉乌尔·乌贝克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杜乔、布鲁内莱斯基、马萨乔、保罗·乌切洛、安德烈亚·德尔·卡斯塔尼奥、达·芬奇、波提切利和拉图尔等绘画大师逐一进行点评,表达了博纳富瓦的诗学主张和艺术观点。

玻璃星座

[美]施家彰著  史春波译 


本书从诗人迄今为止的创作生涯中选取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为四辑:第一辑收录诗人2021年出版的新诗;第二辑收录诗人《红移之网:诗选1970—1998》《结绳记事》《银杏之光》等中早期作品;第三辑收录提名普利策诗歌奖的《罗盘玫瑰》;第四辑收录2019年出版并荣获全美图书奖的《视线》。《罗盘玫瑰》和《视线》为作者风格形成后的成熟期代表作,均体现出交响乐般的整体构思。该书通过诗人不同创作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呈现诗人完整而持续的写作面貌。

聋哑剧院之夜

(美)伊利亚·卡明斯基 著


《聋哑剧院之夜》是美国诗人卡明斯基的第二本诗集。这本2019年出版的带有抒情诗剧性质的英文诗集,从自己的“聋”出发,从他所归属的“人民”的沉默和拒绝出发,虚构了一个“瓦森卡”小镇聋哑人木偶剧团和居民们反抗占领的故事。但这不止是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甚至也不同于一般的“诗剧”,它就是诗——是带有叙述性的诗,但也是富有最奇绝的想象力的诗,是“冬天里的童话”,最后也是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是折磨人的良心的“刑讯室”,但也是“夏加尔式的”天使蹦跳的楼梯。本书包含有很出色的饶有意味的插曲,其中有暴力、温柔、欢愉和苦痛,种种混杂成民间剧,使人感受到原型,但又深入揭示了人类的当下。

盗贼之家

[澳]马克·特雷尼克 著   


《盗贼之家》收录诗人代表性诗作百余首,其中短诗为主,兼涉中长诗,主要选自诗集《初学者指南》《从水下行走》《从聚焦的距离》等。作为当今澳大利亚诗坛自然写作的主将,马克•特雷尼克被称为“澳洲自然的歌者”,他的诗歌以自然风物触动心灵,河流、荒原、草原大火、袋鼠、蓝乌鸦,都是他讴歌的对象。他怀抱对自然的虔诚之心,持续发现这块土地的大美,推展诗情,洞鉴人生,在与超越人类的世界的亲密接触中,见证和倡导对自然世界的开放。


到清晨我们就会老去

(匈)图尔茨·伊什特万 著    


本书由图尔茨·伊什特万和译者共同编选出八十余首诗歌代表作,包含组诗、散文诗、长诗等,如《陌生人》《鲸之声》《散文的战争》《开始与结束:一个关于匈奴王阿提拉的传说》等。诗人的创作主题多样,从生死爱恨到萌发于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从自然之景到自我认知,内涵丰富,营造出复杂的诗歌意象。图尔茨·伊什特万对日常生活观察细致,体味深刻。他用精细、敏锐、奇巧而深刻的诗歌语言,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结构精巧、意蕴深远的诗歌王国。其诗歌抒情与理性相互交织,无论修辞还是结构,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现代性。


纯粹好书


孙康宜作品系列·千年家国何处是 长亭与短亭 独行的缪斯丨齐泽克·面具与真相福克纳·野棕榈丨顾彬·房间里的男人埃德蒙·雅贝斯  问题之书 相似之书 界限之书 边缘之书 门槛·沙朱迪斯·世界的重量慎重:庞德——父亲与师长梵澄译丛 吉檀迦利弗·克·阿尔谢尼耶夫·在乌苏里的莽林中自然主义译著系列 毛罗·科罗纳 貂之舞 山林间 劳伦斯·安东尼 格雷厄姆·斯彭斯 象语者布鲁诺·舒尔茨·鳄鱼街茅野裕城子·韩素音的月亮西蒙娜·韦伊 比克瑙集中营的黎明扬之水·定名与相知 博物馆参观记二编王鼎钧 春秋花果:王鼎钧自选集 爱情意识流杨先让·黄河十四走 杨先让文集 徐悲鸿汉声·松阳传家刘醒龙·天行者 秋风醉了 寂寞歌唱 凤凰琴张炜·铁与绸 不践约书李浩·自我、镜子与图书馆 乡村诗人札记苏炜·听大雪落满耶鲁张宗子·时光的忧伤秀陶·树的轮回高翔  旅克·理查德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丁雨·看展去:博物馆里的中国与世界胡弦·风的嘴唇中国诗歌协会·时间之外的马车萧耳·流光记  中产阶级看月亮 锦灰堆美人计 樱花乱王树村·戏出年画吉狄马加·火焰上的辩词李季·顺天游张钧·张爱玲十五讲 张爱玲传江子·回乡记 去林芝看桃花 青花帝国黄梵·意象的帝国黑陶·江南三书” 中国册页 夜晚灼烫 百千万亿册书 | 张清华·海德堡笔记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丨彭程作品系列计文君· 曹雪芹的遗产 曹雪芹的疆域 化城喻 问津变王学泰作品系列 “水浒”识小录樊国宾·仁慈江湖|冯秋子·未曾消失的苇岸 时间的颜色儿童粮仓”系列丨半夏· 悬铃木咖啡馆 与虫在野燎原主编系列诗集 海子·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昌耀·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张锐锋·卡夫卡谜题于赓哲·唐开国朱夏妮·新来的人新九叶集周晓枫散文系列·河山 收藏 斑纹聂晓华·生别离夏维东·上古迷思苏七七·光与真的旅途:电影笔记二十四则荆歌·日月西东:从苏州到马德里庞培·碗和钵赵波·云上丨巨兽我的身体就像一座旅馆:西川演讲访谈录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丨物中看画丨桑奇三塔:西天佛国的世俗情味丨理性的光辉丨一生与某日丨应许之地丨所谓伊人丨张抗抗文集丨时间的美学丨美术给予我的丨书梦重温人与世界的相遇丨诗人与他的时代丨以歌的桅杆驶向大地丨蛮荒与文明:类型电影教程丨不在场的人:黑色电影研究丨辨喜传丨甘地传丨罗摩克里希纳传丨银盘中的宝石丨不大可能丨玻璃星座丨聋哑剧院之夜盗贼之家到清晨我们就会老去更多纯粹好书&相关资讯请查看公众号下方菜单栏 
● END ●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纯粹Pura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