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玉英(重庆):自强不息,用行动回馈社会|2018爱乡人物系列故事

编写按:自2018年6月启动寻找“2018爱故乡人物”活动以来,得到了各地伙伴的积极响应和参与。讲好中国乡村故事,展现爱乡人物风采,“爱故乡行动”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优秀人物故事,敬请关注。情归故里,共建家乡,让我们一起爱故乡!


推荐人

薛翠

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

推荐理由


1993年11月19日,深圳市龙岗区葵涌镇致丽玩具厂发生特大火灾。我在新闻报纸上记住了幸存者陈玉英(小英)的名字。致丽乃为意大利玩具品牌智高供货的港资企业。那场大火引起大家开始关注铸造世界工厂的打工妹,以及思索农民的未来出路。

小英不但顽强地活下来,并且于2002年成立重庆市忠县自强残疾人服务站。2005年,我终于在“全球千名妇女争评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妇女生活与文化交流会”上第一次与小英见面。之后,我们邀请小英参加2012年第二届南南论坛:可持续实践和乡村建设会议,以及2017年第二届重庆爱故乡论坛,分享为家乡残疾人服务的经验。2014年3月我们到忠县拜访小英及其培养的青年团队。

   

难忘小英柱着捌仗,风尘扑扑的身影: 为了被忘却的姐妹而筹办致丽大火纪念活动,也为了当下被忽略的老乡的生计而操心。



个人简介:

陈玉英,女,1976年生,重庆市忠县自强残疾人服务站站长。陈玉英遭遇1993年11月19日在深圳市致丽玩具厂特大火灾中严重受伤导致重度残疾,这场大火导致她全身75%的面积深Ⅲ度烧伤,失去双腿,经历30多次各类手术治疗,被评定为肢体一级残疾。


事迹概述:

陈玉英她自强不息,2002年5月,正式登记注册重庆市忠县自强残疾人服务站。服务站开展为残疾人、工伤工友、农民工、职业病患者、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及辅助服务,对留守儿童进行学费资助,开展农民工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安抚深圳致丽玩具厂特大火灾职业灾难的伤者、死难者家属内心苦痛,促进残疾人、工伤工友、农民工、职业病患者、留守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公平公正的享有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和环境。

十几年来,自强残疾人服务站接听热线咨询近万人次,1000多名学生接受了陈玉英的励志培训,服务站发放务工资料十几万册。在众多慈善机构的帮助下,自强残疾人服务站还送种子、送化肥、送畜禽,帮扶了300多户残疾人,资助100多名残疾儿童、贫困儿童和矽肺病员的子女入学。



陈玉英是1993年11月19日,广东省深圳市葵涌镇致丽玩具厂发生火灾受伤者之一。醒来的陈玉英眼前似乎还是一遍烈火,浑身的灼痛中,陈玉英的第一个念头是我还活着。随之却是痛不欲生的感觉。四周围满了医生,每一双眼睛郡是那样凝重。陈玉英觉得自己有救了,随之又是一阵悬晕,晃晃忽忽中陈玉英又晕了过去,她拼命地想抓住什么,却浑身轻软无力。


其实当时陈玉英住院广州南方医院的医生们都明白,深度(Ⅲ级)烧伤身体总面积的75%,的陈玉英生还的希望很小。


陈玉英又醒来时,发现左臂左腿萎缩,左脚、左手中指、食指、无名指都没了,泪水一下从眼眶涌出来。正是花季少女她对原有的青春瞳景、爱的构筑、理想未来的希望,都随之如山崩地裂般的倾塌。陈玉英此时的第一念头是,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病房的门想起了轻轻的敲门声,一群大学生簇拥进来,把一只只千纸鹤挂在陈玉英的病床前。


一队年青的解放军战士,把庄严的军礼送给了她。


一位失去双脚的残疾人告诉她,上天给你关闭了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开启另一扇门。只要心怀理想和爱,残疾人的人生同样精彩。


陈玉英在南方医院一共作了20多次手术,每次手术后的异常疼痛煎熬着陈玉英,也在锺炼着她的身体和心灵,陈玉英说上天似乎要把她打造成钢筋铁骨。



漫漫求医路

一位出去休假归来的医生一次在过道上碰到陈玉英,一下惊呀地说,你还活着呀?陈玉英笑了,说我要很好的活下去。医生动情的说,你一定会活得很精彩的。 


陈玉英除是忠县自强残疾人服务站站长外,还是县肢残协会主席,是重庆和全国的“三八红旗手”。陈玉英出生于重庆市忠县汝溪镇金声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学生时代的陈玉英虽然家中生活贫困,但性格活泼开朗,学习成绩优异。每次学校的文艺演出活动,漂亮的小玉英演出的节目总是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小玉英想长大后成为一名老师,带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学习和生活。


然而1991年9月,陈玉英的哥哥考上了万县师专,成了小村的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陈家出了秀才,全村都传遍了,而此时陈玉英一家却为哥哥的学费一筹末展。经常在田间地头帮助父母辛勤作农活依然乐呵呵的陈玉英有了人生的第一份哀愁。富有爱心的她仿復一下成熟了,那一年,才15岁的的陈玉英决定去打工挣钱供哥哥上大学。就这样,陈玉英带了两件换洗衣服,随同村几个姐妹就去了深圳……


陈玉英从心底里高兴自己能挣钱供哥哥上学,她想等哥哥大学毕业后,她要重新来规划自己的人生。而现在伤残的陈玉英回到了家乡。


住院住了9个多月后,有关方面建议她出院治疗,因为烧伤病人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时间。无奈,陈玉英的父亲拿着事故赔偿款带着女儿回到了重庆,然后开始漫漫9年的求医路。


多家医院对陈玉英的病况也感棘手,没有办法,陈玉英只好和父亲回到了家里。一家人陷入了绝境……


后来忠县人民医院终于答应收治陈玉英。陈玉英不能长期躺在医院,为了方便治疗,他们在县城租了一套房子。医治的过程很痛苦,伤口的浓血会发出一阵阵的恶臭。而陈玉英说,不知为什么,那时她特别爱做梦,梦中的她总是坐在草地上玩耍。她心里很高兴自己能够坐起来,可醒来后她就特别难受,要是这个梦能永远做下去该多好啊!


那时陈玉英的哥哥还在学校读书,每当有假期,哥哥都会从万州回来照顾妹妹。陈玉英问哥哥,外面的花开了吗?哥哥知道活泼可爱的妹妺爱花、爱唱歌,哥哥说我背你到外面去,陈玉英说,这是九层楼呢,你扶我到窗口看一看吧。哥哥说我想背你呢。


陈玉英看着路边的花开,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陈玉英对着太阳笑了,对着哥哥笑了。


生活也不尽是阳光,一个雨天,母亲陪陈玉英去医院复诊,拄着双拐陈玉英迎面来了一群小孩,喜爱孩子的陈玉英望着孩子们笑着,突然一个调皮的小男孩指着她说,拜子拜子,陈玉英的面容一下僵住了,心不由抖了一下,拐棍一滑,陈玉英跌倒在地,血从陈玉英的膝盖处流了出来,泪水也滴进血里,母亲呼叫着扶起陈玉英,陈玉英没有说话,默默地继续朝前走,她没有责怪孩子,爱美的她只哀怨自己的际遇。



精彩的活着

一连几天,陈玉英都不愿出门,一个人坐在窗前发呆,然而更多的是关爱随之而来。


有热心人给陈玉英寄来了《用手走路的人》等书籍,鼓励她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不要害怕困难,肢体残疾并不可怕,同样可以做出了不起的成绩。广州增城的残疾诗人林景颖给陈玉英寄来她签名的诗集《画出天空的彩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陈玉英勇敢地面对生活。爱唱歌的她轻唱起了郑智化的《水手》:“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此时陈玉英除了感动和幸福外,已没有泪水。


回到家乡的陈玉英迎来了两位不速之客,这是两位香港女大学生志愿者,她们跋山涉水来探访慰问那次火灾的幸存者,关心她们的生存状况。陈玉英感动之余,心想我自己残疾了,可不可以也去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呢?


陈玉英的身体恢复后,她很想为许许多多关心她的人做点什么。在治疗过程中,她和天南海北的残疾人成了朋友,非常了解他们的想法。许多残疾人不能在社会上正常生活,因为他们都很自卑,所以陈玉英希望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走向社会,树立生活的勇气,她决定从身边做起。


为了更好的治病和帮助更多的残疾人,陈玉英住进了忠县县城。她对身边的残疾朋友充满了友爱。家住县城人民路的燕子是一个侏儒症患者,身高只有1米多,而且背还有点驼,她常常将自己困在家里,不和人交往,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理障碍。陈玉英知道后,多次上她家和她谈心,没多久她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燕子成了陈玉英的知己,她会把心里话都告诉陈玉英。陈玉英耐心教她如何修眉毛,教她如何穿衣打扮。在陈玉英的开导下,燕子慢慢地也敢上街了,还能帮家人做点小买卖。没多久,燕子告诉陈玉英她谈对象了。又让一个残疾人朋友融进甜美的生活,陈玉英甜美的笑了。



给更多的残疾人送去温暖

为了帮助更多的残疾人,陈玉英不但学习了无线电维修技能,还通过党校法律专业的函授学习,取得计算机初级和中级证书。之后曾参加了清华大学等多个机构的相关知识的培训。


陈玉英对身边的残疾人不仅从精神上,而且还从物质上尽力帮助她们,在这些帮扶过程中,陈玉英逐渐有了成立残疾人服务站的想法,以期更好地服务残疾朋友。


2002年5月,陈玉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忠县民政局和残联的领导时,大家久久没有说话,一阵沉默之后,民政局和残联的领导紧紧握住陈玉英手说,你是一个爱的天使,爱的传递者。今后不管有什么困难,都要告诉我们,多大的困难我们一起克服,一起努力。


在服务站办理过程中,民政局和残联的同志给她出谋划策,尽量为她提供方便。电信局的同志听说她要安装一部全国免费服务热线电话,可这种业务在忠县还没有开通,他们立即专程上重庆为她安装了一部热线电话8008075005。通过电话交流,陈玉英鼓励残疾朋友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勇敢面对生活和创造生活。

 

2003年年初,陈玉英多方收集资料,请教有关专家,整理并印刷了一万多份《外出务工知识问答》小册子。寒冬的日子,陈玉英顶风冒雪,组织服务站的志愿者在县里的两个车站和三个码头免费为外出务工者派发放手册。一位打工回来的小姑娘看着陈玉英冻得通红的脸,动情地说,玉英姐姐,我看过你的事迹报道,你这样有爱心,你是最美丽的姐姐。


陈玉英帮助过的残疾人已成百上千,忠县拔山镇的岳宁兵、岳宁军兄弟是其中的一例,岳家兄弟都患有骨结核,手脚都烂掉了,失去了正常的生活和劳动能力,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其母亲不堪悲痛跳水塘自杀了。得知这一情况后,陈玉英和服务站的同事带着大米、食用油一起来到岳家,只见岳家兄弟几乎是在地上爬行,衣衫破烂,长发乱结,浑身发出恶臭。陈玉英见状立即问岳家邻居,村里有理发师吗?花费为岳家兄弟理了发,并为他们换上新衣服。为了不让他们再拖着衣裤在地上爬行,陈玉英帮助他们找来轮胎皮包住残肢。陈玉英和同事的行为感动了乡亲们,乡亲们围着陈玉英感动的说,你们是哪里来的好人哟?在陈玉英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村长为岳家兄弟申办了低保。


陈玉英开导岳家兄弟勇敢面对生活,力争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岳宁军表示想喂养鸡,陈玉英回来后,又购买二十多只鸡仔为岳家兄弟送去。岳宁军喂养鸡后,附近的村民都主动上岳家购买鸡蛋,他们说陈玉英们赶这样远的路都要来帮助岳家,他们也应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岳家的生活基本得到了保障。


陈玉英说:“残疾人是弱势群体,在社会上受人歧视。我得到了社会的关爱,我有责任回报社会。不管环境、条件如何艰苦,我都要坚持下去,给更多的残疾人送去温暖!”


重庆市忠县自强残疾人服务站是一家专为外出民工、工伤工友、职业病患者、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资讯服务,推动自身能力建设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本着助人自助、自强不息的组织理念。关注着工伤者、职业病患者、外出务工人员、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倾听他们的呼声,提供交流平台与信息服务,探访、帮扶弱势群体,提供必须的知识帮助,引导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克服困难、自强不息,推动他们增强社会生活的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重庆市忠县自强残疾人服务站通过热线咨询、来信来访、探访帮扶、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等多种渠道,为外出民工、职业灾害伤残工友、残疾人提供了心理及精神支持,并编制《外出务工知识读本》派发给广大外出农民工,开展以理解、尊重残障人士为主的公众教育活动,切实帮扶资助特困残疾户,解决最即需的温饱问题,推动其自身能力建设。关注的群体有农民工、残疾朋友,还有留守儿童和职业病患者,自强残疾人服务站为职业病患者开展了一个社区的尘肺病患者的康复项目,为那些外出打工,在煤矿里面患了尘肺病,患了职业病的人员开展一些康复的项目。自强残疾人服务站为留守儿童设立了一个图书活动室,为他们免费借阅图书与助学活动。十几年来,自强残疾人服务站接听热线咨询近万人次,1000多名学生接受了陈玉英的励志培训,服务站发放务工资料十几万册。在众多慈善机构的帮助下,自强残疾人服务站还送种子、送化肥、送畜禽,帮扶了300多户残疾人,资助100多名残疾儿童、贫困儿童和矽肺病员的子女入学。


推荐阅读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简介

寻找2018爱故乡人物”正式启动!

第六届爱故乡大会报名通道

六届爱故乡大会会议议程

爱故乡文化集市|2018在地爱乡行动风采 图文征集


2018爱乡人物系列故事

徐永恩(浙江):老顽童的乡土情

叶福宜(湖北):竭诚尽智  保护汉江母亲河

陈宇(广东):爱电影 爱方言 爱家乡

宋艺谋(重庆):80后回村当书记

李高福(云南):创建“哈农园”,守护哈尼梯田

郑云波(湖北):果农版“林志颖” 带歌回乡当农民

向宏彩(湖北):勿忘初心,打开乡村孩子的阅读之窗

王定钊(湖北):古民居守护之路

李勋明(湖北):修复古建筑,守望荆门乡土文化

段永杰(湖北):“土博士”当镇长,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

陈华平 (湖北):心系丹江口移民,记录移民十三年

周小瑛(浙江):驻村干部的古村情怀

杨天龙(甘肃):“玉米哥”十年反哺故乡情

王云(北京):一个餐饮人的“三农情怀”

李亚忠(河北):艰辛考古二十六载

王虎林(河北):太行梯田的青年守护者

李红伟(山东):用爱温暖一座城

孙晟(山东):脱贫攻坚“党建+”乡村综合治理模式

产和宝(安徽):石牌戏曲盔帽业的传承人

张春龙(山西):写本村志给故乡

杨斌青(山西):家乡之音

太谷县传统文化志愿者协会(山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岳丙寅(山西):发扬传统工艺,心系文化传承

胡建强(甘肃):创办百姓幼儿园

彭育晚(湖南):推进村民共治,发展农户经济

张长(陕西):七旬乡村医生悬壶济世,两本医学著述传承中医

郑志宏(河南):不种房子多种树

张建华(河南):打造“孝行清丰”文化名片

单仁慰(浙江):守望家园,保护古村

朱合兰(河南):投身慈善 爱满人间

梁舒(福建):上杭返乡女青年,敢把荒山变花园

叶晨波(浙江):画家村村长

刘海波(河南):丹水馆藏,移民丰碑

万桂新(江西):让公益之花开遍红谷滩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网站:

https://www.aiguxiang.com.cn

亲,您还满意么扫码,关注爱故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